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股票成本是负的(为什么有人的股票成本是负值?)
为什么有人的股票成本是负值?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其实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数学应用题,股票的负成本往往是和你持股数量的改变,还有盈利的资金有很大程度的关系!其实这是一个系统辨识的一个体系,就是系统会根据你的盈利推算出你所持有的股数对应的是...
债券的到期收是美医社界益率为什么是税前债务成本,而不是税后债务成本?
因为债券发行人支付的利息,可以在账上进行税的抵扣,所以债券发行人的实际成本是到期收益率*(1-税率)
股票补仓!成本价变低!卖出再买入!为何盈利部分未直接进入转南总资产,而是降低了成本?
如果你有剩余就是在降低成本如果你一次直接卖光就属于直接盈利盈利只有不断降低成本来进行,直到最后卖空为终止盈利。1000股进价1元每股共1千元一次性1.1元每股全部卖出等于直接盈利100元假设分5批卖出则是前4批都属于降低成本最后一次卖出清仓才属于实际盈利你的例子是8.73进1100总价值等于9603元第二日为8.79出600股5238元总资金出5274元余500股总盈利5274+4365=9639-9603=36元剩股本4365元减少36元总价值共500股4329元每股成本价格8.658剩余500股降低成本价格0.08元每股。再以8.9出500股总金额增加4450实际股票价值为4329利润为121总金额为9603+36+121=9760这时你已经清仓不存在降低成本除非你在这4次进出以前还有过进货并且还有剩余股票才有可能出现反复叠加利润而没有交割的情况因为你还没有清仓你再以8.84价格买入600股总价值5304元流动资金4456而你上一次没有剩余股本根本不会降低价格的
【股票】持仓成本为负
今天围绕持仓股,来聊聊选股的思路与买进。
昨天有朋友特别诧异的问到一个问题,“汤臣倍健”这只个股,是如何操作能够把持股成本变成负数。如何做到,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买进~持仓~减仓~加仓~减仓,一只股票打的久了,利润自然就会稀释掉原来的成本了。当利润足够多时,成本就变为负数了。
如你10买入10000股,在15元时卖掉9000股,这时的成本是:
(10×10000-15×9000)/1000=-35
表示你目前的1000股实际上投入了-35000元,原因是你卖掉的9000股的盈利被计入到这1000股上了。
对于一支股票的成本在负数之下,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反映了一个事情,就是“稳定持股”,一般经常换股的人往往都是亏***的。
所以我的持仓中“汤臣倍健”就是如此操作,所导致的负成本。
汤臣为什么会做到如此,因为采取价投+波段。
所谓价投+波段,就是在选股中,采取价投的方式进行选股,但是在持仓过程中也会根据市场情况与企业季报适当做加减仓,很多交易者对于价值投资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价值投资,就是长线,就是一味的持股不动。对于这一点,我更想强调的是,价投不是所谓的持股不动,通过价值投资方式选出优秀的白马股汇入我们的自选股中,而不是像很多交易者,海底捞针般的选股,公交车般的上上下下。
为什么选择汤臣倍健:
汤臣倍健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3.52亿元,同比+39.86%;实现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30.7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14亿元,同比+41.89%。年报净利润增速位于业绩预告中枢水平,业绩符合预期。18Q4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19%,主要系完成年度任务后主动调整发货节奏影响。19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28亿元-5.02亿元,同比增长15-35%。在2018年顺利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的背景下,2019年公司将继续夯实大单品战略,助力公司业绩增长,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0.90元、1.13元和1.38元。
2018年公司进一步夯实了大单品战略:汤臣主品牌实现收入29.82亿元,同比增长24.39%;LSG并表收入2.73亿元;首个大单品“健力多”实现收入8.09亿元,同比增长128.8%;第二个大单品“健视佳”已在部分省、市试点。2019年公司将三箭齐发:“健力多”争取实现更大的销售目标和覆盖人群;“健视佳”稳步扩大试点区域,将中老年人作为首要目标人群;同时明确提出将益生菌Life-space作为线下第三个大单品,投放线下*店、母婴店渠道。“健力多”品牌已在关节护理细分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健视佳、益生菌大单品有潜力继续接力,助力公司二次腾飞。产品结构优化,费用季度间分布更均衡。
2018年毛利率为67.7%,同比提高0.6pct,净利率为23%,同比下滑1.6pct,由于健力多毛利率水平较高,全年毛利率有所提升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及大单品规模扩大以后货折力度减少。Q4单季毛利率为62.4%,同比下滑5.7pct,主要系年底渠道奖励影响。Q4单季销售费用率为53.1%,同比减少4.7pct,主要由于17年50%销售费用于Q4集中确认,而18年上半年公司已确认部分推广费用,故18年销售费用在季度间分布较为均衡。加大品牌投入,2019有望实现开门红根据2019年度经营计划,公司将采取适度激进的市场策略,启动以蛋白质粉为形象产品的主品牌提升策略,稳固主品牌的增长态势。此外,19年公司将开启电商品牌化3.0战略,电商专供品类将启动***品牌代言体系。对于商超和母婴渠道,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商超销售品种和网点数量,将利用天然博士、Penta-vite、Life-Space等细分品牌深化母婴渠道布*。由于公司适度加大品牌投入及市场推广力度,高度集中资源夯实公司品牌力,预计19Q1销售收入较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有望实现开门红。
汤臣倍健目前的合理估值在30~35之间,目前二级市场价格在21块,远远低于合理估值区间,那对于你来讲,一个远低于合理估值的价格下,你买不买。
必须买啊
而且对于价投的交易者来讲,二级市场价格越跌反而心态越平和,因为这代表能够让你用更少的钱买进,后市能够带来的利润空间相对更大。
所以面对价值投资,请记住,价值投资不是你所认为的“持股不动”,交易时间跨度会长,但不是你认为的“长线”。
可添加:VX:ww20231009,进行探讨。
7号交易员精选文章
《好文推荐》
【教学】如何在趋势运行中,预判出形态。
再谈“形态决定趋势”。
【教学】形态是趋势的“告白”
【教学】形态突破买入,完整的逻辑思路!
小资金,批量化,变则通,博翻倍,大有作为。
外汇,教你如何识别真假实盘账户
技术分析要这么学,不赚钱你找我!
你了解的,那不叫量化交易!
绝对风控面前,这款策略如何实现200%超高收益。
听说,按照这流程做交易,都盈利了!
账户统计数据,你懂怎么分析吗?
交易要不要做策略混搭
没有完美的交易策略,但是有完美的策略方案。
“每日盈亏数据”潜藏着盈利绝密武器
不靠技术,纯用”资金管理“,能稳定盈利吗?
《反向跟单》
反向跟单~你不知道的利器!
反向跟单效果到底好不好?
反向跟单,数据源多少较为合理?
反向跟单,重在风控(风控该思考的)
手把手教你搭建一套MT4本地正反跟单系统(可跨平台跟单)
反向跟单,招募数据源,你需要了解的信息
反向跟单:数据源招募新思路(共赢)
关于反向跟单数据源奖励制度
本期聊聊,反向跟单数据源搭配组合问题
股票成本价为零,为负是怎么回事
一只股票如果你在若干年前低位买入,通过几年来公司不断大比例分红,送股等,你的成本就很可能会是零或负了
买股票的成本,你也许从来就没有算对过……
投资中的机会成本
1/5
茅台是你买任何股票的机会成本
为什么茅台可以成为A股价值投资的大旗呢?因为90%的情况下,茅台的业绩都是确定性很强的——
经济好时,茅台显示出可选消费的属性,业绩上升,股价涨;
经济不好时,***放水,茅台有金融属性,估值上升,股价涨;
如果经济不好,央行又不放水(很少出现),还有经销商帮忙调节库存,机构抱团,股价涨;
除非是“限制三公消费”这种超级利空才真正对茅台不利。
所以从机会成本上说,A股确定性最强的茅台是你买任何一支股票的“机会成本”——
在买入任何一支股票之前,都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股票的确定性跟茅台的差距有多少?它的收益能弥补这个差异吗?如果不能,我为什么不去买茅台?
同样,当你想空仓一段时间,你也要想想:这段时间茅台会涨吗?如果会,我为什么持有现金而不是买茅台呢?
上面这段话,我用的“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概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经济学对“成本”的定义,跟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不同,因此能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投资习惯。
2/5
股票没有成本,买卖才有成本
投资股票,一定会用到成本这个概念,你买了20万的A股票,你一定认为,这些股票的成本是20万,但这只是“会计成本”,是为了财务分析方便。
经济学上,真正有意义的成本是“机会成本”,是指你这一笔钱“备选的买入标的”中,收益最大的那一个。
比如说,你在A、B两个股票中买了A,结果股票B涨了10万,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就是10万,如果你的A股票上也赚了10万,那么你真正的收益是0;如果B跌了5万,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就是-5万,如果你在A股票上同样赚了10万,那么你的真正收益是15万。
当然,如果你买A公司时,没有比较,直接就买了,那么你的成本就是持有现金的成本,即为0(不考虑通胀),你赚10万就是赚10万,跟会计成本计算的结果一样。
为什么经济学一定要把成本定义为“机会成本”呢?因为整个经济学有一个思考原点——资源是有限的,一笔钱,同一时间,你买了A公司,就不能买B公司,那么B公司未来的涨幅自然是你为自己的选择付出的“成本”。
看上去,机会成本只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这对于提高投资能力的意义到底何在呢?
这个问题,我在学习经济学时也没有意识到,只到我看了保罗·海恩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中的一句话:
“事物”根本没有成本,只有行为才有成本。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以10元钱买入一笔股票后,你应该立刻忘掉这个价格,因为股票是没有成本的,只有“买与不买、卖与不卖”这两对交易行为才有成本,这个成本就是你做过的选择——你放弃的选项都没有真正的放弃,而是变成了“机会成本”,影响你账户的长期收益。
我想从买和卖这两个交易动作来阐述这个重要经济学思维方式。
3/5
买入的机会成本
我们平时买股票时,不一定是“二选一”,经常是“买还是不买”,那么买入的机会成本就是“持有现金”的收益,即为0。
此时,用机会成本计算的收益跟会计成本计算的收益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平时很少计算机会成本。
但我在文章的开头就说了,茅台是每一个股民都公认的,业绩确定性又强,那么理论上说,你每买一个股票,都要拿它跟茅台比,而不是跟持有现金比。
这么一比,机会成本就有意义了,你选择的股票必须有比茅台更高的预期收益率,才能弥补它跟茅台的业绩确定性之间的差距。
如果茅台今后三年每年10~15%的业绩增速的确定性很强,那么你选择的公司只能有三种(不考虑估值的高低,因为你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茅台被高估):
1、确定性一般(比如大部分科技龙头股),未来三年业绩增长25~30%以上,即需要给你15%的风险溢价的股票;
2、确定性比较强(龙头股),业绩增速20~25%以上,即需要给你10%的风险溢价的股票;
3、确定性很强(龙头消费股),业绩增速15~20%,即只需要给你5%的风险溢价的股票;
事实上,能达到上述要求的公司少之又少,可能性只有两个:
1、通过深度价值挖掘,持续跟踪,找到超预期增长的个股
2、抓住板块整体利空下跌的机会,在低估时买入
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机会,还不如持有茅台,如果你觉得茅台会跌,那就应该空仓。
不过,机会成本的另一个特点是“因人而异”,不同能力的人做同样一件事的机会成本不同。比如说,没有工作的人摆地摊,机会成本是0,高薪白领辞职去摆地摊,机会成本就等于他的高薪。
所以,把茅台作为机会成本,仅限于普通水平的股民,如果你连续多年年化收益超过15%,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就不是茅台,而是你的平均收益率。
如果你的平均收益率为18%,等于你每次买入,都要求以相当于茅台的确定性,获利18%的收益,因为很少有标的能达到茅台的确定性,所以就要把收益率要求上调5~15%,作为风险溢价。
正是因为机会成本的制约,很多投资高手的水平在进步到“多年年化收益稳定在15%”以上后,再进步就很慢了。
如果说,买入时,大部分浑浑噩噩的散户都没有意识到自己高昴的机会成本的话,那么,卖出时,大部分散户的错误就是算错了机会成本。
4/5
卖出的机会成本
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卖出股票后如果想再买回来,一定要等跌破卖出价才肯出手,这是什么心理呢?
每一次卖出,都有一个隐含选项是“继续持股”,所以卖出的机会成本是“从卖出到现在的涨跌幅”,涨了10万,你这笔卖出的机会成本就是10万;跌了5万,机会成本就是-5万。
“等跌破卖出价”的心理,就是想让上一次卖出的机会成本为负,心理感受很好。
但问题是,这么做只会改变上一次卖出的机会成本,并不影响你这次买入后的利润,很多人就为了死等这段差价,最后放跑了大牛股。
事实上,你卖出的机会成本并不只是“继续持股”,还包括“卖了之后又买其他股票”。假设你卖了A公司之后,立即全额买入B公司,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就变成了B公司的涨跌幅,此时的“机会成本”变成了你的真实利润。
一般人卖掉从底部涨上来的A股票后,总是希望“复制”自己的成功,再找一个底部的B公司。但一轮上涨行情中,率先启动的公司,往往属于逻辑最顺畅的板块中,各路资金一致性预期最强的公司。而出于比价效应的补涨股,往往都有一些硬伤。如果还处于上涨的早期,这种换股失败的概率更高一些。
所以我一直建议大家不要过早卖掉率先上涨的强势股,这些股票看上去涨了很多,但往往是基本面发生较大的反转,估值反而越涨越低,越涨越安全。
更糟糕的是,很多人虽然看好手中股票,但觉得涨得太猛了,打算先卖出,等下跌后再买入,结果,买出后,等来等去,反而越涨越高,最后忍不住冲进去,接了最后一棒。
这可就是“机会成本误终生”了。
当然,我并不是劝大家不要卖涨得好的股票,而是希望大家意识到,人性是有弱点的,在上涨中空仓的压力,远远大于下跌中的套牢,卖赚钱的股票一时爽,可付出的机会成本远比你想得多。
5/5
不要迷失在具体的交易中
分析完了投资中的这两个机会成本,请大家再回到开头的那句话,体会一下:
“事物”根本没有成本,只有行为才有成本。
应用到投资行为中:你持有的股票的会计成本毫无意义,只有“买股票”和“卖股票”才会产生成本。
这个观点让我想起很多年前一次改变我的投资观念的复盘。当时我把自己每一笔交易详细地记录下来,结果发现:
我在技术上把握得最好的那些交易,在最低价精准买入,最高价精准卖出,但从整体资金的增值来看,没什么了不起的。
我记得最清楚的那几笔大赚大亏的交易,其实从来没有改变过整体收益的方向。它们会暂时提高或降低收益水平,但往往在一两个月之后,波动又回到原来的趋势中。
从那时起,我渐渐把注意力从“抓黑马大牛股”转移到“完善整个投资体系”上。
交易是一个连续的、永无止境的“买卖买卖买卖”的过程,你放弃的机会跟你选择的机会同样重要,共同构成资金账户的持续变动。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你就会迷失在一笔笔具体的交易中,把运气当实力,又把亏***归咎为运气。
如果眼光只关注个股,看不到账户盈亏连续的变动趋势,你就永远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买过那么多牛股,收益却始终原地踏步。
(下面的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最后两段话)
你放弃的每一个机会,其实都没放弃
为什么能力强的人,有时候竞争力反而弱?
关于交易体系的文章
想跟着我“抄作业”,先要了解我的投资系统
为什么买到大牛股的人多,真正赚到钱的人少?
价值投资的四种盈利模式,掌握一种就能受益终生
投资需要信仰
为什么有的人股票成本是负数啊?
那是长期操作这只股票的缘故。
比方说:5元买进10000股,到了10元他抛出了订偿斥锻俪蹬筹拳船哗5000股,他的成本就为0了,如果不抛涨到15元是抛5000股,那成本就是负数。
说白了,他在低位买入的股票,经过一段时间持股,股价上升,然后卖出部分股票把原始投入撤出,剩下的股票无论涨跌统统属于盈利部分,也就是涨跌只影响盈利多少而不影响他的原始投入了。
从理论上讲:短线是赚最多的,但实际上由于时间跟技巧上的限制,很多人这一点是做不到的;所以如果可以将这部分利用起来,那么收获将会大大提高。
股票成本如何变成负数的办法:
1、稳定持股,在这样的行情下,经常换股的人往往都是亏***的。
2、当卖掉之后,由于还有底仓,就买回来。
3、浮仓的目的是让利润最大化。
4、这里的成本,是复合成本,也就是将已经兑现的头寸的利润或亏***摊派到仍然持有的头寸上。
5、如果已经兑现的头寸的利润高过现持有头寸的买入成本,复合成本就为负数。
炒股的人为什么都是亏钱的?
普通人炒股的话,是会有压力的,因为股票的风险是比较大的,比如说:如果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的情况、或者是公司的产品没有保障的时候,就会导致股票下跌的比较严重,然后股民就会亏***严重。一般来说,炒股是很难赚钱的,而普通人一般身上的资...
股票成本变成负值了
成本为负值,说明你的盈利很丰厚,说明你的操作技术很娴熟,说明你在股市游刃有余,说明你可以自豪一番了。。。
为什么有的人股票成本是负数啊?
负数,表示是盈利。成本价计算方法:买进费用:
1.佣金0.2%-0.3%,根据你的证券公司决定,但是拥挤最低收取标准是5元。比如你买了1000元股票,实际佣金应该是3元,但是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
2.过户费(仅仅限于沪市)。每一千股收取1元,就是说你买卖一千股都要交1元
3.通讯费。上海,深圳本地交易收取1元,其他地区收取5元 卖出费用: 1.印花税0.1% 2.佣金0.2%-0.3%,根据你的证券公司决定,但是拥挤最低收取标准是5元。比如你买了1000元股票,实际佣金应该是3元,但是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 3.过户费(仅仅限于沪市)。每一千股收取1元,就是说你买卖一千股都要交1元
4.通讯费。上海,深圳本地交易收取1元,其他地区收取5元 如果是第一次买股票,就是股票价格再加上上述费用,就是成本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