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怎么了暴跌(“美的电器”怎么退市了?)
“美的电器”怎么退市了?
认可的关注谢谢
美的电器不是退市
是美的集团整体上市,把美的电器整合了
公司股东持有公司的股票将按照每1股美的电器换0.3447股美的集团A股股票,其中美的集团所持美的电器股票不参与换股。美的集团将大家电、小家电、电机、物流业务打包上市,实现美的家电产业纵横向、前中后端及渠道的全方位协同
000527美的电器公开增发融资,为什么跌这么厉害~
14元筹码没有明显松动,但是2天下跌没有缩量,是个不好的信号,看20天均线是否得到支撑,要是跌破20线,要小心,不行可以先离场。
想求网友帮查一下美的电器已经退市的股票
入袋为安,机会很多,不要想当然长期持有看好一只股票看到10月21日在19.03封停了么,不能太刻板?年前的收盘价是19.95,我觉得下跌的空间不大了,不过可能年后会几个交易日会有好的交易性机会,看能否放量突破下跌轨道。今年波段行情可能更大
美的直播带货博主翻车背后:营收下降,裁员冻薪,再度跨界造车
近日,美的冰箱的微博评论翻车事件将美的集团送上风口浪尖。在数字经济如火如荼的建设之际,美的集团也加入电商大潮,采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助力销售美的冰箱。但直播带货还未开始,就因被网友扒出带货博主的黑历史而夭折。直播带货遭遇“滑铁卢”的余温尚未散去,“财务不明朗”、“裁员冻薪”、“再度跨界造车”,一个多面的美的集团再度吸引了世人目光。
01
美的直播带货微博评论“翻车”
分析师:直播带货应回归理性
日前,#美的冰箱的微博评论翻车上了热搜,事情起因是美的请博主“万能的大熊”直播带货,但因为被网友扒出众多黑历史:做微商兜售假*夸张疗效,被粉丝和用户生生*上了热搜,评论区全是拉黑美的。目前官博已经删除预告微博,开启禁止评论。随后美的冰箱宣告取消本次与该自媒体的合作。
美的冰箱预告,万能的大熊将于5月21日现场直播
万能的大熊带货黑历史被扒
美的冰箱微博声明
随后,“万能的大熊”也针对此事发布微博,并对其以往直播过的事件进行澄清。他表示,第一,黑糖和玛卡都是农产品,完全没有后期加工。并不是保健品和*品,这是胡扯的扣帽子。第二,自己并没有卖过玛卡。第三,黑糖是农产品,口碑非常好。“万能的大熊”称,他做事情的出发点都很简单,不是为了赚钱,不是帮会员,就是帮农民,客观上拉动了就业和农产品销售。这次他和美的的直播合作没有特别的地方,只是很正常的一个普通合作。
针对此次美的带货博主“翻车”事件,凤凰网财经联系了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蒙慧欣。如今电商大潮汹涌,蒙慧新表示,由于网红或明星本身自带流量,具有一定的粉丝群体,厂家通过其带货不仅可以拓宽品牌的知名度还可以“借势”为厂家宣传推广,同时为厂家导流带动销售量。但作为带货主播,如若因其此前带货行为或人品等自身因素导致“翻车”,那么,舆论则会波及合作的品牌厂家带来不好影响。
问及直播带货总出现假货的现象,蒙慧欣认为,“直播带货”作为互联网销售宣传新业态受到不少消费者的追崇。《广告法》中对广告定义为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而“直播带货”表现形式更为活泼且具有互动性,其本质与传统的电视广告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广告行为。因此,如果直播者所宣传的商品涉及到消费者生命健康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害的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此外,蒙慧欣表示带货经济处于稳步发展的态势,但也基于行业监管尚未完善,导致出现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乱象行为多发,也深受消费者“诟病”。因此,直播带货最终还是要回归理性。直播带货靠的是口碑,只有严守法律底线,重视用户利益,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才能避免昙花一现。作为主播,终究还是要靠质量过硬的产品,来支撑“带货”的变现能力。产品质量注水,只会“打脸”,砸了自己的“招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最终得不偿失。
02
直播博主翻车背后
美的财务状况并不明朗
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速显著放缓、中美贸易冲突全面加剧、国内经济增速回落幅度、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等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据***家用电器研究院和全***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家电行业国内市场零售规模为8,032亿元,同比下2.2%。
美的集团于1968年成立于***广东,于深圳证劵交易所上(000333.SZ)。曾经以“国民家电”自居,如今,美的的形势似乎也不太明朗。
美的集团2019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82.16亿元,同比增长7.14%;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2.11亿元,同比增长19.68%。其中消费电器(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及其它小家电)方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94.87亿元,同比增长6.31%。
然而2020年第一季度,美的集团实现了营收利润双下跌。
根据美的集团2020年一季报,美的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80.13亿元,同比下跌22.8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11亿元,同比下跌21.51%。
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家电行业遇到惨重打击,受疫情影响,白电行业从产品生产到终端消费都处于低效运转状态,一季度整体零售额下滑近五成,企业经营压力陡增,整个家电行业都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海尔集团子公司之一、由青岛海尔更名的海尔智家,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1.41亿元,同比降低11.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0亿元,同比降低50.16%。
格力集团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3.96亿元,同比降低49.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8亿元,同比下降72.53%。
03
高管冻薪、股份回购
美的力渡家电业至暗时刻
面对严峻形势,行业至暗之时,美的集团近日下发《关于冻结高管部分薪酬的通知》,称鉴于当前全球严峻经济形势,为进一步传递经营压力,促进集团整体经营目标实现,决定对高管部分薪酬实施冻结措施。冻结标准为30%月度工资发放,此部分年底根据集团整体及单位业绩达成情况再确定是否返还,执行时间暂定为2020年3月到12月。针对该则消息,美的集团方面回应称,为了与企业共度时艰,美的高管在沟通后达成一致,自愿冻薪以表决心,接下来会继续聚焦业绩达成。
此外,美的集团早在数月前抛出回购计划,计划以不超过65元/股的价格,回购不超过8000万股的公司股份,预计动用资金不超过52亿元。
“行业进入至暗时刻。”有券商分析师如此形容当下的行业形势。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白电整体一季度零售额降幅在45%左右,其中,冰箱市场零售量为469万台,零售额为13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2.5%和28.0%;洗衣机市场零售量为600万台,零售额为10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7.8%和35.9%;空调市场零售量为524万台,零售额为149.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6.4%和58.1%。
04
经营不善致项目搁浅
美的数年后再度跨界造车
行业严寒之际,美的集团另辟蹊径,多次进军造车行业,以此改变不利现状。
不久前,美的集团发布《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合康新能控股权。本次交易完成之后,美的暖通将控制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合康新能控股股东。美的集团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
天眼查显示,合康新能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高压变频器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主营业务从工业自动化节能设备制造领域延伸,形成三大板块:节能设备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项目建设及运营产业、新能源汽车总成配套及运营产业。
美的集团在公告中表示,除了在工业变频器和伺服系统方面的优势以外,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布*,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上的拓展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实际上,美的“造车”并非首次。早在2003年,美的集团就以客车为切入口进入到商用车领域。2004年到2006年,美的集团又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以及湖南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并在昆明和长沙建造了全新制造基地。
2008年,因经营不善,美的造车项目搁浅。
对于收购合康新能,美的集团表示,合康新能在工业变频器领域已处于行业市场领先地位,其工业变频器、伺服系统将使美的集团进一步加强工业自动化与电力电子软件驱动领域的产业布*,提升工业自动化产业链协同机会。
根据《***证券报》消息,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口已过,从盈利预期、资产规模的角度,外行想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获得短期回报的可能性很小。
某汽车业内人士认为,汽车需要大投入、长周期,更需要管理科学,管理团队不能简单粗暴地下命令,而是要管住人心,对汽车产业保持敬畏。这对跨界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美的此次“跨界”造车是否能成功,还有待时间继续检验。
美的怎么了?
在今年1月16日举行的2019美的集团经营管理年会上,方洪波说美的2018年一年的变化比1998到2008年十年都大,他说:“冬天不可避免,美的要好好面对”。有媒体不解地问:“美的到底发生了了什么?”
经济观察报最新报道,2018年,美的集团旗下的德国机器人企业库卡(KUKA)业绩惨淡,实现总营收32亿欧元,同比下滑6.8%;实现税后利润1660万欧元,与上年相比暴跌81.2%。库卡管理层承诺的“2018年实现营业额35亿欧元、盈利率5%”没有实现。
近期,关于美的集团的消息还有:
美的集团董事、副总裁、原美的厨电事业部总经理朱凤涛,突然于3月下旬辞去公司所有任职,就在几天前召开的AWE2019,朱凤涛还出现在了美的现场。
与此同时,一份由BRANDZ提供的“***品牌出海50强”名单在网络上流传。名单显示,美的排名***出海品牌影响力第49位,与海尔排名第7位相距甚远,甚至远低于格力排名第29位。
不过,今年的AWE美的风头甚劲,不仅首次包下整个W1展馆,还发布了一个互联家电品牌“BUGU(布谷)”;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COLMO,亦首次与***观众见面。
止于目前,美的集团已拥有美的、小天鹅、华凌、凡帝罗、比佛利、COLMO、BUGU、库卡、东芝、AEG等十多个品牌。这些品牌大致分为三种来源:一种来自美的自造,如美的、凡帝罗、COLMO、BUGU,美的拥有全部所有权与使用权;一种来自收购,如小天鹅、比佛利、华凌、库卡等;第三种来自租借使用或授权使用,如东芝、AEG等,美的只在约定期内拥有部分品牌使用权。
稍早公布的美的集团(SZ000333)2018年业绩预告显示,2018年,美的集团实现净利198亿元—208亿元,同比增长15%-20%。预告没有谈到营收,我预测2018年美的集团营收应在2700亿元—2800亿元之间。
关于库卡,我并不认为库卡发生了严重且不可逆转的困难,库卡的困难显然被媒体有意放大了。把美的收购库卡放在***社会转型升级大背景之下观察,你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眼前的困难,我认为是暂时的。
同样,我也不认为美的发生了重大危机。
事实是,在过去的2018年,美的集团仍然在三个重要指标上表现良好——营收表现良好+盈利表现良好+股市表现良好,三项指标共同构成了我们对美的集团的基本价值判断。
有趣的是,不少媒体私下聊天时,都感觉2018年的美的集团可能哪里出了问题,媒体为何会有这种感觉?
1
美的距离“全球经营的科技集团”还有多远?
2700—2800亿元的营收+超过100亿元的研发投入,让美的集团的2018年看起来依旧光鲜照人。
然而,远低于海尔乃至格力的海外影响力,以及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缩小与格力空调的销量差距,又让美的看起来令人气馁。
2018年初,美的集团确立“全球经营的科技集团公司”的企业定位,“全球经营”+“科技集团”共同构成这个企业的未来。
但是,全球经营仍未成为现实。2016年,美的集团来自海外的营收占比已接近50%,但这不意味着美的集团已经成为一家国际公司,事实是,美的集团来自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营收很低,更谈不上利润贡献。
出海影响力排名49位,可视为美的海外市场真实状况的缩影——虽然我并不认为这个排名榜有什么公信力。比如,该榜单竟然把海信(排名第6位)排在了海尔前面,简直就是荒谬。
那么,向科技集团转型呢?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一个会议上透露,美的集团2018年研发投入2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0亿元);美的集团官方对外传播的数据是:2018年,美的集团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即使100亿元,也是目前媒体报道可见的***家电企业研发投入最大数字。
2016年以来,美的集团研发投入年年加码,向科技企业转型的决心相当坚定。实话讲,这是我坚定地看好美的的重要的原因。我一直认为,一个重视研发和创新的企业一定会有一个不坏的未来。华为就是例子。
事实也有另一面。持续的研发投入,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美的产品现状。比如,许多网友称,他们并不觉得今天的美的和5年前的美的在产品层面有大的不同。我的看法是这样的:2017年以来,美的产品的确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人们对美的的印象认知依旧停留在5年前,这让他们的眼睛看不到美的产品的变化。
不过,一个细节折射出美的状况比想象的严峻。在1月16日举行的2019美的集团经营管理年会上,方洪波称,美的2018年一年的变化,比1998年到2008年十年都大,他说“冬天不可避免,美的要好好面对”。对于2019年,他说“不谈目标,只追求高质量增长”。显然,他最清楚美的发生了什么。
2
从COLMO到BUGU,美的确实来晚了
2019年以来,美的最引人瞩目的动作,当属连续推出两个自主品牌:COLMO与BUGU。
有人分析称,推出COLMO,是为了和卡萨帝竞争;推出BUGU,是为了和小米竞争。我认为这种观点最多说对了三分之一,虽然我也认为COLMO与BUGU的诞生,的确与美的高层受到卡萨帝与小米刺激有关,却不是美的推出两个新品牌的全部出发点。
仔细研究美的品牌现状你会发现,“美的(MIDEA)”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大众化品牌——美的自己也一度以“国民家电”自称。这样的品牌属性,决定了它对中等收入群体具有吸引力,对高端消费阶层及崇尚互联网思维的年轻群体吸引力不大。因此,美的同时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品牌延伸,意在覆盖尽可能多的消费者,而美的一个品牌无法***完成这一使命,必须有新品牌介入,于是COLMO与BUGU应运而生。
事实是,COLMO的诞生,比卡萨帝整整晚了12年;BUGU的诞生,比小米晚了差不多8年。这意味着美的来晚了。
2018年10月,美的在欧洲最高峰勃朗峰发布高端品牌COLMO。依据美的方面给出的解释,COLMO的意思是“攀登”,致力于为全球1%的人服务。
在AWE2019,我仔细地观看了COLMO第一批面世的产品——冰箱、洗衣机、油烟机、煮饭机器人。来COLMO展场之前,我恰好刚刚去过卡萨帝展场,很容易在内心将两个品牌进行对比:比如展示风格、产品的工业设计、新材料应用,以及产品所搭载的技术,等等。
实话讲,面对COLMO我完全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甚至还有一丝失望。此前,我一度对COLMO抱持了较高的期待。
我发现,有这种感觉的不啻我一个,有媒体记者对我讲“COLMO没有想像的那么好”,而一位白电巨头亚太区老总对我讲:“看了COLMO的产品,但没有看出哪里高端”。
谈谈我的看法,举两个例子:
COLMO展示的那款洗衣机,据说定价3—4万元,单从外观看,没什么特别吸引人之处。为何这么贵?COLMO官方的解释是:“通过AI摄像头自动判定衣物体积、辨别衣型、护色识别,颠覆以往产品的称重判断水量法,针对不同衣服的吸水情况,自动匹配用水量和洗涤剂,并以不同洗涤力度、不同水温精致呵护每一件衣物。”
这样的表述,我相信许多记者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此前已有不少洗衣机企业在它们的宣传稿里使用过类似的表述。
再看COLMO展出的那款冰箱,先不说内在技术如何先进,单看外观,采用灰色玻璃材质做箱体面板,就很难让消费者建立高端感。须知,玻璃材质的面板早在几年前就已被部分冰箱品牌所使用,实际销售情况表明消费者不怎么喜欢,目前大多数冰箱品牌已放弃使用该材料。
COLMO定位于AI智能科技,这一点同样值得商榷。目前,AI智能已成所有品牌的家电产品一项平台型技术,把一个几乎无差别的平台型技术作为最大卖点来推广,这个策略需要重新审视。
须知,高端绝不是“高定价”那么简单!
我有一个观点:建立品牌差异化认知的最直接有效方式,就是在产品的工业设计上下狠功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工业设计和消费者的“第一眼”有关,产品的内在技术属于“第二眼”的问题。假如消费者看到你产品的第一眼就扭头走了,你就没有给他们看第二眼的机会。因此,企业一定要把工业设计放在产品规划的第一位,工业设计属于“次核心技术”。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我认为技术不重要,相反,我一直是一个技术崇拜者。
AWE2019之后,我认真留意了媒体关于COLMO的报道,实话讲,我没有看到媒体关于COLMO如何令人赞叹的报道,关于COLMO如何如何不凡的表述,大多出自COLMO自己。
再说BUGU,我认为这个品牌最值得说的是“用户共创”的产品理念。但是,我要说的是,BUGU选择的是不好走的羊肠小道。此前,已经有无数事实证明,“用户参与创造”、“用户定制”等所谓个性化产品,从来就不是主流。在小米已经牢牢占据年轻群体心智的今天,迟到的BUGU能飞多远,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苛求一个企业在短时间内培育出一、两个强大品牌并不现实,我们应该给COLMO和BUGU更多理解与包容,但市场会不会给二者以理解,我就不知道了。
3
不妨看看华为是怎么做的
10年前,***企业的标杆是三星或索尼;2017年以来,它们的标杆变成了华为。
4月3日,华为“心声论坛”刊登了一份创始人任正非的内部讲话,称华为消费者业务的目标是:2023年做到1500亿美元,整个华为集团做到2500—3000亿美元。为此,华为计划未来五年投入研发经费1000亿美元。
3月29日,华为刚刚发布2018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全球收入7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5%;实现净利润593亿元,同比增长25.1%。报告称,2018年华为研发投入1015亿元人民币,约合150亿美元。近十年,华为已累计投入研发费用4800亿元之多。
美的期待转型成为华为那样的科技型企业。一个看得见的事实是,近年来美的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成为研发投入最大的家电企业,投入额度甚至远超第二名。但是,如果把美的放在整个家电行业大格*下观察,方洪波一直期待的重大创新与突破,迟迟没有出现。
华为的成功,本质上是产品的成功;而产品的成功,源于技术和研发。多年来,任正非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唯有技术领先才有产品领先,唯有产品领先才有市场领先,他认为,其他所有因素带来的领先都不可靠,唯有技术与产品带来的领先才是可靠的。
当人们惊呼“华为越来越激进了”的时候,发现华为并非孤立地提出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是匹配以同样看似激进的研发资源。你看,当它提出5年做到2500—3000亿美元的时候,它同时配置了100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显然,华为认为只有巨额研发投入,才能支撑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美的管理层似乎不具备华为管理层这样的魄力。我认为,到美的集团年研发投入不低于30亿美元的那一年,美的才有可能实现产品与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个窗口期可能出现在2022或2023年。
再说说全球经营。在这方面,***家电企业做得最好的是海尔。目前,海尔是国际影响力最大的***家电品牌。
最新消息是,格力也准备发力***市场了。3月29日,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纽约宣布:将大力拓展北美市场,让格力产品走入***千家万户。格力电器海外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欧阳俊称:未来两到三年之内,把格力目前覆盖***22个州的销售网扩大到***50个州。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定位“全球经营”的美的集团,一直缺席CES这个最具全球影响力与辐射力的家电展会,而海尔则一直是这个展会的常客。欲开发***市场,CES可以说是家电企业必须购买的“门票”,不购买这张门票,美的就无法在***市场形成影响力。
国际开发不同于国内市场,必须品牌先行。华为是这么做的,海尔也是这么做的,美的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美的希望成为华为那样的科技型企业,但在企业战略格*上,仍然和华为有较大差距。
本文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同是家电类股票,为何美的电器近期跌的这么多,而像海尔、格力与前期比甚至还涨了一些?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大概应该是市场对美的的中报预期不太好!所以有资金撤离现象,造成股价下跌!
从技术面分析美的集团的股票走向
美的集团股票从2015年大盘暴跌后的15元附近,上涨到现在35-36元,涨幅为180%,前期突破28-30元附近,有两次放量,但近段时间与之相比起来,量能只能算中等,简单说就是价高量低,典型的顶部形态,当然不排除主力在没有接盘的情况下继续拉高诱多,但无论如何都应该减半仓锁住利润,小心参与。
000527美的电器,被关在里面一个星期了。有没有大神告知一下美的电器停牌是为啥?
00
美的、海康威视等传统蓝筹股不灵了吗?大跌两成,是抄底机会还是出逃时刻?
1991年开始买A股,1993年开始买B股,1994年开始买港股,2000年买加拿大股票和***股票,甚至还和大家都不熟悉的美交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有交流,涉足这么多交易所之后,作为投资界的老司机,本栏目主持人陆新之今天就来跟大家讲一讲,今年A股市场跌下来之后,为何很多传统的蓝筹股也是严重下跌,例如著名的白马股美的、海康威视。
涨跌很正常,关键是要清楚背后的原因
美的和海康威视这两家可谓是有着跟***的龙头科技股一样的地位,怎么也都一跌不休?前段时间更是一下跌了20%。
从美的这两年的财务数据来看,2017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正利润增速,分别是51.35%和17.7%,相应的,其股价也在当年取得了108.8%的年度涨幅。其实之前本栏目财经科技新知(luxinzhi2015)也推荐过美的。
到了2018年,根据市场预期,虽然美的将公司的营收增速下调到16.5%,但把净利润增速调整到了21.2%,相比上一年的17.7%,还是有不少增长。
每股收益应该就能达到3.6元,其对应的最新股价如果是42块钱左右,pe大概是13倍多一点,对应美的公司2018年21%以上的净利润增速,这个pe水平其实相当合理。
但是大家众所周知,因为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还有各种贸易冲突的压力,所以市场对于这个美的集团的悲观预期,略微有些过度。
美的其实受中美贸易展影响不大,人民币贬值还对它有好处
据银河国际的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美的向***出口了才20亿美元的商品,只占总销售额的5%,而这20亿美元的出口里面,特朗普的第一轮关税影响到的也只是2亿到2.5亿,如果***执行第二轮关税,应该会有大概4亿美元的美的出口受到影响。
所以作为***较大的家电出口行业,近期人民币疲软,其实反而让美的有一个比较好的价格竞争力和定价能力,并且支持它的出口业务。
当然,由于美的的国际销售很大一部分是在巴西、越南等其他***产生,所以中美贸易对其影响也比较温和。根据预计,如果人民币再贬值5%,美的2019年的税前利润能够提升4%,也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美的、海康为什么回调?其实它们很有前途,机会也很明确
美的为什么回调比较深?它去年确实涨了108.8%,作为一个白马股、蓝筹股,这样的涨幅就算放在全世界也是气势如虹,但是它营业收入只增长51%,利润增速17%,也就是说它去年涨幅已经提前透支了它今年的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讲,美的从四十七八块回到42块左右,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
但是如果市场心态再动荡一点,也就是可以等到它40块钱,那个时候美的的机会就来了,因为美的这个价位非常有价值。
当年美的股价大概十三四块钱的时候,也就是2015年左右,我们已经推荐过,对这一家公司我们财经科技新知(luxinzhi2015)也比较了解,本栏目主持人陆新之也曾多次走访它的总部,它比同在顺德北窖镇的碧桂园有一定的价值和前途,它也是***目前最好的公司之一,包括美的收购德国的技术,进行人工智能,都能显示出,在***家电企业中,如果哪些美的都做不好,其他就更做不好了。
以上就是在人民币贬值情况下,我们财经科技新知(luxinzhi2015)对美的的投资价值分析,同时也是我们对它估值的一个认可。所以美的下调到42,从目前看其调整时间还没到,大家可以再等一等,美的如果真的到40块钱的价格,还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海康威视其实性质也大同小异,本栏目主持人陆新之曾经对它进行过专门走访,可以说它的市场很稳定,而且由于***的特殊国情,它未来的市场可能会更壮大,所以从目前来看,大家可以等待一个合理的买入机会。
怎么更精、准、快,多、好、省地寻找到投资机会?未来我们财经科技新知也会举办线下投资实战交流会,给大家分享一些公号上不能说的、电视台不能播的投资心得,请持续关注。
更多投资布*新知灼见
▼
手把手教大家国际化布*
选最合适的品种,赚最大一段利润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本栏主持陆新之的一系列新媒体矩阵,给我们留言,说出你对于今日世界赚钱、用钱、就业与商业等等话题的种种感受!
查看你曾经错过的精彩内容
国际:特朗普系列 | 中日韩 | 特斯拉 | 日元贬值 | 贸易摩擦 | 欧元危机 | 投资大全 | 2018投资环境 | 黄金
国内:房贷 | 海南房产 | 真正的投资 | 百万租房 | 中概股 | 股票与房产 | 港币连跌 | 房产税 | 投资热点
区块链:EOS系列 | 加密货币安全 | 洪门大佬发币 | 区块链游戏 | TOKEN与股权 | 共识大会 | 巴菲特之评 | ***大妈 | 加密货币大跌
互联网:联合办公 | 马云雷军风头 | 乐视悬念 | 宠物经济 | 共享经济 | 无人销售 | 互联网天才 | 超级电商
企业+:联想 | 京东 | 国美 | 华为 | 百度 | 五粮液 | 苹果 |氪空间 | 万科 | 福耀玻璃 | 滴答出行 | 奇虎360 | 中信 | 同方厚持 | 绿地集团 | 体坛周报 | 对话节目
财经新知矩阵荣誉墙
☆《财经科技新知》获得“2018爱卡汽车年度影响力意见领袖奖”
☆《财经科技新知》获得“2017年度最受欢迎原创财经短视频VTime·新橙奖”
☆《财经科技新知》获得“2017年度最具商业价值平台金熊猫爪奖”
☆《财经新知》蝉联2016年、2017年今日头条之财经20强
☆栏目主持陆新之获得“超声波2017年度财经影响力声音奖”
☆ 财经科技新知荣获:2018百度动态最具影响力合作组织
☆ 陆新之荣获:百度动态财经领域知名大咖
美的造车卷土重来?
因为就在前不久,美的集团发文宣布《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合康新能控股权,收购价格7.4亿元。没错,就是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