财富之道

首页 > 投资知识

投资知识

投前估值和投后估值的区别(知道投后估值,投资的金额,求出让比例)

2024-02-23 15:11:01 投资知识

知道投后估值,投资的金额,求出让比例

您这个问题有误,投前1000万,投后2000万,怎么会获得370万元融资呢。这370万也并没有说一定要算注册资本,可以全部是资本公积。

公司创业融资时如何估值?

投资人给被投资公司一个投资前估值,那么通常他要求获得股份就是:投资人股份=投资额/投资后估值比如投资后估值500万美元,投资人投100万美元,投资人的股份就是20%,公司投资前的估值理论上应该是400万美元。但通常投资人...

请教私募股权测算比例

一、公司稀释多少股权为宜?以不影响控股股东地位为宜。二、私募的投资比例是怎样测算的?按投后估值计算占股份比例。比如:公司注册3000万,净资产4000万,pe投入1000万,那么占股比例不是1000/(1000+3000),25%,而是要按公司净资产1000/(1000+4000),20%。增资后注册资本为3750万,其实计入资本公积。

绿地来自控股的合理估值,600穿及月超良想离输准加606的合理估值

最近房地产行业指数波动很大,最近房地产行业指数波动很大,虽有着这样的背景,但依然有不少房地产公司申请上市。对准备购买房地产股票的朋友而言,在众多的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中怎么去挑选好的房地产股呢?学姐这就帮大家扒一扒国内房地产行业中十强之一的公司--绿地控股!在开始分析绿地控股股票前,我整理好的房地产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房地产行业龙头股一览表一、从公司角度看公司介绍:绿地控股是一家相对大型地产企业集团,于1992年创立,该公司总部在上海,公司在A股整体上市,并对***上市公司实行控股。截止到目前已经有29年了,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房地产、基建为主业,消费、金融、健康、科创等产业协同发展"的多元经营格*,发展业务遍及全球五大洲五十多个***,连续十年入围《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给大家介绍完了绿地控股的公司情况之后,我们来瞅瞅绿地控股公司有啥拔尖的地方吧,有没有投资的价值?亮点一:公司参股银行公司曾经给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投资2亿元,拥有该银行总股本4%股权。向锦州银行投入资金3.75亿元,且持有该银行总股本3.84%股份。绿地控股向银行参股之后,在提升公司的造血功能这件事上有非常好的效果。银行作为收益比较高的行业之一,向银行进行参股能够收获到稳定的投资回报。其次而言,能够"就地取材",增多融资渠道,能支持公司加快拿地扩张的节奏。亮点二:公司整体营业收入有望进一步增长第一,公司预收账款连续4年都有增长,2021年录得预收账款4337.4亿元,环比增长2.9%,随着项目的有序竣工,营业收入规模将持续扩大。第二,公司多元化产业增长态势明显,大基建也大大增长了公司营业收入规模。公司的金融、消费综合产业不断跟进市场需求,连续为公司发展蓄能。亮点三:大消费业务不断突破,贸易港加速布*公司目前在消费领域不断突破,"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已经覆盖在西安、天津、哈尔滨、济南、海口、贵阳、成都、昆明等10余个城市,并实现了45亿元营收。公司国际贸易业务一共就占了27亿元人民币,贸易金额连续突破记录。篇幅不允许太长,还有很多关于绿地控股股票的深度分析报告和风险等级提示,学姐都写到研报里了,赶紧看一看吧:【深度研报】绿地控股股票点评,建议收藏!二、从行业角度看纵使***有"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政策引导,但是房地产能进一步调控的空间*限性非常大,现下房地产行业的形势没有太大变化,依旧以稳为主。同时,十九大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要求,这就表明,以后***要在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方面,会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深入的推进,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而言,一定会产生深远且积极的影响。总而言之,绿地控股长远来看是一家业绩稳定增长的公司,还是很值得关注的!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绿地控股股票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绿地控股股票估值是高估还是低估:【免费】测一测绿地控股股票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应答时间:2021-09-0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创业公司在融资不同阶段是如何估值的

每个公司都有其自身价值,价值评估是资本市场参与者对一个公司在特定阶段价值的判断。非上市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的估值是一个独特的、有挑战性的工作,其过程和方法通常是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公司在进行股权融资(equityfinancing)或兼并收购(mergeracquisition,ma)等资本运作时,投资方一方面要对公司业务、规模、发展趋势、财务状况等因素感兴趣,另一方面,也要认可公司对其要出让的股权的估值。这跟我们在市场买东西的道理一样,满意产品质量和功能,还要对价格能接受。公司估值方法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些定性的因素,传统的财务分析只提供估值参考和确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围。根据市场及公司情况,被广泛应用的有以下几种估值方法:1、可比公司法首先要挑选与非上市公司同行业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比如p/e(市盈率,价格/利润)、p/s法(价格/销售额)。目前在国内的风险投资(vc)市场,p/e法是比较常见的估值方法。通常我们所说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两种:历史市盈率(trailingp/e)-即当前市值/公司上一个财务年度的利润...每个公司都有其自身价值,价值评估是资本市场参与者对一个公司在特定阶段价值的判断。非上市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的估值是一个独特的、有挑战性的工作,其过程和方法通常是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公司在进行股权融资(equityfinancing)或兼并收购(mergeracquisition,ma)等资本运作时,投资方一方面要对公司业务、规模、发展趋势、财务状况等因素感兴趣,另一方面,也要认可公司对其要出让的股权的估值。这跟我们在市场买东西的道理一样,满意产品质量和功能,还要对价格能接受。公司估值方法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些定性的因素,传统的财务分析只提供估值参考和确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围。根据市场及公司情况,被广泛应用的有以下几种估值方法:1、可比公司法首先要挑选与非上市公司同行业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比如p/e(市盈率,价格/利润)、p/s法(价格/销售额)。目前在国内的风险投资(vc)市场,p/e法是比较常见的估值方法。通常我们所说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两种:历史市盈率(trailingp/e)-即当前市值/公司上一个财务年度的利润(或前12个月的利润)。预测市盈率(forwardp/e)-即当前市值/公司当前财务年度的利润(或未来12个月的利润)。投资人是投资一个公司的未来,是对公司未来的经营能力给出目前的价格,所以他们用p/e法估值就是:公司价值=预测市盈率×公司未来12个月利润公司未来12个月的利润可以通过公司的财务预测进行估算,那么估值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确定预测市盈率了。一般说来,预测市盈率是历史市盈率的一个折扣,比如说nasdaq某个行业的平均历史市盈率是40,那预测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对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非上市公司,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再打个折扣,15-20左右,对于同行业且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在再打个折扣,就成了7-10了。这也就目前国内主流的外资vc投资是对企业估值的大致p/e倍数。比如,如果某公司预测融资后下一年度的利润是100万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万美元,如果投资人投资200万美元,公司出让的股份大约是20%-35%。对于有收入但是没有利润的公司,p/e就没有意义,比如很多初创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实现正的预测利润,那么可以用p/s法来进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样。2、可比交易法挑选与初创公司同行业、在估值前一段合适时期被投资、并购的公司,基于融资或并购交易的定价依据作为参考,从中获取有用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求出一些相应的融资价格乘数,据此评估目标公司。比如a公司刚刚获得融资,b公司在业务领域跟a公司相同,经营规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么投资人对b公司的估值应该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在比如分众传媒在分别并购框架传媒和聚众传媒的时候,一方面以分众的市场参数作为依据,另一方面,框架的估值也可作为聚众估值的依据。可比交易法不对市场价值进行分析,而只是统计同类公司融资并购价格的平均溢价水平,再用这个溢价水平计算出目标公司的价值。3、现金流折现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过预测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资本成本,对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进行贴现,公司价值即为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计算公式如下:(其中,cfn:每年的预测自由现金流;r:贴现率或资本成本)贴现率是处理预测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初创公司的预测现金流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贴现率比成熟公司的贴现率要高得多。寻求种子资金的初创公司的资本成本也许在50%-100%之间,早期的创业公司的资本成本为40%-60%,晚期的创业公司的资本成本为30%-50%。对比起来,更加成熟的经营记录的公司,资本成本为10%-25%之间。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较为成熟、偏后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比如凯雷收购徐工集团就是采用这种估值方法。4、资产法资产法是假设一个谨慎的投资者不会支付超过与目标公司同样效用的资产的收购成本。比如中海油竞购尤尼科,根据其石油储量对公司进行估值。这个方法给出了最现实的数据,通常是以公司发展所支出的资金为基础。其不足之处在于假定价值等同于使用的资金,投资者没有考虑与公司运营相关的所有无形价值。另外,资产法没有考虑到未来预测经济收益的价值。所以,资产法对公司估值,结果是最低的。风险投资估值的奥秘1、回报要求在风险投资领域,好像他们对公司估值是非常深奥和神秘,但有些***性的是,他们的估值方法有时非常简单。风险投资估值运用投资回报倍数,早期投资项目vc回报要求是10倍,扩张期/后期投资的回报要求是3-5倍。为什么是10倍,看起来有点暴利?标准的风险投资组合如下(10个投资项目):–4个失败–2个打平或略有盈亏–3个2-5倍回报–1个8-10倍回报尽管vc希望所有投资的公司都能成为下一个微软、下一个google,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vc要求在成功的公司身上赚到10倍来弥补其他失败投资。投资回报与投资阶段相关。投资早期公司的vc通常会追求10倍以上的回报,而投资中后期公司的vc通常会追求3-5倍的回报。假设vc在投资一个早期公司4年后,公司以1亿美元上市或被并购,并且期间没有后续融资。运用10倍回报原则,vc对公司的投资后估值(post-moneyvaluation)就是1000万美元。如果公司当前的融资额是200万美元并预留100万美元的期权,vc对公司的投资前估值(pre-moneyvaluation)就是700万美元。vc对初创公司估值的经验范围大约是100万美元–2000万美元,通常的范围是300万美元–1000万美元。通常初创公司第一轮融资金额是50万美元–1000万美元。公司最终的估值由投资人能够获得的预期回报倍数、以及投资人之间的竞争情况决定。比如一个目标公司被很多投资人追捧,有些投资人可能会愿意降低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期望,以一个高一点的价格拿下这个投资机会。2、期权设置投资人给被投资公司一个投资前估值,那么通常他要求获得股份就是:投资人股份=投资额/投资后估值比如投资后估值500万美元,投资人投100万美元,投资人的股份就是20%,公司投资前的估值理论上应该是400万美元。但通常投资人要求公司拿出10%左右的股份作为期权,相应的价值是50万美元左右,那么投资前的实际估值变成了350万美元了:350万实际估值+$50万期权+100万现金投资=500万投资后估值相应地,企业家的剩余股份只有70%(=80%-10%)了。把期权放在投资前估值中,投资人可以获得三个方面的好处:首先,期权仅仅稀释原始股东。如果期权池是在投资后估值中,将会等比例稀释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比如10%的期权在投资后估值中提供,那么投资人的股份变成18%,企业家的股份变成72%:20%(或80%)×(1-10%)=18%(72%)可见,投资人在这里占了企业家2%的便宜。其次,期权池占投资前估值的份额比想象要大。看起来比实际小,是因为它把投资后估值的比例,应用到投资前估值。在上例中,期权是投资后估值的10%,但是占投资前估值的25%:50万期权/400万投资前估值=12.5%第三,如果你在下一轮融资之前出售公司,所有没有发行的和没有授予的期权将会被取消。这种反向稀释让所有股东等比例受益,尽管是原始股东在一开始买的单。比如有5%的期权没有授予,这些期权将按股份比例分配给股东,所以投资人应该可以拿到1%,原始股东拿到4%。公司的股权结构变成:100%=原始股东84%+投资人21%+团队5%换句话说,企业家的部分投资前价值进入了投资人的口袋。风险投资行业都是要求期权在投资前出,所以企业家唯一能做的是尽量根据公司未来人才引进和激励规划,确定一个小一些的期权池。3、对赌条款很多时候投资人给公司估值用p/e倍数的方法,目前在国内的首轮融资中,投资后估值大致8-10倍左右,这个倍数对不同行业的公司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不太一样。投资后估值(p)=p/e倍数×下一年度预测利润(e)如果采用10倍p/e,预测利润100万美元,投资后估值就是1000万美元。如果投资200万,投资人股份就是20%。如果投资人跟企业家能够在p/e倍数上达成一致,估值的最大的谈判点就在于利润预测了。如果投资人的判断和企业家对财务预测有较大差距(当然是投资人认为企业家做不到预测利润了),可能在投资协议里就会出现对赌条款(ratchetterms),对公司估值进行调整,按照实际做到的利润对公司价值和股份比例进行重新计算:投资后估值(p)=p/e倍数×下一年度实际利润(e)如果实际利润只有50万美元,投资后估值就只有500万美元,相应的,投资人应该分配的股份应该40%,企业家需要拿出20%的股份出来补偿投资人。200万/500万=40%当然,这种对赌情况是比较彻底的,有些投资人也会相对“友善”一些,给一个保底的公司估值。比如上面例子,假如投资人要求按照公式调整估值,但是承诺估值不低于800万,那么如果公司的实际利润只有50万美元,公司的估值不是500万美元,而是800万美元,投资人应该获得的股份就是25%:200万/800万=25%对赌协议除了可以用预测利润作为对赌条件外,也可以用其他条件,比如收入、用户数、资源量等等。总结及结论公司估值是投资人和企业家协商的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什么公允值;公司的估值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初创公司,所以估值也要考虑投资人的增值服务能力和投资协议中的其他非价格条款;最重要的一点是,时间和市场不等人,不要因为双方估值分歧而错过投资和被投资机会。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

增资扩股如何计算?

增资扩股一般是指新股东投入资金进入公司,在公司占有股份的投资行为。 一般两个层面,一个是按照公司估值和增资金额,计算出新投资者应占增资后公司的股比是多少;二是再根据公司实际的注册资本,调整公司总股本并做工商变更。

举例:

A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目前公司估值为8亿元。而新投资人拟对公司增资2亿元,那么在2亿资金到位后,公司的投后估值将提升到10亿元(8亿加2亿现金),那么新投资人的持股比例为:2/10,既持股比例为20%。

而对应在工商层面变更的调整,已知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增资后持股比例为20%,则设新投资人具体在工商注册出资金额为X元,则 X/1+X=0.2, 计算得出X为0.25,既公司注册资本应提升到1.25亿元,而投资人的出资金额为0.25亿,对应在公司的持股为20%。

再补充一点,增资扩股的财务处理。按上述,投资人出资2亿元,其中2500万作为注册资本,其余1.75亿作为资本公积入账。

谢谢。

估值高的基金适合定投吗?

可以定投。定投是在基金估值高的以后,不投或者少投,在估值低的时候多投。所以任何基金都可是定投,问题你真的确定他的估值情况了。

投资人说企业估值1亿,投资人投资3千万,占30%的股份,这种说法对么?_百...

说了挺多,那么怎么估算公司股票的价值呢?下面我就罗列几个重点来跟你们讲讲。开始之前,先给大家送上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错过:【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一、估值是...

从投前估值到投后估值,股权如何演变?

股权估值

股权估值是指计量股票或股权的内在价值。估值的方法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估值方法三大类

理论上讲,vc(风险资金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对潜在的投资项目进行估值的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资产基础法

也就是通过对目标企业的所有资产、负债进行逐项估值的方法,包括重置成本法和清算价值法。

第二类:相对价值法

主要采用乘数方法,较为简单,如P/E、P/B、P/S、PEG及EV/EBITDA评估法。

第三类:收益折现法

包括FCFF、FCFE和EVA折现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选择的估值方法也不同。

众所周知,PE往往偏向于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形企业(这一点与VC有所区分),同时PE投资期限较长,一般可达3年以上,流动性差。

此外,PE和VC另外一个区别就是多数PE往往不介入企业的控股权争夺,只是作为财务投资者介入,在此前提下,巴菲特的“现金为王”原则也就自然成为PE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这个原则下,今天公司的股权价值就是股权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并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公司自由现金流(FCFF)折现法更适合PE行业在当前国内资本市场环境下的股权估值。

投前估值vs投后估值

在过去,VC通常都是以“投前估值”进行投资的。如果你在公司投前估值(比如1000万)的基础上加上你将要融进来的资金(比如200万),你就会得到你的投后估值了。

投前估值(1000万)+融资(200万)=投后估值(1200万)

也就是说现在投资人将会拥有你的公司的200万/1200万=16.7%

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大概2009年,因为此前的投资基本上都是来自一到两个投资人而已,且此前在初创企业早期的融资中通常还没有“可转换债券”的介入,同时也不像现在的一轮融资活动中动不动还会冒出20多个天使投资和6个种子投资出来。

所以投资交易中一般只会涉及一个VC或者两个VC,故当时对一个投资的描述经常使用的说法就是“在20美元的基础上再融资5美元”,事实上指的就是在2000万美元的“投前估值”的基础上再融资500万美元。

公司估值融资后我的股权怎样变化,如何计算?

案例

假设:我们现在暂时老板给每个合伙人10%股权+20K月薪,我们注册资金是300万。也就是小明现在是30万股。

如果半年后公司投后估值1亿,有a轮的投资2000万,占20%,那么小明的股权怎么变化?

公司估值在风险投资中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决定了投资人的投资可获得的股权比例。

公司估值可分为投资前估值和投资后估值,二者的关系为:

投资后估值=投资前估值+投资额;

而投资人获得的公司股权比例=投资额÷投资后估值。

举例:

公司投资前估值8000万,投资2000万,则投资后的估值为1亿。

获得的股权比例为2000万÷1亿的所得商,也就是20%。

公司估值以及投资人的投资额决定了投资人获得的股权比例。

但是公司估值是无法反映到工商登记层面的。

公司估值和投资额所决定的股权比例,要通过投资额相应部分进入公司注册资本的方式来得以体现。

根据上面的例子展开,投资2000万,投资后估值1亿,那么就获得20%的股权。

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设2000万投资款进入注册资本的数额为X,那么X÷(X+300万)=20%,则X=75万

也就是说,2000万投资额,75万进入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成为375万,其余都进入资本公积。故你的股权在融资后变为8%,也就是你持有的那部分股份的估值是800万。

在这里,进一步将投资估值和同比稀释拆分做个简单理解:

1、首先要明确,估值分为投前估值和投后估值;投前估值指的就是投资人进入前,企业或者投资机构给予企业的投资价值评估;而投后估值=投资前估值+投资额,而投资人获得的股权比例=投资额/投资后估值

2、同比稀释:

上述也说了,公司投资前估值8000万,投资2000万,则投资后的估值为1亿。获得的股权比例为:2000万/1亿则就是20%。

公司估值以及投资人的投资额,决定了投资人获得的股权比例。但是上面也说了,公司估值公司估值是无法反映到工商登记层面的。要通过投资额相应部分进入公司注册资本的方式来得以体现。

也就是说,2000万投资额,75万进入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成为了375万,其余的都进入资本公积了。

根据上述案例提到的问题,简单理解同比稀释的概念:

投资人占20%,个人股东股权占比打个8折——假设投前是10%,那么投后就是:8%;

同样的,投资人占30%,个人股东股权占比打个7折——假设投前是10%,那么投后就是:7%。

转自:博股工作室

内容仅供读者学习,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投资前估值”与“投资后估值”的区别

公司估值在股权合伙设计方案中属于核心的关键环节,在公司估值这个环节通常分为:“投资前估值”和“投资后估值”两种。其主要的区别在于相同估值下,投资前估值对于创业者更有利,投资后估值对于投资人更有利,核心是所占股权的区别。

其主要区别如下:投资前估值,就是在股权投资以前的估值。投资后估值,则是投前估值及本轮投资额的总和,即投资后估值=投资前估值+本轮投资额。其结果就是投资后估值通常都会大于或等于投资前的估值。最终体现的结果就是,在投资后估值的情况下,融资金额越大,创始股东的估值就越低。

例:

    投资前估值:某企业引入投资合伙人,约定投资500万,投资前估值5000万元,则投资人在这家企业的股份占比为:500万÷(5000+500)×100%=9.1%;

    投资后估值:某企业引入投资合伙人,约定投资500万,投资后估值5000万元,则投资人在这家企业的股份占比为:500万÷5000×100%=10%。

作为任何的融资方通常都希望采取投资前估值的方式来进行增资扩股或融资,而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看,投资后估值更易操作,也对自己更有利。

 因此我们在设计股权合伙方案时,为能使方案的有效落地和实现合伙双方的双赢,通常会建议创始股东和内部合伙人或外部投资人事前协商,以求达成合理的估值方式,从而达成共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