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股份公司是做什么的(金岩石是谁?是成功男人吗)
金岩石是谁?是成功男人吗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博士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产品设计能力,被海内外媒体誉为“索罗斯的***门徒”、“纳斯达克市场的活字典”。[编辑本段]从学经历:金岩石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开滦煤矿工作,具有七年煤矿井下机械维修工的经历。在唐山大地震之后的1977年,他幸运地考上了南开大学经济系本科生;1979年越级考取经济系研究生。1982年毕业后,获南开大学经济系硕士学位,并留校先后担任南开大学经济系助教、讲师。在1984年,他又考取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师从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滕维藻教授,并获得南开大学博士学位。[编辑本段]留学经历1987年,他获得索罗斯基金资助进入***哈佛大学经济系选修部分博士课程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1]1989年,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继续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89年--1990年,兼任***天普大学经济系客座研究员和***塔夫茨大学弗莱撤尔外交学院客座研究员。1991年--1992年,***太平洋证券公司注册经纪人;1992年--1994年,***公司证券集团(现J·W·CHARLES,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马里兰州地区副总裁;1994年--1999年,兼任***三普证券公司大华府分公司经理,1997年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持股8%为公司第四大股东,并担任投资***会**。1999年--2001年,兼任***管理技术大学客座教授;兼任***格证券公司大华府分公司经理,持有格证券1%股权。1994年--2001年,***三普投资管理公司总裁,执有***证券业从业执照7号、63号(证券经纪)、24号(注册经理或总监)、4号(期权经理或总监)和65号(基金经理和投资顾问)等多种证券从业执照。[编辑本段]海归经历作为南大经研所的第一批风云儿,在国外混的很落魄,但在国内确实是天下英雄。80年代初,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是全国第一批市场经济研究者先行者集中的地方,里面出色的,有他在内的大概10-15人。自然,赶上了好时代,在80年代呼风唤雨很是牛了一把。然后89-91年三年整顿期间,打击投机倒把的时候一起倒霉,一起落魄。92年从抄日元开始东山再起。与那些靠关系和忽悠发侵吞财的经济学砖家不同,他是真正炒股炒外汇炒期货而积累巨额财富的。但他的失误也不可避免,00年抄IT股份,先挣后赔,被平均暴跌95%的纳斯达克IT股们严重套牢了。于2001年底回国并加盟“湘财证券”,任首席经济学家、国际战略***会**、国际业务总监。在2002年组建***首家合资证券公司---华欧国际,2003年完成***首家存量股权转让型合资基金公司---湘财荷银(现泰达荷银)。2004年受聘于全国人大财经***会《证券法》修订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专家,并担任《证券法释义》副总编。在2008年,他加盟上市公司——“国金证券”,任首席经济学家。同时,他还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海外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政法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的EMBA教授。[编辑本段]金岩石之南开语录·我们经济学有个道理。就是人前半生后半生,人的前半生后半生就是45岁以前创业,45岁的人大部分人有钱选择投资,投资和创业都是两个板,我一般劝人都是选择创业,45岁以后选择投资。·我觉得学习是一种习惯,你要拿学习当做工作或者是目的就不用干了。这是一种习惯,你闲不住的,你说他休息,他脑子闲不住的。这是一种习惯,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当他不做事业,开始又搞研究了这很正常,这是人的一种积极的生活,如果你们去上我的博客,每周一文,我写的问题绝对是什么问题都有,而且我发现我在博客群里还有人比我更强,每天都写,实在没的写了,告诉你我今天做卫生。这种思维就是脑子千万不要闲着,人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你的脑子,不要把这个当做工作,对我来讲这已经不存在工作这个概念了,这就是享受。·投资人和创业者成为这个社会的宠儿,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资本市场的产生。因为金融在改变着人性,如果你把整个学问去看一看,许多人说哲学是治心的,经济是治国的,金融是治人的,金融实际上是研究的人性,人性是什么人性呢?是非理性的人性。金岩石作品:《金岩石解读***经济[2]》***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出版
追风口的岩石股份,“假”繁荣的上海贵酒?
文:向善财经
近日,岩石股份发布公告称,收到上海证监*对公司下发的《立案告知书》,上市公司主体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贵酒”)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上海证监*依法立案调查。
虽然岩石股份表示,公司将全面配合上海证监*的相关工作,同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但事实上,此次信披违规并非是岩石股份的初犯。早在2016年,岩石股份为了蹭p2p热度而改名为“匹凸匹”时,就曾因涉嫌信披违规而被立案调查。
但如今,换了名字和实控人的岩石股份再次跌倒在同一个地方,这不由得令人质疑岩石股份(上海贵酒)究竟是真心做白酒还是资本玩票,毕竟此前的岩石股份曾广泛涉足过建筑材料、房地产开发、互联网金融等多个领域,股票简称更是经历了数次变换,甚至还被不少投资者们戏称为A股“更名王”。
那么现在刚踏入白酒赛道尚不足四年的岩石股份(上海贵酒)究竟发展如何?又能否长久经营下去?而此次的违规事件又会对上海贵酒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究一二。
新晋白酒妖股,却被质疑虚假繁荣?
据天眼查APP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岩石股份实现营收约6.03亿元,同比增长656.81%;实现净利润约6192.8万元,同比增长671.99%。
其中,酒类业务是其实现营收大幅度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贡献了5.84亿元,同比增长893.24%,占总营收的96.9%。而进一步细分来看,其酒类业务营收主力为酱香型白酒产品,2021年实现营收约4.68亿元,占比超80%,比上年同期营收翻了十倍有余。
虽然从营收规模上来看,上海贵酒距离水井坊、五粮液等白酒老玩家们仍有着极大的实力差距,但从业绩增速来看,岩石股份已经称得上是一支当之无愧的妖股。毕竟在2019年年初,岩石股份的股价尚在5元/股徘徊,而截止到今年7月14日,其股价已经飙升到26.92元/股,市值接近百亿。
但岩石股份这种放卫星式的业绩增长,不仅遭到了众多媒体的质疑,更引来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尤其是在去年岩石股份公布完年中报后,上交所便三度下发问询函,要求其对经营情况以及业绩真实性、股价及控股股东增持、“贵酒”商标诉讼案件、公司证券简称多次变更是否蹭市场热点等问题给出相应答复。
尽管岩石股份在短暂延期之后一一做出了回应,但直到现在仍有不少媒体质疑岩石股份的业绩“虚胖”,理由有两点:一是其关联交易占比较大,可能存在“左手倒右手”做大业绩的嫌疑。
据岩石股份回复上交所问询函2021年上半年业绩数据的公开信息显示,其前5大客户中三个均为上海贵酒的关联方。金花酒业、贵酿酒业、贵州贵酿酒业均是实控人控制的关联企业,贡献业绩占上半年的21%。
特别是其中的金花酒业,在上海贵酒2020年全年实现的4591万元销售额中,与金花酒业发生的就有4156万元。而公开信息显示,金花酒业的主要销售客户为贵酿酒业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贵酒有限公司,其实控人为岩石股份的实控人韩啸的父亲韩宏伟。并且在2021年全年,岩石股份再次向金花酒业、贵酿酒业在内的一众关联方销售了价值约5458万元的商品、基酒以及包材等,约占总营收的十分之一。
从这个角度看,上海贵酒如此大比例的关联交易,确实很难不令人质疑其亮眼业绩背后的含金量价值几何。
二是其放卫星式的业绩增长或许来自短期内经销商数量暴涨下的渠道压货,长期来看并不具备可持续爆发的市场动销能力。
财报显示,2021年初,上海贵酒有各类经销商336家。而到2021年末,经销商数量增加了3293家,减少了427家,最终为3200家,经销商数量一年就同比增长了近9倍,渠道铺货的业绩贡献可想而知。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白酒行业渠道压货较为普遍,所以不少酒企的数据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市场水分,并不能完全代表品牌终端的真实销量。而有意思的是,到了2022年一季度,上海贵酒的营收增速便有所放缓,营收同比增长161.05%,净利同比增长仅8.22%,较2021年明显下滑。
关于盈利能力的大幅下滑,岩石股份表示主要为公司销售费用大幅增加所致。一季报显示,上海贵酒销售费用约为9068万元,同比增长1580.25%,销售费用率近40%。而销售费用的巨额投入也直接导致其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减少91.27%至1628.4万元。
尽管岩石股份对此解释为“公司广告宣传、市场投入和营销人员持续增加”,但这是否意味着上海贵酒的市场动销压力可能并不轻松,而此前的业绩大增也似乎的确与经销商渠道压货有关?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上海贵酒一季度的颓势或许还与经销商拓展速度放缓,疫情影响和消费市场整体预冷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无论怎样,上海贵酒的起步冲刺阶段已经过去了,即便是现在选择大手笔的销售投入,但恐怕也很难再重现2021年的增长势头了……
后资本化时代,先天不足恐成上海贵酒无解难题?
从白酒宏观市场风向变化来看,虽然此前在资本的助推下酱酒热度达到了市场巅峰,但随着酱酒“资本含量”的不断增高,监管层面的“醒酒”动作也随之降临。去年8月20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召开了《白酒市场秩序监管座谈会》,当日下午的主题正是对“资本围猎白酒”话题的讨论。
再加上此前高层:“做好白酒市场和白酒资本行为的监管”的行业定调,外界对于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酒资本热开始趋于冷静理智。最直接的表现是去年酱酒热潮时,宣布要去茅台镇跨界收购酱酒企业的两家上市公司——众兴菌业(002772.SZ)和吉宏股份(002803.SZ)在此之后纷纷公告终止收购,而两家企业放弃白酒的理由一致,均因市场宏观环境发生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愈发考验各大酒企们的产品力、产能、渠道和品牌等市场基本功。但据向善财经观察,半路出家的上海贵酒似乎正面临着先天不足的无解难题。
一是产品力层面,众所周知,在白酒三大香型中,酱香型和浓香型白酒最看重窖池,比如泸州老窖和国窖1573等更是直接用窖池年龄来命名产品。而在这方面,从2019年踏足白酒赛道以来,岩石股份直到2021年才实现白酒产品的自产自销。截至目前,其旗下的白酒生产企业分别是收购而来的贵州仁怀高酱酒业和江西章贡酒业。
其中,高酱酒业虽然出身于贵州茅台镇,但此前也仅是贴牌生产酱酒的小酒厂而已。并且在岩石股份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中还显示,高酱酒业成立于2010年,并且从2015年起酒厂就已停工,直到2019年才逐步复工。至于章贡酒业虽然是一家老字号酒企,但却是江西区域市场的二线品牌,产品结构与产品档次并不高,而且主产的还是浓香型白酒,并非是上海贵酒的营收主力。
但在这种情况下,上海贵酒主攻高端与次高端市场的白酒产品价格却并不便宜,比如旗下的天青贵酿53°酱香型大曲坤沙白酒500ml,单瓶售价高达1519元,而五粮液52度普五第八代款500ml,单瓶建议零售价也不过1499元。或许正是因为产品价值与价格不对等,所以上海贵酒才不得不在今年一季度加大销售投入,从而缓解终端市场动销压力?
二是产能层面,据岩石股份年报披露,2021年高酱酒业设计产能每年1500吨,实际产能每年1600吨。但有意思的是,同时年报还显示酱香白酒的生产量仅810.07千升,并且表示生产量主要为高酱酒业2021年度生产量。
两组数据前后之间如此大的产量缺口,如果不是虚假披露的原因,那就意味着高酱酒可能有将近一半的实际产能都来自于外购基酒的贴牌生产。毕竟岩石股份在年报中也直言道“除了公司自己生产外,对于部分中端酱酒,浓香型酒,果酒等产品,主要通过第三方贴牌加工形式进行外采”。
但如此大规模的外采贴牌,上海贵酒又能否保证旗下酱酒产品的品质?毕竟大曲酱香型白酒的特点就是生产周期和贮存时间长,因而才造就了酱酒市场的供不应求。
或许上海贵酒正是意识到了基酒自给率的不足,在今年5月份中集安瑞科公布中标上海贵酒旗下高酱酒业1万吨酱香型白酒技改项目订单,项目包含白酒储罐库5座和1座勾调车间的建设。虽然该中标项目展露出了上海贵酒加码酱酒市场的野心,可如此重大的扩产能事件,岩石股份却没有主动及时公告,外界也仅是从中标公司披露信息后得知,所以这也成了外界猜测此次上海贵酒被调查的原因之一。
三是品牌层面,最大的问题在于上海贵酒与贵州贵酒的“贵”字号商标之争。贵州贵酒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关于上海贵酒名字的由来,2018年年初,岩石股份控股股东上海存硕实业收购了贵州仁怀市酒坊酒业有限公司,后成立了贵酿酒业有限公司。
但或许是为了蹭贵州贵酒和酱酒茅台镇的“金字招牌”,又或许是因为新成立的贵酿酒业中带有“贵”字的缘故,2019年11月,上海存硕实业主动更名为上海贵酒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从而首次拥有“贵酒”的称呼。并在2019年12月3日,将旗下的岩石股份全称也变更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
至此,上海贵酒就与贵州贵酒结下了“贵”字号商标的纠纷。
2020年3月,岩石股份收到法院的传票,贵州贵酒起诉包括岩石股份在内的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等4被告侵害商标权,要求被告方卖的酒不能再用“贵”字号,公司名称也要改,不得以“贵”为核心字号。另外还要赔偿***失500万。
2021年7月13日南京中院一审判决,岩石股份及关联方的部分带“贵”字号的酒不得再生产、销售,贵州贵酒获赔100万。
尽管岩石股份对此表示“判赔的100万系贵州贵酿公司及上海贵酒销售公司的相关商标侵权行为,和上市公司——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岩石股份)无关。”但胜诉的洋河和贵州贵酒却并不认可该判决结果,并上诉到江苏高院。而江苏高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又发回南京中院重审,至今尚未得出并公布审理结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上海贵酒和贵州贵酒的商标之争发回重审,但在一审判决过程中,已基本认定上海贵酒部分侵权的事实。这对上海贵酒来说,无疑是个危险的讯息。
所以总的来看,尽管在2021年的起步冲刺阶段,上海贵酒表现出了极强的市场冲劲,但由于起步较晚,产品、产能和品牌等白酒基本功尚不扎实,所以上海贵酒想要在未来的白酒马拉松竞赛中延续昨日的辉煌,恐怕要面临着不小的增长压力。
不过既然岩石股份和韩家父子有志于讲好白酒故事,那么相信其已经做好了与茅台、五粮液和贵州贵酒们同台竞争的准备。
参考文章:
《从匹凸匹到岩石股份:上海贵酒集贴牌、关联交易、信披违规、商标纠纷顽疾一身》新浪财经
《上海贵酒再被立案调查,业绩高增长的背后有哪些“隐情”?》胜马财经SMCJ
(本文只做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入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泰山石油公司是干什么的
都石油公司了,不是搞石油的,还是搞什么的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什么是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简介: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其主要特征是:公司的资本总额平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每一股有一表决权,股东以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巨石是出口型企业吗?
***巨石不是国企,是中外合资企业,***巨石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10月27日在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登记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复合材料、建筑材料、工程材料及制品、玻璃纤维相关原材料、化工原料(不含危险品及易制***品)、设备及配件的批发,自有房屋的租赁,设备安装,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管理,资产管理。
上市公司更名对股价影响如何?五种情形告诉你
(3)迎合市场热点,获取更高的溢价。迎合是资本市场的嗜好,突出上市公司容易获得高估值的业务和概念。这种上市公司更名比较功利,占比也最大。如*ST匹凸由多伦股份更名为匹凸匹就是想迎合互联网金融,多伦实业更名为匹凸匹...
上半年净利润暴涨7倍的岩石股份,股价却跌停了?
半年报业绩成色不足
营收没有子公司与品牌细分数据
因此,在浏览了半年报开头的营收与利润总述后,公司研究室就专注寻找岩石股份两个酒厂与4大品牌的营收与销售的具体情况。通篇读下来,只看到了高酱酒业的营收与收益情况。
从公开数据看,高酱酒业上半年营收3675万,占公司上半年营收的16.2%,净利润633万,占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的18.17%,应该说,这家酱酒生产企业纳入报表后,对岩石股份业绩增长贡献很大。
至于章贡酒业的营收与4个酒类品牌的具体情况一概没有看到,只看到了一个有关采购商品的关联交易内容。
这样一个没有各类品牌细分数据的财报,其成色就要打很大折扣了。而同日公布半年报的舍得酒业,不仅公布了不同档次产品的营销数据,还报告了不同销售渠道、不同区域(省内省外)的销售情况并加以说明分析。
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3108万
恐难撑起150亿左右的市值
这位老股民做了一个很简单的比较:同时公布半年报的舍得酒业,上半年扣非近利润7.284亿,是岩石股份的23.43倍;而8月16日收盘后,舍得酒业的总市值只是岩石股份的4.9倍,两相对比,岩石股份的股价高估显而易见。何况,无论是品牌影响还是生产实力,跨界卖酒的岩石股份目前都还比不上舍得酒业。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他又将贵州茅台与舍得酒业做了对比,上半年茅台扣非净利润是舍得酒业的33.85倍,其总市值大约是舍得酒业的30倍。这说明,舍得酒业虽然当日股价也跌停,但其股价成色还是很足,起码在高端白酒系列里,这样的股价与其业绩大致般配。
再加上岩石股份的营收没有细分数据,更让人质疑其目前的价位是否安全。
贵酒字号遭遇不正当竞争诉讼
若败诉对未来经营影响较大
1、请求五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原告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停止在白酒产品、广告宣传等中使用“***贵酒集团有限公司”、“贵酒集团”、“***贵酒集团”等字样进行宣传。
2、判令除江西章贡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外的其他4名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使用“贵酒”字号,并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办理工商名称变更登记,变更后的企业名称不得含有与“贵”、“贵酒”相同或近似的字号。
由于岩石股份及其大股东上海贵酒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多个品牌都带有“贵”酒字样,这场官司如果败诉,对于公司品牌与市场营销的影响可想而知。到时候,不仅要在天猫首页、京东首页,在《***知识产权报》、上交所官网刊登致歉声明,还要赔偿原告经济***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300万元;上海贵酒股份对上海贵酒科技的赔偿责任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称,8月10日已收到浦东法院的传票,通知该案于2021年9月7日开庭。虽然公司称本次诉讼对当期***益不产生影响,但一旦败诉对未来经营影响如何,公司在半年报中没有给予描述。这一点,不能不让投资者感到担忧。(完)
长
按
关
注
公司研究室
巨石九江237工程项目部地址
巨石九江237工程属于***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其项目部地址位于浙江省桐乡市梧桐街道文华南路669号。
东莞市岩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东莞市岩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08-22在广东省东莞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东莞市常平镇元江元村常马路48号嘉创大厦303室。东莞市岩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
高科技上市公司有哪些?
高科技上市公司有很多,其中包括谷歌(Alphabet Inc.)、苹果(Apple Inc.)、亚马逊(Amazon.com Inc.)、微软(Microsoft Corporation)、脸书(Facebook, Inc.)、阿里巴巴(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腾讯控股(Tencent Holdings Limited)等。这些公司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产品等领域进行创新和研发,拥有先进的技术、庞大的用户数量和巨大的市值,对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