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创新基金现在多少钱(请问,华安创新基金还有救吗?我第一次买这瘟鸡就被套了。能给点意见吗?)
请问,华安创新基金还有救吗?我第一次买这瘟鸡就被套了。能给点意见吗?
我也买华安创新了,可没您说的那么严重,您那4.6-0.66应该是1-0.66吧,因为他拆分了,您在4.6之前应该还有过分红吧,算起来也没赔多少应该,不过大家都说华安有老鼠仓,最近也就先别卖了,看看股市的行情再说,反正持有也不是一天两的事了,甭急,大家一起加油吧
我07年9月17日买的5000元华安优选基金现在能卖多少钱
华安优选昨天的单位净值是:0.4823元。假设你昨天卖出的,你到手的金额=持有份额*0.4832-持有份额*0.4832*赎回费率持有份额,你可以登陆华安公司首页左侧用户登陆查询,赎回费率,你可查询PS。如果不是急于用钱,虽然目前亏***严重,但是建议楼主不要赎回,坚持持有。毕竟,目前赎回的,亏***就兑现了,股市下跌至今,风险较之前已经小了很多,不妨秉持长期持有理念。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参考:)
华安创新基金的查询?
华安创新基金可以在支付宝的财富的基金中进行查询,也可以直接通过网页在天天基金网中进行查询。
华安汇嘉精选混合基金怎么样
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担任华安媒体互联网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安智能装备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7年10月起同时担任华安幸福生活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0年2月起同时担任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
华安基金怎么样
对于投资者来说,华安基金总体上是个不错的选择。且华安基金旗下基金产品种类众多,华安基金的管理方—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是市场上最老牌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但是具体选择华安基金旗下的哪个基金产品,投资者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
华安创新基金净值到底是多少?
华安基金公司网站上公布的是0.7720,肯定是0.7720.
华安基金万建军:重仓好行业、只买好阶段、优选好公司、动态看好价格
导读:在经历了2019和2020年连续两年的结构性牛市后,2021年市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许多在前几年获得不错收益的基金经理,在2021年的业绩不尽如人意。A股市场也有一个特点,连续三年都能排名全市场10%是难上加难。
我们发现,华安基金投资研究部联席总监万建军管理的华安研究精选在2021年上半年取得了20.84%的收益率,排名全市场前10%分位(数据截止:2021年6月30日)。事实上,这已经是万建军连续三年排名市场前10%分位,管理以来总收益率212.33%,超额收益高达177.86%,排名同类607只基金中的第8,对应前1.5%分位(数据截止:2021年6月30日)。近期,万建军即将发行新产品华安研究智选(A类:011692;C类:011693),我们也和他进行了一场深度交流,挖掘超额收益背后的投资框架。
图表:华安研究精选历年收益和排名
数据来源:万得,基煜研究;数据截止日:20210630;基准指数:中证800指数
在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我们发现万建军有几个鲜明的特点:1)极度看重跟踪,通过跟踪长期持有了一些大牛股,也通过跟踪在基本面***化时及时卖出,万建军几乎不买无法跟踪的公司;2)对能力圈有深刻认知,不断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不要想着比别人更聪明、更勤奋。行业选择主要在大家公认的消费、科技、医*三大好赛道,个股选择也基本上龙头白马;3)特别的客观,买入和卖出不带偏见,甚至不带感情,特别强调不要对抗基本面;4)投资框架“好行业、好阶段、好公司、好价格”,比大部分基金经理的“三好”多了一个好阶段,不买行业阶段向下的公司。
我们从归因分析中也能发现,万建军的超额收益绝大多数来自个股选择,其次来自行业配置,仓位管理并没有贡献超额收益,也体现了他的投资特点。
图表:华安研究精选超额收益分解图
数据来源:万得;数据截止日:20210630。
在整个访谈中,万建军都特别谦逊,他经常分享失败的案例,而不是成功的案例。比如说,他曾经因为看待静态估值不客观,错过了某眼科连锁的大牛股;他曾经因为对从纺织服装转型的医美公司不够开放,没有进行跟踪,错过了一年十倍的机会。而我们发现,万建军通过跟踪,确实带来了很高的投资胜率。他经常能够在好公司基本面***化的时候及时卖出,许多在今年出问题的“核心资产”都不在其组合中。他也能通过早期对电动车行业的跟踪,了解基本面出现重大变化,从而进行重仓。万建军把自己作为一个具有平庸资质的普通人对待,投资不玩“花活”,通过把握能力圈范围内的机会,力争为持有人带来较好的回报率。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万建军的投资“金句”:
1.在投资中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为持有人负责,基金经理本质上是为持有人打工
2.我的投框架是:好行业、好阶段、好公司、好价格
3.估值和基本面必须结合起来看,脱离基本面讲估值就是耍流氓。否则,无法理解为什么50倍估值的品种能涨到100倍,也无法理解为什么5倍估值的品种能跌到3倍
4.对于好阶段,一定要敬畏市场,不要和基本面对着干
5.对于好价格,一定要用开放的心态,不能一上来就否定估值100倍的品种
6.在一个行业Beta向上的时候,选股的胜率会高很多
7.我比较认同一句话:90%的牛股是跟踪出来的
8.投资中,选错公司是大概率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关键要控制选错公司带来的***失
9.许多人会问我怎么看资金面,我会告诉他们,资金只决定短期的斜率,本质要尊重基本面的变化
10.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做普通的事情,不要想着靠聪明和勤奋碾压别的基金经理,这是几乎不可能的
投资中的四个好
朱昂:能否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投资的?
万建军 作为一名基金经理,投资的意义是长期为持有人带来满意的回报。我对投资理念持有比较开放的心态,并不认为某一种理念就一定更好。只要能给客户带来长期合适的回报,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理念。
在投资中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为持有人负责,基金经理本质上是为持有人打工。
朱昂:能否再谈谈你的投资框架?
万建军 我的投框架是:好行业、好阶段、好公司、好价格。
好行业。大家都说公募基金抱团在消费、医*、科技三个行业中。我们如果做一个历史回顾,会发现2003年公募基金抱团的是钢铁,2009年公募基金抱团的是银行和汽车,2013到2015年公募基金抱团的是TMT。消费、医*、科技是过去几年才成为大家抱团的品种。基金经理并不是真的互相“抄作业”,而是在寻找符合时代背景的行业。
我们看过去20年的资本市场偏好,2000到2010年市场喜欢偏周期的行业,当时经济增长模式依靠投资驱动,周期股是符合时代背景的行业。2010年之后开始变成科技,大众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线,再到今天的医*、消费、科技“三驾马车”,都是符合未来经济转型方向,分别对应老龄化、消费升级、科技崛起。从符合时代背景的行业中寻找牛股,能提高投资的胜率。
好阶段。这一条是我比大部分基金经理多增加的一个环节。我从业经历很长,发现再好的行业也有低迷的阶段。今天,大家都说买白酒躺赢,但2013年白酒的表现是全市场倒数,当年表现最好的是传媒。从整个2013到2015年,白酒三年的累积涨幅可能是最差的,表现最好的行业是TMT。
当初白酒为什么表现差?背后还是基本面的问题。从三公消费的打压,到塑化剂事件,整个白酒行业在那几年出现了收入负增长,许多白酒的批发价都出现下调。我记忆中,有不少当年重仓白酒的基金经理最终离开市场了,没有活到黎明前。如果没有离开市场,当年那一批基金经理可能又是过去5年业绩最好的基金经理之一。这就是好阶段的重要性,要投资基本面向上的方向,并不是一种事件驱动或主题驱动的投资。
好公司。对于好公司的理解,我和大家的看法一致,长期好公司一定有超额收益,我基本上只买各个行业的细分龙头公司。
好价格。第一个层次是,估值和基本面必须结合起来看,脱离基本面讲估值就是耍流氓。否则,无法理解为什么50倍估值的品种能涨到100倍,也无法理解为什么5倍估值的品种能跌到3倍。如果投资只要看估值就行,那么投资收益就不会有任何分化,大家都会得到相同的平均化收益。
第二层次是,估值对应的长期复合回报率要合适。在今年春节前,许多核心资产确实估值很高,未来3年的复合收益率不到5%。春节之后,市场担忧美债收益率提升,一批核心资产公司出现了回撤。这时候,许多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化,那么股价下跌就对应更便宜的估值,也就是更高的预期收益率。甚至一些核心资产的基本面在变化,经营目标能提前完成。估值下降,基本面向上,对应更高的复合收益率。所以,确实有一批核心资产股价创新高。
总结好价格的两个层次:1)估值要和基本面结合;2)估值也要对应合理的预期收益率。我特别喜欢芒格的那句话: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的公司,不要用便宜的价格买入平庸的公司。
好行业最重要,好价格动态看
朱昂:好行业、好阶段、好公司、好价格要全部实现也很难,你如何做权衡呢?
万建军 好行业占我投资体系的权重很大。我会用常识去看一个行业到底好不好。许多好行业普通人都能看得明白,比如说消费是好行业,医*大家也能看得很清楚,新能源车未来3-5年发展方向也看得很清楚。
对于好阶段部分,一定要敬畏市场,不要和基本面对着干。如果行业基本面出现问题,就要客观承认。基金经理稍微勤奋一些,基本上能跟踪到行业变差的蛛丝马迹。你不需要成为那个最聪明,马上能反应的人。我一直把自己看做一个普通人,即便晚了3到6个月看到行业大趋势向下,这时候做卖出动作也不迟。跟踪其实也不是特别难,只是要耗费一些精力。
最难解决的是好价格,大家经常会说,好公司估值很贵,不会有好价格,其实并不完全如此。投资最重要的是买未来动态的便宜,而不是看着现在静态的高估。我以新能源车为例,年初的时候我们研究员做了很多调研,发现新能源车2022年产能投放规划要比我们此前预期高好几倍。那么静态看,一些新能源车产业链公司估值确实很高,然而按照明年的产能投放规划,其实并不贵,甚至还有一定的吸引力。对于好价格,一定要用开放的心态,不能一上来就否定估值100倍的品种。
我有一个惨痛的经验教训,曾经有一个眼科连锁的公司,非常符合我的选股框架:好行业、好阶段、好公司,唯一的担忧是价格。当时公司估值有50倍,我觉得太贵了没有买。之后估值从50倍涨到了100倍以上,再叠加盈利的增长,是一只大牛股。我一直把这个经验教训放在眼前,不要一上来就排斥估值很贵的公司,要去研究高估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高估值没有基本面支撑,就要放弃。如果有很好的核心竞争力,我就会去跟踪,等待跌下来的买入机会。
朱昂:你管理的华安研究精选混合,2019、2020以及2021至今都排名市场前10%,但今年市场风格有些变化,这个业绩是如何做到的?
万建军 业绩好,肯定有运气成分。我这几年投资风格很一致,没有出现大变化。事实上,2019到2021年市场风格也挺一致,绝大多数机会集中在科技、消费、医*三个大方向。
我第一次做投资就遇到了2015年的股灾,然后又是2018年的大熊市,职业生涯经历了两次完整的熊市,也在2018年底才把今天的投资体系得以完善。我之前也在平安养老保险管理研究团队,关注过很多行业。我发现去管一个行业分析师,和自己真正理解一个行业有巨大差异。
在投资中,我只买自己真正理解的行业,而且一旦看好都会下重仓买。个股也是类似,如果我看好一个公司,就可能重仓买。由于我下手很重,对深度研究的要求特别高,不做能力圈之外的投资。即便有些机会可能会赚钱,如果我不知道如何把握基本面,也会放弃。
90%的牛股是跟踪出来的
朱昂:不过去年很多业绩好的基金经理,今年业绩就比较一般,你还能保持很好,这是为什么?
万建军 我投资还有两个特点:1)很看重跟踪;2)不会拘泥于一个行业。我是看传媒出身的,当年白酒的基本面是最差的,所以对持仓的白酒股不会有个人偏见,没有什么股票是非卖品。通过草根调研,能感知基本面的变化,适度调整组合。我之前通过草根调研,发现白酒的一批价比预期的要弱,而新能源汽车,会比预期的好很多。我就降低了消费品配置,增加了科技股配置。
朱昂:个股研究上,你很看重公司的壁垒,能否谈谈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壁垒?
万建军 我看好的壁垒都有一个很简单的指标:市占率。市占率第一或者第二,都是市场已经给我们挑选出来了。举个例子,我可以看各种白酒的财务指标,筛选出来最好的公司就是某高端白酒龙头,这个从市占率角度就能看到。行业龙头一定有某种壁垒。财务指标和数据,则对我跟踪特别有帮助。通过财务指标的变化,让我理解公司的竞争力变化,比如说ROE的变化、毛利率的变化、周转率的变化等等。这些财务指标不是我用来选公司的,而是用来跟踪基本面变化的。我先天喜欢好行业和好公司,这些都是比较清晰的,研究员也已经帮我们梳理很清楚了。
朱昂:能否分享一个有代表性的投资案例?
万建军 我谈一个比较代表我个人框架的投资案例吧。
在2018年底的时候,我们内部判断非洲猪瘟对养殖行业影响超过此前预期,大概率会推动猪价未来一年上涨。当时我们一些基金经理已经做了先知先觉的布*。我这个人比较后知后觉,就找到了许多行业专家和上市公司进行交流。当我确定了这个投资机会后,在2019年重仓了养殖行业。到了2019年三季度我判断看未来一年,猪价大概率是向下的,就把大部分持仓都做了减持。
这一笔投资中,我做对了一半,也错了一半。做错的部分是,猪肉价格最终的高点比我预期的更高,第二年下跌的幅度比我想得要慢。这里面的龙头公司,在我卖出后依然有很好的表现。
这里面,体现了我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我喜欢买行业Beta向上阶段的机会,不太喜欢买行业Beta向下,但个股可以靠自身的Alpha向上。投资中的胜率很重要,在一个行业Beta向上的时候,选股的胜率可能会高很多。甚至有时候没有选到最好的那个公司,收益表现也不会太差。然而,在行业Beta向下的时候,只有选到最优秀的公司,才可能会有绝对收益。
朱昂:但你不是看农业和消费出身的,为什么真的敢重仓养殖?
万建军 我当时花了整整一个季度在做研究,对养殖股的置信度很高。这时候行业的基本面已经走出来了。有些基金经理喜欢在底部进行重仓,这不是我的风格。在行业底部的时候,有利好和利空交织在一起,其实很难判断。我觉得做投资不是比速度,而是比理解。如果这是一个几年的投资机会,晚一些买也没有关系。当我对一个行业理解越深后,就会配置越重。
我比较认同一句话:90%的牛股是跟踪出来的。我特别看重对基本面的跟踪,只有跟踪比较深,才能拿得重。在个股选择上,我不喜欢很难跟踪的行业和公司。有些公司上下游没办法验证,行业数据只能听公司管理层跟你说,这种公司我就不太会买。
深度跟踪能带来较好的卖点
朱昂:能否再系统性谈谈你是如何调仓的?
万建军 我卖出股票有三个原因:1)基本面出现问题了;2)基本面没有问题,但我发现了一些疑虑;3)我找到了比这个公司更好的投资机会。
去年疫情之前,我特别看好科技,配了很多半导体的股票。疫情刚发生的时候,我认为很快就会结束,并没有对组合做调整。我买的很多科技股,都属于外向型的商业模式,那时候也不知道海外的疫情会爆发。到了去年3-4月份,看到海外疫情非常严重,已经控不住了。这时候,我非常担心全球的需求会出现问题,反过来看国内的必选消费是当时更确定的投资机会。于是我就做了组合调整,降低了科技股配置,增加了可选消费的配置。
朱昂:关于跟踪基本面,有什么案例分享吗?
万建军 我选的行业都是大路货,公司也没有“独门股”。我这个人相信常识,赚的是笨钱。我并不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聪明,能找到超越别人的行业和个股机会。我买的公司也都是人人都知道的。
我觉得机构投资者相比于个人投资者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能够进行频繁的跟踪和交流。个人投资者是很难经常和管理层或者行业专家进行沟通的。
我在今年春节前一天,听了7场白酒经销商的录音,每一场1个小时。我听完之后,对春节期间的白酒动销特别有信心。等春节回来之后,白酒股出现了暴跌。我又听了十几场路演,基本面还是没问题,但白酒股的跌幅远超我预期。
从逻辑上讲,可能对白酒股的基本面跟踪,反而给我带来了负贡献。但是跟踪是我投资框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觉得自己在认知能力上和大家没有太大差异,也都找到好行业和好公司。通过长期跟踪,能给我带来持股的信心。
朱昂:关于牛股是跟踪出来的,这句话能否展开讲讲?
万建军 投资不能有偏见,持续跟踪才能真正看到一个公司的变化,在这方面我有许多经验教训。举个例子,医美这个行业,非常符合我的好行业和好阶段框架,曾经有一个纺织服装公司转型做了医美。一开始,我对这个公司是排斥的,因为纺织服装并不是一个好行业,公司转型做医美是不是可靠。后来,我找了看纺织服装的研究员沟通,才发现这家公司早在2015年就开始做医美,真的踏踏实实把这一块业务做起来了,也实现了异地扩张。这个公司的股价过去1年涨了10倍,我就是因为没有做跟踪,而错过了。
投资中,选错公司是大概率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关键要控制选错公司带来的***失。如果每年能判断是创业板好还是主板好,这个人三年下来就是市场第一了,事实上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通过跟踪,也能帮助我们避免选错公司带来过大的亏***。
下手轻重,和确定性有关,和历史涨幅无关
朱昂:组合管理上你是怎么做的?
万建军 我的特点是下手比较重。看好一个行业,一般就买20%到30%仓位,看好一个公司,基本上也是重仓。我对组合的仓位,不会做择时。历史数据统计发现,95%的基金经理是没有择时能力的,判断市场涨跌和判断宏观经济一样困难。
朱昂:为什么下手会比较重?
万建军 买公司核心要对基本面有深度理解,本质上你看得足够深,自然会下手重一些。我觉得投资落实到最后,就是买好行业和好公司,大家也知道,好资产一定是稀缺的。我看许多海外的投资大师,买公司也都是重仓。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公司只买1%仓位,即便涨了100%,对净值的贡献也只有1%。如果一个公司买了10%仓位,即便只有20%到30%的涨幅,也能贡献2%到3%的净值收益。我看重投资的胜率,有高胜率的机会就一定要重仓。
朱昂:不少你下重手的行业和个股,买之前已经涨了一波了,你没有心理障碍吗?
万建军 我下手的轻重,和确定性的理解有关,和股价历史的涨幅无关。
朱昂:你不喜欢对抗市场对吧?
万建军 应该说,我不喜欢对抗基本面,一直用比较谦虚的心态去看市场。A股其实是一个非常基本面的市场,长期表现几乎全部由基本面决定。许多人会问我怎么看资金面,我会告诉他们,资金只决定短期的斜率,本质要尊重基本面的变化。做投资,千万不能在基本面向下的时候,视而不见。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多配置几个行业。如果只配置一个行业,大概率会变得固执,只听好消息,不愿意接受坏消息。我特别喜欢别人讲我重仓股的负面问题,知道一个公司更全面的维度,反而会坚定我的持股信心,对控制风险也特别有帮助。
华安基金平台,带来能力圈的扩大
朱昂:从保险资管到华安的公募基金管理,这个变化你的体系有什么改变吗?
万建军 保险公司的长期投资理念,对我建立投资框架有很大帮助。在保险公司,由于资金的久期很长,一讲投资就是3到5年的战略资产配置,甚至有时候时间会更长。短期阶段性涨20%和跌20%,在保险公司的投资体系中,不会关注那么多。所以,我在构建投资框架的时候,也尽量看得长一些,对行业都是从3到5年角度出发。
朱昂:在你的投资生涯中,还有什么飞跃点或者突变点吗?
万建军 飞跃点主要发生在熊市中,熊市能特别锻炼一个人,让你所有的缺点和问题,都体现得非常明显。我原来做投资有一个错误的执念,只要看好就一直拿着不动。2018年我重仓了医*行业,有一天中午市场出了带量采购的政策。我中午还在和券商做交流,回到办公室后,下午几乎所有医*股都跌停了,那一天我净值回撤很大,对我印象特别深。
我那时候比较后知后觉,对这个政策没有很强的感觉,基本上把那一轮医*股的下跌,完整都吃到了。后来,我只要看到产业格*出现变化,就一定会有卖出动作。回头看,当时如果把那些仿制*卖掉,基本上都是对的。带量采购带来了仿制*黄金时代的结束,创新*时代的开启。
我身边有很多好朋友,都是在熊市中建立了投资框架。牛市其实差异不会很大,熊市中如果表现不好,差异会特别大。
朱昂:如何不断保持自己的超额收益能力?
万建军 超额收益的本质来自能力圈不断拓展。巴菲特年龄那么大了,还在学习科技股的投资。华安基金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很多元,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领域,我平时和内部基金经理交流,都会学到很多。有时候一个基金经理和你聊1个小时,比你自己研究10天还有效果。
朱昂:你很看重跟踪,那么如果分配精力?
万建军 内部研究员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他们也知道我对跟踪的要求很高,许多变化也都是来自研究员的提醒。我平时特别喜欢问研究员,这个行业最近有什么新变化,他们就会把行业的变化告诉我,从中能给我许多启发。
我自己也会做跟踪,但把精力聚焦在能力圈范围内的好行业。以医*为例,我主要跟踪最好的子行业。
朱昂:如果不做基金经理,你会做什么?
万建军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原来是在华为的海外工作,当时不太喜欢那种工作状态,就裸辞回国找工作。找公司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能进这个行业。我这个人非常喜欢接触新东西,不断有东西可以学习,是自己非常喜欢的状态,所以还是蛮适合做基金经理的。
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做普通的事情,不要想着靠聪明和勤奋碾压别的基金经理,这是几乎不可能的。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就按照普通人的方式做事,大概率能获得一个平均的水平。如果减少犯错,运气再好一些,可能收益率就会比其他人更好一些。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安 昀 | 鲍无可 | 贲兴振 | 薄官辉 | 曹 晋 | 曹文俊
常亚桥 | 常 蓁 | 崔建波 | 陈璇淼 | 陈 平 | 陈 媛
陈立秋 | 陈 军 | 陈觉平 | 陈文扬 |陈 宇 | 程 彧
程 洲 | 程 琨 | 崔 莹 | 蔡嵩松 | 蔡 滨 | 蔡志鹏
邓炯鹏 | 董伟炜 | 杜晓海 | 杜 洋 | 冯明远 | 付 斌
付 娟 | 费 逸 | 范 洁 | 方钰涵 | 方 纬 | 高兰君
刚登峰 | 葛 晨 | 顾耀强 | 光 磊 | 归 凯 | 郭 锐
郭 堃 | 郭相博 | 巩怀志 | 韩 冬 | 韩海平 | 郝旭东
郝 淼 | 何 帅 | 何晓春 | 何 琦 | 侯振新 | 洪 流
胡昕炜 | 胡鲁滨 | 胡宜斌 | 胡 涛 | 胡 伟 | 胡 喆
黄 峰 | 黄 力 | 黄立华 | 黄 波 | 姜 诚 | 蒋 鑫
纪文静 | 焦 巍 | 贾 鹏 | 金笑非 | 匡 伟 | 孔令超
劳杰男 | 雷 鸣 | 李德辉 | 李 琛 | 李晓西 | 李晓星
李元博 | 李耀柱 | 李玉刚 | 李健伟 | 李 建 | 李佳存
李 巍 | 李晓星 | 李 竞 | 李振兴 | 李 欣 | 李少君
厉叶淼 | 黎海威 | 梁 浩 | 梁 辉 | 梁 力 | 梁永强
廖瀚博 | 林 庆 | 刘 斌 | 刘 波 | 刘 辉 | 刘格菘
刘 江 | 刘晓龙 | 刘 苏 | 刘 锐 | 刘 平 | 刘 潇
柳世庆 | 柳万军 | 陆 彬 | 陆政哲 | 陆 欣 | 陆 航
罗春蕾 | 罗世锋 | 骆 莹 | 吕越超 | 楼慧源 | 马 翔
马 龙 | 莫海波 | 牛 勇 | 彭凌志 | 潘中宁 | 潘 明
蒲世林 | 齐 皓 | 祁 禾 | 邱璟旻 | 丘栋荣 | 邱 杰
秦 毅 | 秦绪文 | 曲 径 | 饶 刚 | 宋海岸 | 石 波
沈 楠 | 沈雪峰 | 史 伟 | 是星涛 | 孙 芳 | 孙 伟民生加银
孙 伟东方红 | 孙轶佳 | 汤 慧 | 唐颐恒 | 谭冬寒 | 谭鹏万
谭 丽 | 田彧龙 | 田 瑀 | 屠环宇 | 陶 灿 | 王大鹏
王东杰 | 王君正 | 王 涵 | 王 俊 | 王 培 | 王 鹏
王 栩 | 王延飞 | 王宗合 | 王克玉 | 王 景 | 王诗瑶
王晓明| 王奇玮 | 王筱苓 | 王园园 | 王 垠 | 魏晓雪
魏 东 | 翁启森 | 吴 星 | 吴 达 | 吴丰树| 吴 印
吴 渭 | 伍 旋 | 肖瑞瑾 | 肖威兵 | 谢书英 | 谢振东
徐荔蓉 | 徐志敏 | 徐 成 | 徐 斌 | 许文星 | 许 炎
薛冀颖 | 夏 雨 | 颜 媛 | 杨 栋 | 杨 浩 | 杨 瑨
杨锐文 | 杨 帆| 杨岳斌 | 杨 明 | 姚 跃 | 姚志鹏
叶 松 | 叶 展 | 易智泉| 于 渤 | 于 洋| 于善辉
于浩成 | 袁 宜| 袁 航 | 袁 曦 | 余小波 | 余芽芳
张丹华 | 张东一 | 张 峰富国 | 张 峰农银汇理 | 张 锋
张汉毅 | 张 晖 | 张 慧 | 张金涛 | 张 骏 | 张 萍
张 帆 | 张延鹏 | 张迎军 | 张益驰 | 张鸿羽 | 章 晖
章旭峰| 詹 成| 赵晓东 | 赵 强 | 曾 刚 | 郑澄然
郑慧莲 | 郑 磊 | 郑巍山| 郑 伟| 郑泽鸿 | 周应波
周克平 | 周 良 | 周雪军 | 周 云 | 周 杨 | 朱 平
朱 赟 | 朱晓亮 | 朱 熠 | 左金保 | 赵 蓓 | 邹维娜
邹 唯 | 邹 曦
华安优选基金现在价格
不同的代销渠道手续费不同。银行买基金最多优惠是8折,即1.2%,10万的手续费就是1200元。建议你到众禄基金买,他们是4折优惠,即0.6%,10万的手续费是600元,要省很多。
040001基金净值查询今天最新净值-百度
华安创新收盘估算的净值是1.05222015-6-17
华安基金:廉颇老矣?
财经决策第一号:ENNweekly(«长按可复制)
文/《财经***周刊》记者宋怡青
导读:今天的华安基金,与“老十家”的昔日光环渐行渐远。
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安基金”)近年不安稳:远超同业的交易佣金备受市场争议,股东结构频繁调整,基金管理规模和业绩都表现不佳。
背靠地方国资委、大型银行、券商等优渥的股东资源,华安基金也曾锐意进取,数开行业先河,国内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第一只开放式指数基金、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等均诞生于华安。
但今天的华安基金,与“老十家”的昔日光环渐行渐远,从以前的领跑者到今天跌出前十。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华安基金规模为2730.31亿元,在全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5位。
为了扭转*势,2018年华安基金总经理童威公开表示,华安基金将继续围绕投研核心能力建设,打造基于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下的投研能力、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努力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大步向现代资产管理机构转型。
但转舵起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进行改革,激发内部活力,重新恢复之前的江湖地位,是华安现任管理层面临的棘手难题。
佣金畸高
2月初,华安基金发布了一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称因内部调整解聘华安创新混合基金(040001)经理廖发达。业内认为,廖发达的离任与市场对其交易佣金远超同业的争议有关。
廖发达此前管理的华安创新混合是华安基金旗下的第一只基金产品,还是我国公募基金历史上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成立之初,华安创新混合的规模是50亿元,2008年曾一度冲上100亿元大关。
然而昔日的明星已跌落神坛。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8日,华安创新混合单位净值为0.6370元,近1年跌去了12.38%,近3年的跌幅则达到10.91%。同类排名均为不佳。
但该基金近年却一直保持超高的交易佣金。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华安创新混合的规模为20.58亿元,却给券商交了2506.91万元的交易佣金。根据公募基金半年报数据,在所有同期公布佣金数据的公募产品中,交易佣金超过2000万的仅有3只基金,其中华安创新规模最小。
横向比较会更加明显,同为平衡混合型基金,易方达平稳增长(110001)资产规模为21.97亿元,同期只产生了交易佣金400.57万元。华安创新混合的佣金支出是这一同类可比基金的6倍多。
交易佣金的多少取决于基金经理换股的频率,也就是基金披露的换手率。根据华安创新此前披露的换手率显示,在廖发达此后的管理时期,华安创新的年度换手率从没有低于500%。这笔钱最终都是由基民们买单。
基金业内人士表示,频繁调仓买卖、风格不稳健,会给基金带来一定的风险。《财经***周刊》记者盘点发现,从2013年至今,华安创新混合在6年的时间里共进行了6次的基金经理变更,平均一年就更换一次基金经理,投资风格难言稳定性,业内落后的收益也就不奇怪了。
面对业绩,基民总会用脚投票。截至2018年底,华安创新混合的规模已经缩水至15.78亿元。
股东再腾挪
基金经理之外,华安基金的股权过去两年也处于腾挪中。
2018年12月7日,华安基金公告称,公司原股东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将各持有的本公司20%的股权分别转让给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上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这距离华安基金上一轮股权变更刚刚过去1年左右。2017年10月17日,华安基金公告称,公司原股东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将其持有的本公司2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此次股权变更,原股东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是受让方国泰君安证券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全资子公司,这一调整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的变化。
2016年底,中证协发布实施《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管理规范》,要求私募基金子公司“不得以自有资金投资于本机构设立的私募基金或国债、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等风险低、流动性强的证券以外的投资标的”。
2018年底的股东变更完成后,国泰君安证券、上海上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国泰君安投资分别持有华安基金20%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华安基金的5名股东均有上海国资背景。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国资对华安基金的参与程度进一步提升,股东稳定有利于华安基金未来的转型调整。
转型难题
与股东结构调整同期,华安基金总经理童威也提出,华安基金当以“回归本源,坚守初心”为核心指导思想,尽快完成由传统老牌公募基金向现代资产管理机构的转型。
为了实现转型目标,童威对团队提出了三个要求:首先要深刻理解公募基金的本质,尽责地履行信托责任;其次,要具备更全面的视野,努力锻造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全球产品开发能力和全球产品服务能力;第三,投研团队要从资产配置框架出发,强化主动管理能力,追求风险可控前提下的稳健投资收益;最后,公司将全面提升战略能力、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在传承和创新中打造一流资产管理公司。
华安基金内部也在进行一系列调整。2018年2月,华安基金公告,一天提拔了三位副总经理。而此前已经延揽了林采宜担任首席经济学家。林曾任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擅长的大类资产配置研究,可能对华安基金在海外配置方面的产品线扩张有所帮助。
高层调动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但眼下华安基金更亟需解决的是投研的青黄不接。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目前华安基金共有170只基金,基金经理仅37人。从近一年的表现来看,华安的基金经理整体交出的成绩差强人意,主动管理类的22只股票型基金中,仅有2只实现了正收益,其余全部亏***。即使是安全性较高的货基产品,Wind数据显示,包括短期理财在内的货基过去1年平均回报率为3.60%,而华安基金的平均回报率仅为2.8%。
业绩不佳会导致投资者用脚投票,而规模不稳又会影响公司的转型。华安基金怎么扭转这种*势?
封面图片:中新网资料图
总监制:王磊
监制:程瑛
责任编辑:王婷
任何事宜请后台留言
或发邮件至xhscaijingguojia@163.com
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