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股本越大越好吗(流通规挥技情异价股和总股本是什么意思?总股本是越大越好吗?)
流通规挥技情异价股和总股本是什么意思?总股本是越大越好吗?
总股本是上市公司总股票数量,流通股是在证券市场交易流通的股票数量。因为一个上市公司有很多国有股和法人股是不能上市交易流通的。但现在股改后就可以流通了。
关于总股本和流通股的
总股本180个亿,流通30亿,剩下的为非流通股啊。。。所谓流通股股票是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及北京两个法人股系统STAQ、NET上流通的股票。由于***证监会在1992年10月成立,所以在此之前的股票上市都是由各证券交易系统自己审批的。而在此之后,所有股票的上市流通都统一归口由***证券监督管理***会管理。
公司创始人持有公司的股份越多越好吗
小米科技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注册资本人民币5000万元,注册地为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68号华润五彩城购物中心二期13层,法定代表人是雷军。雷军持有小米科技77.80%的股份,为第一大绝对控股股东!
总股本和总资产一般哪个大
总股本和总资产没有可比性,总资产等于总股本在于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一般来说,总股本越多,总资产也相对比较多。总股本是新股发行前的股份和新发行的股份的数量的总和,也被称为资产总和,包括股本金、长期债务及经营盈余...
流通股和总股本是什么意思?总股本是越大越好吗?
总股本是上市公司总股票数量, 流通股是在证券市场交易流通的股票数量。因为一个上市公司有很多国有股和法人股是不能上市交易流通的。但现在股改后就可以流通总股本越大越不好聚积筹码 所以不是越大越好
每股净资产越高越好吗?
其计算公式为: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股本)。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少。通常每股净资产越高越好。3、每股净资产是基本...
新政三年,百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回顾及展望,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0年5月30日,***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国资考分〔2020〕178号,以下简称“178号文”)作为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中的N,助推各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构建科学、规范的长期股权激励机制,实现有效资本运作和人才激励,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178号文”发布三年以来,近百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陆续实施了长期股权激励计划,成功激活企业内生动力,促进业绩目标达成。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基本完成,改革的决心、力度、范围、深度、精准性和实效性将持续提升。未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如何构建创新且适配的长期激励机制,发挥更大的人才培育与管理效能,撬动企业的经营发展,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将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
安永咨询1团队将结合实践调研,通过此文为您全面解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激励实施情况,分享深化改革下长期股权激励的前沿洞察。
聚焦核心,激励关键人才: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而言,为贯彻落实d中央提出的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长期股权激励作为一项市场化长期奖励机制,能够将经营者与核心人才的利益同企业长远发展相互绑定。回顾过去三年,逾5万央企员工参与了长期股权激励计划,以公司董事、高管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核心技术骨干人员为主要激励对象,激励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3%-10%,覆盖范围平均值为8.09%。在激励额度上,以主板上市的85家企业为例,激励总额占公告时总股本比例相对集中,大部分控制在1%至3%之间,平均比例为1.80%,比例最高的是5.89%。在人均获授价值上,平均获得激励的当期价值为40万元,多数企业授予员工激励的当期价值在26至50万元之间,董事及高管为63至120万元之间。整体来看,激励对象范围在持续聚焦,个人获授价值呈现提升趋势,激励力度在不断加大。
扩面提质,打造市场化激励机制:在178号文的指导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整体制定了更加科学、规范的激励机制。整体趋势从“扩量”逐步转向“提质”,在激励对象、业绩关联和退出机制等方面,规则设置更加严谨。同时“稳中求新”,多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增设了更加贴合企业实际、创新灵活的业绩关联指标。具体来看,在价值创造考核方面,“净资产收益率”为首选,使用率约84%;少数企业选择净资产现金回报率(11%)和总资产报酬率(1%)等指标。在成长能力考核方面,“净利润增长率”指标占据主流,其使用率约为65%;营业收入增长率(26%)和利润总额增长率(7%)等也被部分企业采用。在运营质量考核方面,75%的企业使用EVA关联的考核指标,但大约10%的企业未设置运营质量类指标,而是采用灵活设计贴合企业运营特点的其他考核指标。此外,除了上述维度,约有18%的企业还基于业务特点、管控需求和盈利能力等角度灵活设计的“第四类”业绩考核指标,如研发投入强度、市场占有率等。评价标准方面,绝大多数企业选择对标企业75分位值,仅少数企业选择对标行业50分位值。未来长期股权激励计划的推出,将持续以实现激励与绩效的长期挂钩为方向,以激发管理层和核心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目标,设计更加贴合企业实际的创新激励机制,推动业绩提升。
对标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首批公告解锁/行权的11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有10家达成首个解锁/行权条件。这些企业不仅满足运营质量指标,更是超额完成价值创造指标及成长能力指标。其中,价值创造指标达成值对比目标值,其平均完成率为184%。成长能力指标平均完成率高达338%。此外,据统计,政策推出当年(2020年),26家央企推行长期股权激励计划,各企业至今市值平均增长9.48%。再者,央企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之初增长32.5%,而长期股权激励作为关键助推器之一,鼓励中央企业将业绩考核与激励水平双对标作为激励规范实施的重要抓手,激发员工活力,主动向质量更高、效率更优的国内国际一流企业对标,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样本概况
图表1:A股和港股市场研究样本草案发布年份统计
安永咨询选取2020年5月30日以来,发布长期股权激励草案公告的99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或“公司”)作为研究样本2,其中包括95家A股上市公司和4家港股上市公司。
样本范围内,2020年至2022年发布长期股权激励计划的数量分别为26家、41家和31家。从实施年份角度分析,在2020年5月30日公布178号文的次年,长期股权激励计划公告的发布迎来了小高峰。
图表2:研究样本草案发布季度统计
据统计,公告草案的发布呈现明显的季度特征,多集中在第四季度发布。通常激励计划在4月底前启动相关工作。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制定长期股权激励计划,在股东大会审议之前,国有控股股东按照公司治理和股权关系,经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审核同意,并报国资委批准。值得关注的是,178号文第六十六条规定,国资委不再审核上市公司(不含主营业务整体上市公司)的长期股权激励计划的分期实施方案,央企上市公司只要按照股票上市地证券监管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程序即可。但中央企业主营业务整体上市公司的分期实施方案,仍须报国资委审核同意后实施。总体来看,178号文的出台,简化了审批流程和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间,但考虑方案内容复杂、审批时间较长,审批主体较多,最终披露公告草案的时间节点大多集中于第四季度。
图表3:选取样本行业分布情况3
从行业分布角度分析,研究样本覆盖23个行业,其中披露长期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最多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12例)、国防军工(9例)、建筑装饰(8例)、有色金属(7例)、基础化工(7例)。
安永关键发现
实施长期股权激励的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长,但总体上中央企业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只有不到30%实施了长期股权激励。178号文出台后,指导中央企业积极履行主体责任,推动符合条件的控股上市公司科学高效规范地开展长期股权激励工作,加快建立健全覆盖企业经营管理骨干和核心科研技术人才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基于广泛的市场实践及研究经验,安永得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实施长期股权激励应着重考虑以下8个关键要素。
图表4:长期股权激励方案思考要点
基于调研样本,结合安永咨询长期股权激励模型,我们对已公告了长期股权激励方案的99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汇总结果如图表5所示,各项关键要素将在下文中展开分析与讨论。
图表5:样本统计结果汇总
(一)激励对象:缩量提质,聚焦核心人员的激励
178号文规定长期股权激励对象应当聚焦核心骨干人才队伍,一般为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管理、技术和业务骨干。
调研结果显示,激励对象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在各家上市公司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中位值为5.87%(平均值为8.09%)。其中,董监高占激励对象总数比例的中位值为3.02%(平均值为3.87%)。
图表6:央企上市公司激励范围统计4
从激励对象数量趋势来看,激励对象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占比对比2021年略微上浮;从价值角度来看,人均激励价值呈现上升趋势,人均激励力度加大,上市公司更加聚焦对管理层及核心人员的激励。
图表7:2020年至2022年激励覆盖范围与激励价值变化统计
从行业分布来看,长期股权激励在信息产业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以提升整体竞争优势,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绩效。其中,激励人数占比最高的3个行业分别为计算机、电子和通信,其中位值在11%至15%区间内,尤其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在激励计划的数量、人数和激励额度方面均占据前列。
图表8:不同行业激励对象覆盖范围统计
(二)工具选取:限制性股票仍为首选
178号文规定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激励方式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以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
图表9:央企上市公司激励工具使用统计结果
限制性股票仍为首选:调研结果显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主要采用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工具,占样本量的79.18%,较2021年提升了6.45%5。这主要得益于限制性股票较好地兼顾了约束与激励,即限售期不得市场交易所授予的股票和达成约定业绩条件方可解除限制的双重约束,不仅起到相对长期的人才绑定效果,并且鼓励激励对象为业绩负责。当然公司给予激励对象较大的折扣授予价格,也可起到激励作用。
其他激励工具使用率小幅降低:其次采用股票期权的企业占样本量的16.16%,相较2021年降低了2.02%。采用股票增值权的上市公司较少,占样本量的3.03%,相比2021年降低了6.06%,降幅相对较大。
探索引入创新性激励工具: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人才的需求和激励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国有企业将需要在激励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加强创新和灵活性,以更好地吸引和激励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如科创板上市的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采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工具。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主要特征是无需提前出资,在满足获益条件之后,激励对象便可以用授予价格出资获得公司股票,限售期后可自由交易。若公司不设置限售期,激励对象完成股份登记后即可按相关规定出售,实际上其在激励对象范围、激励数量、授予价格、出资时点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
综上,在政策与市场驱动下,央企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激励实施方式和激励工具将不断灵活创新,同时,也可以根据员工的绩效情况和企业特性及发展情况,设置不同的激励计划和股票解禁规则,以保证激励计划的有效性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三)激励额度:多数企业激励总额的比例超过1%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全部在有效期内的长期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科创板放宽至20%;并且首次实施长期股权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数量原则上应当控制在1%以内,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及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原则上可上浮至3%。
调研显示,激励总量占草案公告时间时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的中位值为1.30%,平均值为1.73%;相较2021年分别下降了0.72%和0.26%。自2020年5月30日至今,有66%的企业(65家)首次实施总量大于1%,其中多为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但也包括9家市值超过500亿的公司。
图表10:不同市值央企长期股权激励额度统计分析
原则上,上市公司连续两个完整年度内累计授予的权益数量一般在公司股本总额的3%以内,公司重大战略转型等特殊需要的可以适当放宽至股本总额的5%以内。从不同资本市场角度看,样本公司的激励总额占公告时总股本比例相对集中,多控制3%以内。仅4家主板上市公司激励总额有所突破,在3.92%-5.89%之间,其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及机械设备,突显重人力资本属性的行业特点。
图表11:不同资本市场上市央企激励额度统计分析
从行业分布来看,激励总额最高(按中位值)的3个行业分别为环保、通信和工业工程,其中位值在2.8%至3.0%区间内。
图表12:不同行业央企上市公司激励额度6统计
针对预留权益数量,样本显示,33%的公司选择不设置预留权益,67%选择预留,其中11%选择顶格预留,即预留20%用于新增的核心骨干人员的吸引和激励。
图表13:央企上市公司实施长期股权激励额度预留统计
(四)股权来源:定向发行使用范围最广
经调研,定向发行仍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激励的主要来源,占比82%,相较2021年增长了7%,另有10家公司采用二级市场回购作为股票来源。定向发行成为主流方式归因于其相比二级市场回购,没有“不能超过股份总额的5%”和“3年的持有时间”的条件限制,且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的财务压力等。
此外,2家公司同时采用了定向发行+二级市场回购作为股权来源。市场实践中,一般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采用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工具,出于股价管理、降低未来净资产收益率业绩压力等考量优先采用回购方式,但当激励授予股票大于回购数量时,超出部分仍需采用定向发行的方式补足。另一种为若采用股票期权作为激励工具,考虑二级市场回购的股票有效期为3年,而通常行权限制期有2年,超过有效期的股票仍需公司通过定向发行授予激励对象。
图表14:央企上市公司实施长期股权激励来源统计7
(五)授予价格: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倾向于五折定价
根据规定,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的行权价格不低于公平市价以及公司标的股票的单位面值。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不得低于公平市场价格的50%以及公司标的股票的单位面值。
采用限制性股票的样本上市公司中,55%的公司选择授予价格不低于公平市价的50%,相较2021年增加了23.7%。44%的公司选择授予价格不低于60%,相较2021年下降了18.8%。其中20%的公司是由于股价跌破净资产,按178号文规定授予价格不得低于公平市价的60%,其余公司为自主选择。仅1家样本公司选择授予价格不低于公平市价的70%。
图表15:央企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激励授予价格统计
(六)节奏安排:“2+3”的归属模式为主流
178号文规定激励计划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10年。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的行权限制期自权益授予日至权益生效日止,原则上不得少于2年(24个月),行权有效期不得少于3年,在行权有效期内原则上采取匀速分批生效的办法。限制性股票有相似规定,限售期原则上不得少于2年(24个月)且不少于3年的解锁期内匀速分批解除限售。
图表16:央企上市公司激励节奏统计
35%的样本上市公司公布的计划有效期为60个月,53%为72个月。其中绝大多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选择“2+3”的归属模式,即2年的等待期,分3年匀速归属(占比为98%)。等待期最长的3年,为某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其也设置了更严格的归属节奏,分4批匀速解锁,主要目的在于拉长周期,更好地绑定激励对象。
在节奏安排方面,绝大多数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归属节奏符合178号文的匀速要求。个别上市公司相较政策规定更加严格,按照3:3:4和2:3:5的节奏归属。但也有小部分上市公司突破了政策规定,按照4:3:3的节奏,占比为12%。
(七)绩效关联:指标设计更加贴合企业发展实际
178号文规定上市公司实施长期股权激励的,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原则上应在价值创造、能力成长和运营质量三类指标中各选择一个。
图表17:授予条件设置情况统计
公司业绩指标主要应用于授予时点和归属时点,根据调研显示,45%的上市公司设置了授予业绩条件,关联业绩指标与归属业绩条件基本保持一致。其中,从行业来看,医*生物行业企业均设置了授予条件,而计算机、公用事业、电子、通信等行业公司设置授予条件的比例较低。
图表18:不同行业设置授予条件的企业比例
在归属指标设置上,为更加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价值创造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和EVA(指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简称EVA)作为相对容易计算和理解的指标,被大部分央企上市公司广泛使用,样本使用频率分别为84%、65%、75%。其次,净资产现金回报率(11%)、营业收入增长率(26%)使用频率相对较高。此外,在运营质量指标维度,10%的企业选择不设置该类考核。但会围绕中央企业考核体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特点和公司实际运营管理等维度设置“第四类考核指标”,如研发投入强度、主业劳动生产率、主业产品市占率、特色产品规模占比、年度应收账款周转率、非关联交易收入占比、集团考核指标完成值/完成率挂钩解锁比例等,体现公司战略规划和管理特色,也让归属条件更为复杂和严格。
图表19:99家央企上市公司归属/解锁条件设置统计
在对标分位值选取上,根据规定绩效目标水平设置应在授予时业绩目标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并参考分期实施方案制定时公司近三年平均业绩水平、上一年度实际业绩水平、同行业平均业绩(或者对标企业75分位值)水平进行制定。对于无法按照要求进行75分位值对标的,应当单列出具体的考核指标,并拟定合理的对标分位值,结合公司经营趋势、所处行业特点及发展规律科学设置。经调研,绝大多数企业选择对标目标公司的75分位或行业平均值(占97%),另有3%的企业部分指标对标50分位。
图表20:业绩考核年度选取模式
在公司业绩考核年份的确定上,178号文第四十二条明确指出“应当采用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财务数据”,但是在具体考核的财务年度选取上,并未具体规定。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可归纳为两种模式:模式一,设置固定的考核年份;模式二,设置解锁时点前一财务年度为考核年份。统计样本范围内,约有95%上市企业选取模式一,约有5%上市企业选取模式二。一般而言,模式一解锁期关联的业绩年份距离当年间隔为2年(如图表20所示),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对于考核结果反馈的及时性和激励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对于第二种方式,解锁期关联的业绩年份为上一个财务年度,可避免激励滞后性,但应注意的是,在起草激励计划的时候需考虑制定更长时间的业绩标准,以对未来的业绩预期提出更高的要求。
(八)特殊情况下的处理:严格设置激励退出安排
178号文针对公司和个人层面规定了不同情形下差异化的退出安排。其中,对于离职员工,178号文规定当年未达到可行使时间限制和业绩考核条件的,原则上不再行使。
但仍有9%的样本上市公司,在政策基础上有所创新,离职当年未达到解锁/归属时间的,视个人贡献情况,按相应业绩考核年份的任职时限予以兑现,后续年度不再兑现。
图表21: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创新”统计
从历年创新数量占公告计划数量的比例来看,该数量从2020年的15%下降至2022年的6%,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体现出上市公司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处理设置更加严谨。
图表22:2020年至2022年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创新”统计
(九)业绩成就:长期股权激励促进央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图表23:达成解锁条件的10家上市公司业绩指标完成情况
长期股权激励对于公司的业绩增长和运营质量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在178号文发布三周年之际,首批公告行权的11家上市公司中,有10家均超额完成了组织业绩目标。其中,首期达成解锁条件的公司价值创造指标的平均完成率达到了195.71%,成长能力指标的平均完成率达到了212.57%,运营质量指标的满足率为100%。同时,政策推出当年(2020年),26家央企推行长期股权激励计划,各企业至今市值平均增长9.48%。总体来看,体现了通过长期股权激励能够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保障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定性,实现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促进了企业内生价值同步提升。
此外,研究样本中,某家公司在考核年度2022年未达成业绩条件,其注销了第二个限售期的全部限制性股票。于此也体现了央企为提升经营效率,实现经营目标,在业绩指标的设置上要求愈加严格,以促进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提高生产经营意识。
综上,合理、有效的长期股权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央企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构建***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推动业绩成就再攀高峰,让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结语
回溯过往三年,央企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激励在总体遵循178号文政策的原则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发展要求进行了灵活创新,彰显出市场化、持续性、成长性、激励约束对等的特点。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拉开序幕,为实现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的重点任务,需要充分调动公司关键岗位核心人才的积极性,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央企上市公司期望通过长期股权激励以有效激励约束理顺利益机制,提振企业业绩,契合改革目标。
改革推进下,央企及国企上市公司在制定和实施长期股权激励计划时,首先应充分利用并遵守相关政策,同时也要综合考虑公司行业特征和内部需求,匹配合适的激励工具,并在授予和归属业绩指标选取中探索创新空间,设置多元的、符合公司实际且能够促进盈利增速的指标。此外,还需要衡量长期股权激励对于核心人员利益的绑定程度,以匹配合理、有效的激励数量及价值、节奏安排、考核目标和退出机制等,以实现对不同类型核心人才的有效激励,从而驱动公司价值创造、业绩达成和运营改善等。
图表24:安永长期激励方法论
基于安永咨询团队长期的服务经验与研究积累,对于在A股、港股等各大资本市场上市的央企及国企公司,我们能够结合政策规定,提供包括但不限于金融行业、高端制造行业、生物医*行业、TMT行业等各行业所需要的合规、创新长期激励咨询服务。同时我们致力于结合公司业务特点、商业模式,帮助企业客户设计从组织管控变革、长期激励、全面薪酬管理等多维度、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企业价值。
图表25:新常态环境下的安永组织发展模型
欲了解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以及A股、港股、美股股权激励的前沿趋势和最新资讯、热点行业及领先企业的股权激励创新实践,请联系安永咨询团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欢迎联系我们:
彭昕StevePeng
合伙人
安永(***)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8618514698458
steve.peng@cn.ey.com
刘文芳FannyLiu
高级经理
安永(***)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8613401129193
fanny.wf.liu@cn.ey.com
徐中慧CrystalXu
高级经理
安永(***)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8613681704282
crystal-zh.xu@cn.ey.com
高杰AlisaGao
经理
安永(***)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alisa.g.gao@cn.ey.com
冯媛苑(AnnFeng)、周悦(JolieYZhou)、张志发(JoeZFZhang)对本文有重要贡献。
注:
1.安永(***)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本文中简称“安永咨询”或“安永”
2.本报告样本数据摘录时间为2023年4月28日为静态节点,由于披露样本中正在实施的长期股权激励为动态数据,安永咨询提示在本报告数据使用时注意合理性和有效性
3.统计数据中行业分类:***境内A股上市公司按照同花顺行业分类,港股上市公司按照恒生行业二级分类
4.公司员工总数取自激励草案公布当年公司员工总数
6.激励额度是指草案发布当日计划设计股份数量占股本总额,下文激励额度的统计标准与此一致
7.统计不含采用股票增值权作为激励工具的样本公司
点击安永智库小程序获取更多资讯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分享好友
点赞作者
点点在看
如何从两千多只股票中选出心仪的股票的?(一个点赞超过7000的选股攻略)
总有人问雪球君,你是如何从两千多只股票中选出心仪的股票的?雪球君浏览了基本所有可以找到的选股方法,这篇算是最良心最有实操借鉴性的一个回答。同时,它也是在知乎中,所有有关选股的问答里,点赞数最多的攻略。
看完文章,相信你们都会相当满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由知乎用户王端端独家授权雪球发布。未经原作者同意,严禁转载。
一起来学习点干货,补充点营养!
我个人从2009年开始接触股票,因为从事投资工作,所以有时间做很多研究和学习。但一直到2011年前,我从来没有赚到过一分钱,书读了很多,报告也没少看,尝试各种选股方法,但就是挣不到钱。和很多人一样,一买就跌,一卖就涨,作为一个以投资为工作的人,真是一件挺失败的事情。
2011年前后,我认识到也许是因为我每天都看股票,过于频繁地做出判断和选择导致了难以坚持一种投资策略。于是我决定改为选择我认为的成长股,长期持有。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这之后,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成长股选择策略,买入并持有了一只股票:上海莱士,幸运地获得了超过800%以上的回报。使用同样的策略,我在2012-2013年分批买入了另一只股票:美盈森,到目前为止获得了200%以上的回报。在2014年买入了第三只股票:广电运通,到目前为止获得了100%回报。
这里要说明的是,其实后两只都比我预计的上涨速度快了不少,这和市场环境有关系,我的选股思路并不是希望买到那些买入就开始上涨的股票,这不是目的,也不会以此作为选择股票的考量。
至此,我认为这不完全是偶然现象,这个策略大概是有一点价值的。优秀的选股策略和投资策略有很多,但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并坚持执行,才有可能获得回报。在此,我愿意分享自己的心得。
为什么要有自己的投资策略?
我在09年刚开始投资股票的时候,会很教科书地分析公司和行业,看很多报告,相信那些报告里面关于公司未来3年增长的预测,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尽信书不如无书,能看明白家门口煎饼摊的商业模式和发展预期其实就能看懂很多上市公司的(无非就是进货、生产、销售,发展预期在于潜在用户数量和竞争对手情况),但我们很多时候总愿意给自己这样那样的理由相信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我们相信一个做啤酒的能研制出最先进的疫苗,我们还相信奥巴马连任成功所以澳柯玛能上涨。)
任何时候,悲观地去看一个企业的未来预期,但是乐观地去看过往业绩。一家公司的过往业绩是能说明很多东西的,技术实力,供需关系,管理层水平和态度,都会或多或少反映出来。用看煎饼摊的标准和态度去看一家公司即可:鸡蛋和薄脆进价是不是合理?销量降低是因为天气冷了人少还是天气热了大家嫌煎饼烫手?和马路对面那个煎饼摊相比,这家的煎饼更好吃吗?价格更低吗?和客人关系更好吗?
成长股的筛选
成长股有很多不同的定义,我个人认为成长股的要点在于成长,在A股的环境中,可以理解为流通市值的成长。像一些流通股本已经比较大,流通市值上百亿的公司,虽然这样的公司不是不能成长,但大概率来看,流通股本越小的公司成长空间越大。
NO.1初步筛选
1.1毛利率
我不喜欢低毛利率的公司,传统制造业和零售业里很多企业做的很好,比如卖电器的,比如造汽车的,都有好公司,但是毛利率不足20%,这就说明规模是这类企业成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当他们的规模到一定程度,成长速度的下降几乎是必然的。我一般只看毛利率30-40%以上的,当然因行业而异;
1.2股本
这是放之世界皆准的标准,股本越小,扩张动力越大,潜力也越大,***股民更是格外热衷于炒小盘股。总的来说,总股本不超过10个亿,越小越好,现在很难找到质地好流通股本还很小的股票了;
1.3净资产收益率(ROE)
我个人比较迷信这个指标,算是懒人选股票比较实用的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通常我会要求5%以上,10%为佳;
1.4主营业务占比
这个不用多说,不务正业的公司绝对不碰,越高越好,100%最好;
1.5股票价格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因素,通常价格越低的股票上涨空间越大,想象空间也越高。不是谁都会在100多买茅台,200多买***船舶的,这东西不太好定一个统一标准,我一般希望在10-15元以下;
1.6行业壁垒
毛利率是可以一定程度反映行业壁垒的,50%以上剩下的不是软件互联网,就是医*。这一条重要在于,稀缺的东西首先从价值上就是可以长期升值的,从概念上就更是可以爆炒的,资源类股票是一种代表,但并不推荐,继续看下一条我会解释;
1.7需求
需求决定供给,决定价格,为什么不推荐资源股票,就是因为越稀缺的资源往往跟一般老百姓离得越远,需求反映到供给端的链条过长,或者本身需求面就很窄。比如稀土,没错,这玩意是稀缺,但是你告诉我这东西能有什么用呢?稀土是战略资源,但是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一般人感受不到这种东西的稀缺。我看不到稀土供求的大众现实意义,所以我觉得大部分股民也看不懂。稀土行情热过很多次,跟着炒可以,但我一般不会选择长期持有这种股票。
这段多说两句,用我最通俗的理解,什么叫需求?没有不行是最好的,其次还得难以替代,价格最好是发改委限价或者自己随便定价;要么就是背靠**或大型国企,未来若干年的成长可以确定;
1.8股东结构
必须有靠谱的单一大股东,我国企业擅长股东内斗,俩个大股东要还能专心经营绝对是楷模级别的。虽然单一股东很多时候意味着独断专行和家族企业,但是你还能分析,还能判断,俩个股东分析就很难了。如果你能做到分析揣摩每一个股东的利益诉求,那你肯定能超越王亚伟,这是他自己说的。
1.9投资非主营业务
投资非主营业务(比如参股,并购等方式)无非俩个诉求:第一,靠概念炒股价圈钱,这几年来上市公司相继热衷于投资过手游行业,传媒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都是什么热投什么,就是想把自己和最热门的投资概念扯上关系,这和娱乐圈七八线小明星抱大腕大腿搏出位是一个思路;第二,自己的主营业务增长放缓或者前景变差,需要布*其他领域,这种情况上市公司的出发点是好的,某些传统行业的企业,因为行业发展放缓,或者宏观经济因素,主营业务萎缩,尝试通过投资开辟新的领域。但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直接卖出即可,真的认为公司管理层很好的,可以等投资的新方向明朗了再进入。真正好公司的买入点从来不差那几个涨停板。
NO.2精细筛选
通过前几个指标,你大概可以筛出几百只股票,看看后几个指标,最后能有几十只,接下来就可以开始细看了。
细看完全是因人而异,因公司而异,我一般先把主营业务看不懂的筛掉,比如什么做奇怪的软件系统,奇怪的制造业,奇怪的*品,我看很多遍还是不明白其涉及的专业。(当然,如果你自己了解某些特定行业,那大可以选择这些行业的企业)再例如核心技术过于黑盒子,你也不知道这企业是真有技术含量还是蒙人的,我也不太敢选择。这类企业很多,例如,主营业务看着很好,其实收入一半来自于关联交易中的猫腻,或者什么其他杂七杂八的收入,跟主业好与不好没关系。
最后会考虑一些纯粹的市场因素,比如你选中的这只股票概念是否别人也能理解,是否会被关注,股价之前的走势如何。以我下面要提到的股票上海莱士为例,当初我就没有考虑其主业血液制品稀缺这个概念是否能被别人注意到,这只股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股价平平,没有人关注。某种意义上,算是判断得不够好的。
实际操作
我开头提到的股票,上海莱士,以这家公司为例,我来解释下我是如何运用上面的策略进行筛选的。
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很好,毛利率尤其高(大于50%),公司管理层专业度很高(核心成员均有国外学习和研究背景),控股的大股东是很有能量的民生银行筹备人之一。
在筛出这只股票后,一开始其实我想放弃的,因为我不太明白这家公司的产品到底有什么必要性,血液制品是干嘛的呢?没听说谁看病非得用这个的。但是直到我一个朋友得病,重病,最后的一段日子必须一直用人血白蛋白,我记得当时听护士聊天说这*真难买,来了就没了。而且价格挺贵。我回来看了一些血液制品相关的医学知识,有了一些了解,开始觉得这家企业好像还不错。
血液制品严格受到***管制,作为原材料的血浆只能通过***批准建设的采血站获得,这种采血站数量少,获得审批极其艰难,而血液制品企业的资质几乎不再发放。这符合了稀缺的要求。
国内的血液制品严重依赖进口,当时看到的数据我记得是国产供应率不到50%。而这不是因为国外技术好,是因为国内不够,这个缺口不算小了。国内没有垄断性的龙头企业,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是行业内第一梯队的上市公司,上海莱士算是行业内第二梯队的,但发展空间很大。(我没有选择天坛生物的原因是其股票被屡次爆炒,业绩不稳定,且公司管理团队水平可能有问题;而放弃华兰生物的原因是它除了血液制品外,疫苗也是其重要业务之一,我不喜欢主营业务占比不够高的公司。尽管华兰生物在后来因为疫苗概念曾经走出一波很好的行情,但我仍然认为以一家血液制品企业来衡量,上海莱士是比华兰生物成长性更好的。)
血液制品是发改委限制最高价格的,因为需求供给太不平衡、缺口太大了,每年发改委会上调最高限价。虽然这不如自有定价权的,但对于这种极度稀缺行业,我已经很满足了。
基本上在确定了这些后,我就买了,我09年第一次买,然后11年卖了;12年又买,拿到现在。这种「真」成长型公司,不用太操心,它的增长水平是比较稳定的。虽然不会有太多超预期的表现,但稳定的30%-50%年增长足够了。说句大话,这股票我觉得我敢拿5年到10年,问题不大。
截至今天(2015年3月25日),上海莱士已经通过自身发展和一系列并购成为了血液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值高达700亿元人民币,在各项指标已经名列国内前茅,而公司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成为世界排名前列的血液制品企业。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1.专业的管理层团队,技术出身的团队保证了业务上的不断发展和持续竞争力;2.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兼并收购快速获取了稀缺的血浆资源,我猜测,这与其大股东背后的实际控制人背景不无关系。
在最初选择这只股票时候的两个重点都得到了印证,看看当时的竞争对手,华兰生物血液制品业务发展速度放缓,疫苗业务也没有了当年的风光,天坛生物自身的体制和管理有问题,虽然股票总有庄家在炒,但公司业绩并不好。
几年的时间,看着自己选择的公司一步步变成行业龙头,你别说,我还真是有那么一点巴菲特的感觉,看着年报的时候,有时能体会到那种自豪的成就感。
写在最后
对于股票,有人喜欢短期涨得快的,有人喜欢规模大的,有人喜欢特定行业的,单纯靠表面分析是很难百分之百分析出一家成长企业的。我个人的看法是你得跟谈恋爱似的,真的很在乎,愿意去了解一家企业,且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才能看到一些报表不告诉你的东西。
找到一只好股票,固然是兴奋且激动的,但还请一定耐下心来,等待一个别人放弃了的时点,如果你相信你找到的是一家好公司,那无论股市跌成什么样子,它仍然是那家好公司,跑不掉的。
债务股本比越大越好吗?
债权人和投资者都很紧密关注债务股本比,因为它显露出公司管理者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举债经营,而不是利用自有股本。贷方如银行尤为敏感这一比率,因为过高的债务股本比将使他们面临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对此风险,银行往往会通过限制性合同,迫使公司用超额现金流量偿付债务,必须用现金支付的限制性要求也很普遍,同样还可以要求投资者自身投入更多股本。
总股本和总股数有什么不同啊?
分为额定股本和发行股本。额定股本指按“公司章程”授权或证券主管部门批准发行的股本总额已发售部分称为发行股本额定股本与发行股本的差额称为未发行股本。在一般情况下股份公司的股本总额不得小于其注册资本。总股本大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