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剩余价值的价值(究竟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究竟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点击上面蓝色小字加入我们吧!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剩余价值论被认为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突破之一(另一个是唯物史观)。
为什么剩余价值论如此重要,因为它回答了利润应该如何分配的问题,让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出师有名。
剩余价值公式:
资本主义经济认为,剩余价值全部属于生产资料所有人。
因为他们已经通过工资购买了工人的劳动,按照契约关系,雇佣双方已经两清了,剩余价值的分配与劳动者没有关系了。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应该按劳分配。
因为不变资本并不创造价值。劳动是价值产生的原因,剩余价值应该完全按劳分配。经营者的管理也是劳动的一种。
如果剩余价值划归给资本所有者(即资本家),那么资本家就会滚雪球,越滚越大,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金融危机不可避免。
如果剩余价值完全划归劳动者,资本无法增值,生产规模无法扩大,生产力就不会发展。
除非生产资料属于公有,劳动者成为受益人,他们会拿出自己的剩余价值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在这种模式下,资本只能购买商品和服务,不能购买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不会资本家垄断,劳动者就不用向资本出卖劳动力。富人无法滚起雪球,财富不会二元分化。
一句话:只有生产资料的绝对公有,才有劳动的绝对私有。
然而资本家靠契约占有了剩余价值,也天然正义啊。凭实力完成的剥削,凭什么退回去?
问题的关键在契约上,不是所有的契约都是平等的。
信息不对称的契约、实力不对称的契约就很可能是不平等的。
比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喜儿的卖身契等等。
由于资本家掌控了生产资料,劳动者要么合作混口饭吃,要么饿死。在这种背景下,劳动者签订了对自己不利的雇佣合同。(如果劳动者全部同仇敌忾,拒绝合作,大家是可以同归于尽的,只是可能要先饿死一步。)
资本家靠着对生产资料的垄断,通过契约的方式购买了劳动力,同时压榨了剩余价值。
推而广之,没有经济地位的平等,就没有**权利的平等。经济优势会争取**权利。**权利也会变现经济优势。
资本家掌握经济优势,通过左右**可以巩固甚至加速滚雪球。
剩余价值理论让人类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明财富如何分化、资本如何剥削,为全人类争取平等和自由提供理论基础,同进化论一样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之一。
目前***国有企业产生剩余价值吗?
马克思认为:企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企业造就阶级斗争。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必然是为利润而生产。利润不是来自本企业的剩余价值,就是来自其它行业或者企业的剩余价值。
但国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事实上不一样,国营企业事实上就不是企业。因为它生产的目的就不是利润,比如像铁道部被彻变成铁路公司,那么就从非商品化生产的国营组织变成了追求利润的国有企业,而以前确是非商品化生产的,只有在非商品化下生产资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现实中还残余的真正生产资料公有的领域是义务教育领域)
国有企业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资本主义是向左或者向右过渡或者倒退的中间状态。离开了计划经济(非商品化生产)根本就无生产资料公有制。因为物质基础即便是公众所有,凭什么一部分人或者小集体独占大自然客观存在的物质基础,以此来榨取他人的剩余劳动?显然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就一定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或者说非商品化的工业生产)不需要为剩余价值(剩余劳动)而生产。当个人自己给自己生产时,生产的目的是使用价值,个人会节约自身的劳动时间,而交换的社会关系中确不一样,通过交换榨取他人的活劳动来支配,这就代表了权力,而利润就是用货币计量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当生产的目的是利润时,成本就不是要素消耗,而是对劳动时间的不等交换比例,正如用相应的工资去交换更长的工人工作时间,或者相应工作时间下给更低的工资,资本的成本才更低,正如现实中企业为提高利润率而采用的减员增效,事实上就是让工人更长的工作时间不为自身服务,加重不等交换比例,而不是提高单位劳动时间内的产品生产使用效率。同样企业在原料、资本品上的成本也不是什么要素消耗,同样是花多少钱用多少钱代表的交换比例,资本在会计计帐上表现为对资本品和劳动力的货币上的一个预付,目的是为了榨取剩余劳动(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就社会就像一个人使用自身的劳动时间一样使用社会的总劳动时间,无需考虑社会组织的赢利,只考虑总劳动时间(或者每个人劳动时间)的节约。这样社会主义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国营企业事实上不是企业,它生产的目的已不是利润,而是相应劳动配额下更高的产量,更多的项目,或者相应产量、项目下少使用劳动配额(预算)。用于社会免费教育、免费医疗、退休、**公共等开支是的社会性劳动的比重是固化了的,并且个人从一种形式支出,又从另一种形式拿回,不会因为资本追求利润,而使剥削率越来越高,但同时利润率又不同下降,因为单位劳动力下资本越积累每个环节的资本都要分利润,利润率自然下降,但总剥削确在不断的提高,因为资本之间随时存在着追求更高利润率的积累式为主的竞争,低于平均利润率的金钱积累速度,资本就会缩水或者破产。经济危机事实上就是资本对人的剥削达到极限,资本就能实现相应利润率下的价格而使生产大量过剩,这与古代过渡徭役引发的经济危机是一回事。
也就是说现实工业社会80%以上的工业时间都是不必要的,完全被该死的资本、金钱游戏所浪费!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核心正并不是在所谓的分配问题上打转转,而是要根除商品生产,根除金钱增值游戏,让每个人都能最大化的自主决定自身的生活节凑,拥有自由时间,即实现时间经济!————————但现实中说,保住国有企业对于左派来说只是返过社会主义的提供了可能,当然国有企业并非完全带有商品性的,因为这些有时还会受行政影响,也有非商品化的性质,但企业的性质已经很强了。利润不是来自本企业的剩余价值,就是来自其它行业或者企业的剩余价值。这使得国有企业内部的剥削较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工人不愿企业私有化的原因,他们是反对下岗改制的,如通钢事件,打死私有化的公司领导。
————————————————按劳分配是列宁的提法,马克思在《哥达批判领纲》批判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分配,就如同在批列宁所说的按劳分配,这是商品拜物教者的提法,列宁有些带有商品拜物教。
正如马克思所说,按劳分配,分配的是消费品,还是价值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虚幻的,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之初必须采用不公平的平均分配,只有资本等性质的财富被消灭后,才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自身劳动时间)。(《哥达纲领批判》:“一个劳动者已经结婚,另一个则没有;一个劳动者的子女较多,另一个的子女较少,如此等等。在劳动成果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品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个人得到的事实上比另一个人多些,也就比另一个人富些,如此等等。要避免所有这些弊病,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
马克思又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末自然而然地就要产生消费资料的现在这样的分配。如果物质的生产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末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庸俗的社会主义仿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会主义)把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从而把社会主义描写成为主要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既然真实的关系早已弄清楚了,为甚么又要开倒车呢?”
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答题思路:
答: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可以作以下理解:
(1)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指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2)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3)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具有隐蔽性。资本是增殖价值的价值,它反映了资本家和雇佣在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但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采取了货币、生产资料、商品等物质形态,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于是在人们的观念上形成一种错觉,似乎这些物天然就是资本,资本变成一种非常神秘的东西,似乎劳动的一切社会生产力并非劳动本身所有,而为资本所有,资本本身就具有一种能使价值增殖的魔力,这就是资本拜物教。马克思通过对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分析指出,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劳动本身并不是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创造了剩余价值,使货币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分析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阐明了资本的实质,揭露了资本拜物教产生的秘密,为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您掌握了吗?
加油!
什么是剩余价值理论?(精简)
废物利用也是剩余价值的表现
剩余价值是什么意思哦?
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简答题|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1)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指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2)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3)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具有隐蔽性。资本是增殖价值的价值,它反映了资本家和雇佣在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但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采取了货币、生产资料、商品等物质形态,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于是在人们的观念上形成一种错觉,似乎这些物天然就是资本,资本变成一种非常神秘的东西,似乎劳动的一切社会生产力并非劳动本身所有,而为资本所有,资本本身就具有一种能使价值增殖的魔力,这就是资本拜物教。马克思通过对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分析指出,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劳动本身并不是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创造了剩余价值,使货币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分析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阐明了资本的实质,揭露了资本拜物教产生的秘密,为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剩余价值价值的内涵及意义?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要在生产中创造出来
举例说明剩余价值的实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一个老板雇了一个工人生产某产品,一个工人的朋友本不想买这个产品,但因为认识这个工人就买了,这样就给老板提供了剩余价值。理论一点说就是例子中的老板指的就是经济生活中的资本家,剩余价值学说就指的是加深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基本矛盾的手段,最终会引发经济危机。在资本论中它的原定义如下:原理:马克思以前的一切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一个共同的*限,就是把剩余价值的某些具体形式,例如地租、利息或利润,错误地当作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即剩余价值本身。当然也更没有“剩余价值”这个一般的范畴或术语。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突出的特点,则在于首先把剩余价值归结于它的一般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阐明了它的来源、实质和运动,以及它的各种具体形式。具体说来,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这些要点关于剩余价值的最一般的概念或规定。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剩余价值在资本流通过程中是随着产品及其价值的流通而流通和实现的。但是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从产品转化为货币以后,就被资本家用来购买个人消费品而用于他的个人消费,从而不再进入下一轮的资本循环和周转了。而在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剩余价值至少要有一部分必须用来在转化为资本,从而也就是合并到原有资本中去,继续参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因此在这里,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和“收入”(即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对于资本再生产规模的扩大,就成为一个决定的要素。同时,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角度看,这对于生产的总形态或产品和生产的总结构,也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如果剩余价值中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增加了,社会总生产中的奢侈品生产、从而在这些部门中就业的工人的比例也就会相对地增加。因此社会上就会有更多的工人的生存要取决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和挥霍。原定义耐心阅读也会明白,希望能够帮助你。
剩余价值的通俗解释?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
关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给出总的评论:"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
辨析: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
可以这样理解: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日总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有同一性,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对剩余价值是以绝对剩余...
如何认识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剩余价值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是新鲜事物,尤其是在商品经济落后的***诞生更是经济学家没有预料到的,所以其在***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2、由于照搬苏联模式,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