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之道

首页 > 投资知识

投资知识

借壳上市属于并购吗(拆上市与整体上市、借壳上市的区别)

2024-02-01 08:48:08 投资知识

拆上市与整体上市、借壳上市的区别

请问问题是“分拆上市与整体上市、借壳上市的区别”吗?少打一个字。分拆上市(EquityCarve-outs)指的是母公司将完全所有的子公司的部分或全部出售给公众。分拆上市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拆上市是指已上市公司或未上市的集团公司将部分业务或某个全资子公司从母公司***出来单独上市。狭义的分拆是指已上市的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全资子公司***出来,另行公开招股上市。整体上市是一家公司将其主要资产和业务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进行上市的做法;而相比之下,分拆上市则是一家公司将其部分资产、业务或某个子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进行上市的做法。整体上市属于分总式的上市方式。而分拆上市则属于总分式的上市方式。借壳上市是通过收购已上市公司来上市的做法,实质是一个并购重组的过程,属于扩张性资本重组的范畴。而分拆上市则是将母公司中的一个部分或某一个产业分离上市的做法,属于紧缩性资产重组的范畴。  以上答案摘自“总裁学习网"的“投融资上市”版块文章内容,本板块包含最权威、最专业的企业投融资管理、企业上市方案、视频、下载等资源信息。

借壳上市与反向并购一样吗

不一样,借壳上市是指一家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反向并购亦称“买壳...

什么是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

所谓买壳上市,是指一些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剥离被购公司资产,注入自己的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国内证券市场上已发生过多起买壳上市的事件。x0dx0a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

能否详细解释下反向收购的操作模式?反向并购除了借壳上市后,还有其它的场景吗?

买壳上市又称“借壳上市”或“逆向收购”,是指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民营企业由于受所有制因素困扰,无法直接上市。一般而言,买壳上市是民营企业的较佳选择。建议去百科看看!相关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10869.htm

三七互娱“类借壳”上市之路

“类借壳”是一种创新的资本运作手段,目的是以创新的股权交易手段,来规避重组上市监管的一种方法。因为如果资产重组达到了重组上市标准,则需要依照IPO来进行审核,审核较难通过,而且也失去了买壳的意义。证监会之所以要公布如此严格的借壳规定,是希望资本市场不要以“壳资源”名目来进行炒作,希望投资者理性投资。但由于重大资产重组的审核难度大大低于IPO审核,公司总是费劲脑汁探索“打擦边球”规避借壳的认定条件,争取以重大资产重组名目进行审核,因此就出现了如今众多的“类借壳”玩法。在这些“类借壳”公司中,三七互娱一直被称作“教科书式案例”。只因他巧妙的运作手法,一次次躲避了“最严借壳新规”的要求,最终成功借壳,还借此题材让自己身价翻番,还造就了安徽首富家族。站在如今的时点来看,三七互娱的“类借壳”历史仍然经典,借壳意图“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可每一步操作都没有违反规定,却让三七互娱不需要接受IPO审查,让人感叹其资本运作手法的精妙。在讨论三七互娱的“类借壳”案例之前,让我们从关于借壳的规定开始说起。一般而言,借壳上市是指收购人及其关联方在取得控制权后一定时间内对上市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注入自身资产或业务,且相关指标达到一定比例,实现间接上市的行为。根据2014年10月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满足以下要求的,为重大资产重组: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借壳认定有两项指标:为了防止利用化整为零规避监管的行为,《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2号》规定在借壳数据相关计算的时候,适用累计首次原则,即上市公司购买资产总额的计算,从“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开始”。对于借壳上市,《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对应的经营主体应当是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且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2号)规定的其他发行条件,包括主体资格、***性、规范运作、财务与会计等标准。也就是说,明确了借壳上市需要与IPO审核等同的要求。因此,在判断重大资产重组是否构成借壳上市时,需要判断本次交易是否导致控制权发生变更。如果控制权未发生变更,则要关注历史上最近一次控制权变更时间。从最近一次控制权变更时间开始计算,如果收购人累计购买资产总额达到控制权变更前一年期末资产总额的100%,则构成借壳上市。顺荣股份,全称芜湖顺荣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营业务是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销售。顺荣股份也经历过一段众叛亲离,一波三折的IPO之路,可2007年的当时,那些撤资的风投又怎能预料到如今的辉煌?2011年,顺荣股份终于登陆A股市场,但上市第一年,净利润便下滑43%,此后更是下滑91%,公司陷入困境。由于资产干净,还被挂上了“壳股”的标签。2013年***的游戏行业,在刚刚起飞的阶段,但监管层还并不看好这一行业,游戏公司想要直接IPO还是较为困难。经历了IPO暂停和自身历史原因的三七玩,他的上市之路还是较为暗淡。在三七玩和大唐电信并购绯闻结束后,顺荣股份伸出了橄榄枝。一场经典的并购大戏就此在A股市场上演。生不逢时,在2014年,正好是“最严借壳新规”出台之时,借壳上市也要按照IPO审核。想要躲避IPO审核的三七玩,只好另辟蹊径。2013年10月,顺荣股份发布《芜湖顺荣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拟向李卫伟、曾开天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三七玩合计60%股权,估值共计19.25亿元,协议作价19.20亿元,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并向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吴氏家族及投资者吴斌、叶志华、杨大可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用作交易支付对价。但这次收购却以失败告终。该重组事项于2014年3月27日,经2014年第18次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审核,未获得通过。原因在于李卫伟、曾开天之间不构成一致行动关系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并购重组委的认可。2014年4月,顺荣股份再次发布《芜湖顺荣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修订版)》,增加了交易完成后36月内吴氏家族不得减持上市公司股票的承诺,李卫伟、曾开天不得增持上市公司股票的承诺,36个月内曾开天放弃股东表决权、提名权、提案权的承诺。2014年12月2日,上市公司取得证监会批复,交易方案获得证监会通过。交易完成前后,公司的股权结构图变化如下所示。从交易后的股权结构图可以看出,李卫伟、曾开天两人分别持股23.01%、21.05%,如果二者构成一致行动人身份,那么此次交易会构成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变更,很容易触发借壳上市。为什么并购重组委在第一次审核时对一致行动关系要求严格,是因为李、曾二人是否达成一致行动关系会影响重组是否构成借壳上市的判断。1.交易前后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不变为了保证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发生改变,吴氏家族先达成了一致行动人关系,而李卫伟、曾开天为分别持股。。交易前,吴氏家族共计持有上市公司7510万股股票,持股比例为56.04%,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本次交易中,在募集配套资金环节,吴氏家族以现金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2400万股。因此交易完成后,吴氏家族持有上市公司9910万股股票,持股比例为30.86%,实际可以支配的上市公司表决权超过30%,符合《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拥有公司控制权的情形,因此交易前后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变,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不变。2.交易对方不存在一致行动关系此次发行过后,三七玩的两位主要股东李卫伟、曾开天持有顺荣股份的持股比例分别达22.82%、20.88%,两者合计将超过顺荣股份控股股东吴氏家族30.86%的持股比例,可能导致导致控制人变更。对此,中介机构在方案中称,李卫伟及曾开天已作出承诺,不存在亲属关系,也不存在通过协议或其他安排在三七玩的经营管理、决策、提案和股权收益等方面形成一致行动关系的情形,不属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的一致行动人关系。3.交易对方承诺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并放弃股东投票权。此次交易中,交易对方曾开天承诺,在本次交易完成后36个月内,放弃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所对应的股东大会上的全部表决权、提名权、提案权,且不向上市公司提名、推荐任何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人选。且李卫伟、曾开天分别出具承诺,在本次交易完成后,不会基于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谋求一致行动关系。4.上市公司将于2016年12月31日之前现金方式收购三七玩剩余股权的承诺。为避免可能的后续交易改变公司控制权,李卫伟、曾开天承诺同意上市公司以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三七玩剩余的40%股权。由于现金支付不会改变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控制权结构,因此预计将来收购事项也不会改变公司的控制权。通过以上四点,李卫伟、曾开天非一致行动人,二者的股份不会被合并计算,从而没有达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控制权发生变更的要求,因此不构成借壳上市。虽然这笔交易的借壳意图颇为明显,但是仍然得到了证监会的批准。这是这笔类借壳交易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2015年2月2日,上市公司以主营业务发生变化为由,更名“顺荣三七”。2015年5月,上市公司根据承诺,向汇添富基金等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现金用于收购三七互娱(“三七玩”改名)剩余40%股权。此次发行后,公司实际控制人未改变,因此也未触发借壳的条件。2015年12月18日,该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得证监会批复。12月25日,三七互娱资产交割完成,顺荣三七至此已经完成收购三七互娱100%股权。2016年1月19日,上市公司再次更名,更名为“三七互娱”。至此,三七互娱类借壳交易告一段落。三七互娱名义上是顺荣三七的全资子公司,虽然公司名义上的实际控制仍然是吴氏家族,但是李卫伟,曾开天分别持股23.01%,21.05%,为公司事实上的掌控者。虽然资产重组报告中称公司将向汽车、文娱两方面发展,但之后公司的一系列扩张都是向着文娱方向发展。2016年8月,三七互娱收购了墨鹍科技,智铭网络和中汇影视;2017年9月公开发行可转债方式收购江苏极光20%股权。这些年来三七互娱的并购对象均是娱乐、影视行业的公司,三七互娱要在文娱产业发展的愿景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三七互娱努力剥离汽车部件业务。2015年,三七互娱就将上市公司的汽车相关资产全部打包成立子公司芜湖顺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2018年4月28日,三七互娱就将芜湖顺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100%股权以9亿元价格公开拍卖,但以流拍告终。7月25日,三七互娱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吴绪顺出售汽车部件公司100%股权,作价9亿元,吴绪顺则以公司A股股票作为交易对价。8月24日,公司董事会又撤回了这项交易决定,并将资产再度进行公开拍卖,但最终还是失败。9月20日,公司最终与芜湖凝众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以折价8.19亿元向凝众汽车出售顺荣汽车资产。值得注意的是,凝众汽车的实际控制人,还是吴绪顺,而且这家公司是2018年9月19日才刚成立的。至此,顺荣汽车100%股权又回到吴氏家族吴绪顺手上,而上市公司三七互娱也从一家汽车制造业公司变成了一家资产干净的游戏公司。虽然吴氏家族股票的解禁日为2017年12月29日,但大股东套现的意图从较早开始初见端倪。2016年6月25日,吴卫东就将其占公司总股本的0.65%限售股质押给华金证券。解禁后,从2018年2月开始,吴氏家族就开始对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进行减持,进行套现。截止2019年8月,吴氏家族共减持2亿股,占总股本10.79%,共套现28亿元,平均成交价格13.32元。减持情况如下表所示。此外,吴绪顺还在2019年7月用400万股(总股本0.19%)公司股份换购“华安中证民企成长ETF”和1400万股(总股本0.66%)公司股份换购“汇添富中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题ETF“,相当于“变相减持”。在三七互娱的类借壳风波中,吴氏家族可谓最大的受益者,不仅拿回了汽车部件公司的资产,还通过这一系列资本运作,增加了28亿元现金和50亿元的上市公司股票,为“空手套白狼”之典范。几次交易、减持时间都安排得刚好,证监会的问询函也无法阻止这场“合理”减持。资本市场总归是零和游戏,吴氏家族的盆满钵满,还是在由资本市场其他参与者买单。再看三七互娱,随着吴氏家族的不断减持离场,2019年4月8日,李卫伟持有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9%,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易主,三七互娱成功接手这个壳,实现了上市。巨潮资讯网借壳上市认定标准研究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顺荣28亿吞下三七互娱分析师:趁虚胖卖个好价钱三七互娱"类借壳"留遗伤安徽首富"暴力"减持大玩资本游戏1元回购超2000万股,实控人不断减持,三七互娱转轨进行时三七互娱遭持续减持“吴氏家族”近两月套现2.665亿元

并购重组中关于借壳的规避案例分析

2011年,证监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决定《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增加第十二条:“自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上市公司向收购人购买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100%以上的,除符合本办法第十条、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要求外,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对应的经营实体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属于金融、创业投资等特定行业的,由***证监会另行规定。……”。

2014年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保留了类似的规定,同时规定创业板不能借壳。 

   上述条款规定了借壳条件,明确了创业板不能借壳,而且由于监管部门没有规定金融、创业投资行业的借壳规则,导致这两个行业事实上不能借壳上市。从实践结果来看,目前除主流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大型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能够顺利上市外,其他的金融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和保理、租赁、P2P、担保和小额贷款机构都不能顺利IPO上市。不能借壳的规则非常明确,不过法规毕竟是单薄的,市场上出现了各种非借壳案例。

非借壳重组的途径主要有三类,一个是同一实际控制人下的资产整合和股权整合;二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但向第三方收购资产;三是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但向收购人及关联人收购资产的比例达不到100%。 

一、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中纺投资-安信证券)

2007年11月,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会《关于同意***纺织物资(集团)总公司整体划转到***开发投资公司的通知》(国资改革[2007]1213号),公司(中纺投资)控股股东***纺织物资(集团)总公司整体划转至国投公司,属于***国资委无偿划转直属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更。

中纺投资为***纺织物资总公司(后更名为“***国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即国投贸易)作为主发起人于1997年5月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从中纺投资设立至今,国投贸易一直为中纺投资的控股股东。 2013年12月27日,国投公司向***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收购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57.25%的股权,并成为安信证券的的控股股东。

中纺投资本次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国投公司、投保基金等安信证券现有股东持有的安信证券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本次重组完成后,国投公司直接持有上市公司39.21%的股份,仍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其全资子公司国投贸易合计控制上市公司43.10%股份。本次重组完成后,虽然中纺投资第一大股东发生了改变,但***国资委仍为上市公司中纺投资的最终实际控制人,中纺投资实际控制人并未改变。

本次重组前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发生改变,因此,本次重组不构成借壳上市。

二、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向第三方购买了资产(广州友谊-越秀金控)

广州市国资委持有上市公司广州友谊(000987)51.98%的股份,同时广州市国资委持有越秀集团100%的股份,越秀集团通过广州越秀持有越秀金控100%的股份,越秀金控直接或者间接控股参股广州证券、越秀租赁、越秀产投、广州担保、越秀小贷、广州期货、广证创投、广证恒生、天源证券、金鹰基金。

广州友谊的发行方案是:广证友谊向广州市国资委及其他投资人定向增发股份,募资100亿元,用于收购越秀金控100%股权及对越秀金控增资。定增及收购完成后,广州友谊的实际控制人仍然为广州市国资委,不构成借壳。

三、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但控制地位不稳(顺荣股份-三七玩)

2013年10月,顺荣股份(002555)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收购李卫伟、曾开天二人持有的三七玩公司60%股权。为了巩固控股地位,吴氏家族将以2.46亿元认购上市公司配套发行的2400万股定增股份,在交易完成后,吴氏家族持有股份比例约为30.86%。公司认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未发生变更。”

交易完成后,李卫伟、曾开天两人将分别持有上市公司22%和20%的股权,合计持股超过吴氏家族。对此,方案中说明:李、曾之间目前并不存在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共同投资于其他企业的情形,不存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83条规定的一致行动人关系。且两人承诺将来亦不会基于其所持有的顺荣股份的股份谋求一致行动人关系。

此项方案被重组委否决后,重组交易对象李卫伟、曾开天均增加承诺,以“确保”3年内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地位。吴氏家族则承诺在本次交易完成后36个月内,保证直接或间接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数量超过其他任何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直接或间接所持股份数量,并维持对上市公司实控地位。最终,重组方案获证监会通过。 

四、未向收购人收购资产(博盈投资-硅谷天堂)

博盈投资向英达钢构、长沙泽瑞、长沙择洺、宁波贝鑫、宁波理瑞、天津硅谷天堂发行股份募集资金15亿元。英达钢构是一家位于山东东营的公司,主要从事钢结构加工安装、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英达钢构出资4亿元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以15.21%的股权比例成为博盈投资第一大股东;原第一大股东荆州市恒丰制动系统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7.18%下降为3.08%。至此,博盈投资的实际控制人发生了变更。

博盈投资用募集资金中的5亿元向天津硅谷天堂桐盈科技有限公司收购武汉梧桐硅谷的100%股权,武汉梧桐硅谷的主要资产为SteyrMotorsGmbH。

博盈投资非公开披露资料确认英达钢构与天津硅谷天堂桐盈之间没有关联关系。博盈投资并非从新实际控制人英达钢构收购资产,因此不构成借壳上市。 

五、向收购人及关联人收购资产的比例达不到100%(天润控股)

2010年6月,恒润华创收购天润控股21.45%(2,540万股)的股权,并成为天润控股的控股股东,取得对天润控股的控制权。截至2009年12月31日,天润控股的资产总额为6.62亿元。2014年,天润控股拟发行股份向恒润华创收购上海旭游47.28%的股权。截至该交易完成,天润控股合计向恒润华创购买资产的总额为4.03亿元,占天润控股2009年度的期末资产总额6.62亿元的60.88%,没有达到100%。因此,天润控股本次重组不构成借壳上市。 

六、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收购资产的比例未达到100%(创业板,新大新材)

本次交易公司拟购买资产为易成新材100%股权,截至2011年12月31日,易成新材资产总额账面价值为164,837.55万元,公司2011年度经审计合并报表资产总额为267,663.53万元,本次拟购买资产总额占公司2011年度经审计资产总额的61.58%,未达到100%,因此,本次交易不属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借壳上市。

1. 关于校园招聘和实习留用 

校园招聘的黄金时代已过

财务、金融、经济、法律,综合类人才更受欢迎,理工科也不是没有可能  

实习生留用的因素非常复杂,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2. 关于半途转行做投行

会计师  

**工作人员  

其他单位人员

3.投行人员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能力  

整合资源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

4. 如何在三年之内站稳脚跟

在某个领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业务技能  

能独挡一面  

有了一两个自己比较熟悉的客户资源

5、关于其他 

关于内推机构  

关于一些培训  

有问题,如果可能可以联系投行小兵

☟☟ 

本月热门文章

上市公司破产重组分析报告

IPO中社保问题有争议,看我如是说

▼▼▼

获取小兵研究精华历次合集

获取2017年1月-6月否决案例分析合集

请将名片发至邮箱xbyjjh@126.com

加入小兵研究

请将简历发至xiaobingyanjiu2018@126.com

借壳上市的实现途径

接下来,非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取得相对控股地位,要考虑壳公司的股本结构,只要达到控股地位就算并购成功。其具体形式可有三种:A:通过现金收购,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智能软件集团即采用这种方式借壳上市,借壳完成后很快进入...

股市里借壳上市什么意思?

就是某个大型企业并购了一家小公司(已经上市的)借这个小公司上市

什么是借壳上市?

借壳上市是指某一公司通过通过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取得已上市公司(壳公司)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以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实现上市的目的。

企业要实现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必须首先要选择壳公司。企业可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资产情况、融资能力及发展计划,选择规模适宜的壳公司,壳公司要具备一定的质量,不能具有太多的债务和不良债权,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和重组的可塑性。此后再由非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取得相对控股地位,该步骤要考虑壳公司的股本结构,只要达到控股地位就算并购成功。

深度解析关于借壳上市与并购上市公司的八种基本手法

借壳上市,是华远地产、金融街集团、中关村、北大方正、苏宁环球、***华润等众多知名企业成功上市的方式。所谓借壳上市,系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或其他合法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并将自身相关资产及业务注入该上市公司,从而实现未上市资产和业务间接上市的行为。换言之,也就是未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改造上市公司的形式,实现自己主营业务的成功上市。本章着重结合并购实践,探讨获取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具体模式。

01

协议收购:金融街集团是怎样上市的?

协议收购,指收购方与上市公司的股东以协议方式进行的股权转让行为。协议收购是我国股权分置条件下特有的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收购方式。

北京金融街集团(以下简称“金融界集团”)是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全资的以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为主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金融街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在当时政策环境下,房地产公司IPO有诸多困难。

重庆华亚现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000402,以下简称“重庆华亚”)成立于1996年6月18日,主页为纸包装制品、聚乙烯制品、包装材料等的生产和销售,其控股股东为重庆华亚的控股股东华西包装集团。

1999年12月27日,华西包装集团与金融街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华西集团将其持有的4869.15万股(占总股本的61.88%)国有法人股转让给金融街集团。2000年5月24日,金融街集团在***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了股权过户手续。2000年7月31日,重庆华亚更名为“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金融街控股”)。

之后,金融街控股将所有的全部资产及负债(连同人员)整体置出给金融街集团,再由华西包装集团购回;金融街集团将房地产类资产及所对应的负债置入公司,置入净资产大于置出净资产的部分作为金融街控股对金融街集团的负债,由金融街控股无偿使用3年。

2001年4月,金融街控股注册地由重庆迁至北京。至此,金融街集团实现借净壳上市。2002年8月,公司公开增发融资4.006亿元;2004年12月公开增发融资6.68亿元,2006年12月27日定向增发融资11.81亿元,累计融资22.469亿元。

同样以股权协议转让方式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并借壳上市的,还有***华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华润总公司:2000年6月20日,***华润总公司一次性受让深万科(000002)第一大股东——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集团)公司持有的5115.5599万股国有法人股,占万科总股本的8.1%。在此之前,***华润集团的间接控股公司——北京置地有限公司已经持有2.71%的万科B股。至此,***华润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由此组成了***房地产业的“巨无霸”。

02

举牌收购:北大方正吃掉延中实业成功上市

二级市场竞价收购,指收购方通过证券二级市场(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系统)购买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份的方式,典型者如北大方正收购延中实业流通股股份。

延中实业(600601)是二级市场上典型的三无概念股——无***股、无法人股、无外资股,其公司股份全部为流通股,股权结构非常分散,没有具备特别优势的大股东,在收购行动中最容易成为被逐猎的目标。1993年9月,宝安集团就曾在二级市场上收购延中实业,拉开了***上市公司收购的序幕。1998年2月5日,北大方正及相关企业在二级市场举牌收购延中实业(600601),随后将计算机、彩色显示器等优质资产注入了延中实业,并改名为方正科技,成为第一家完全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实现借壳上市的公司。同样的并购,还包括天津大港油田收购爱使股份(600652)。

05

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凯雷收购徐工的“后山小道”

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也就间接控股了上市公司,还可以避免很多法律、政策上的障碍。如样板戏中所唱:山前强攻不是办法,可以探寻一条攻占威武山的“后山小道”。凯雷投资收购徐工科技(000425)母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就是一例。

04

行政划拨:北京住总集团借壳琼民源的“借尸还魂”之路

琼民源全称为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为1988年7月在海南注册成立的北京市科委所属的民源海南公司,1993年4月30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截至1996年底,琼民源总股本55956.42万股,占总股本的38.92%。

证监会于1997年2月28日宣布琼民源停牌,当时的收盘价为23.49元。随后,证监会对琼民源进行了调查,发现公司虚增公积金6.57亿元,虚构利润5.4亿,报告是假的。证监会对造假、操纵股价的琼民源及有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了处罚。1998年11月1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琼民源一案作出一审判决,琼民源董事长马玉和及公司聘用的会计师文昭被判刑。至此,国内证券史上最严重的一起诈案水落石出。但是,琼民源股票停盘了,持有18742.347万股琼民源流通股的散户被套,成本价多在15-20元的高价。琼民源问题由此而生。

北京住宅建设总公司(简称“北京住总”)抓住这个机会,联合六家有浓烈科技色彩的企业,将新组建的公司定名为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以全新的高科技形象出现在市场。

1、行政划拨壳公司股权,借壳方获得壳公司控制权

1998年11月20日,北京市**批准将民源海南公司持有的琼民源38.92%的国有法人股无偿划拨给北京住总集团。这一安排使北京住总集团代替民源海南公司成为琼民源的第一大股东,既保证了住总集团有权对琼民源的资产进行重组,又使中关村与琼民源的资产、债务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

2、组建具有股份公司性质的借壳公司

1999年6月8日,以北京住总为主发起人,联合北京市国资经营公司、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实创高科、联想集团、北大方正、四通集团等六家发起人,发起设立“中关村”公司。经北京德威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并由财政部确认,北京住总注入中关村建筑安装类净资产为2.7亿元,按1:1的比例折为2.7亿股国有法人股,由北京主总持有;其他六家发起人共使出现金3000万元按1:1的折股比例折为3000万股发起人股。

3、定向增发实现增资

1999年6月,中关村向北京住总定向增发18742万股,北京住总以经评估确认后的18742万元净资产(建安类)按1:1的比例认购股份。通过定向增发,中关村的总股本增至48742万股。

4、收购方其定向增发获得的借壳公司的股份与壳公司流通股份互换,实现“借尸还魂”。

1999年6月,经***证监会同意,北京住总将自己拥有的中关村定向增发的18742万股股票与琼民源的18742万股社会公众股按1:1的比例实施换股,即琼民源的社会公众股股东可以将自己持有的琼民源股票换成中关村公司的股票。此换股交易相当于中关村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从而成为公开募集设立的股份公司,经批准可在交易所挂牌交易。

此交易结果导致:一方面,琼民源原18472万股流通股份变为北京住总集团一家持有,琼民源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公司社会公众股最低比例要求,面临退市困境;另一方面,中关村公司的4.87亿总股本中的1.87亿变为社会公众股流通股,只等证监管部门批准中关村上市,同时琼民源退市,持有琼民源流通股的投资人便有机会在股市中并解套,此谓“借尸(壳公司)还魂(流通股东)”。

1999年7月7日,琼民源公司董事会与深交所同时发布公告,宣布根据《公司法》第158条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经***证监批准,自1999年7月12日起,琼民源股票终止上市。同日,中关村股票在深交所上市流通(股票代码为000931)。由于高科技题材及其他原因,上市当日,中关村股价维持在30.10~38元,散户解套。

05

司法拍卖:顺义大龙城乡建设开发总公司上市之路

司法拍卖,即投资人通过竞买人民法院所依法拍卖之上市公司股权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2004年底,宁城县法院委托拍卖国资*所持的全部ST宁窖(600159)***股,北京顺义大龙城乡建设开发总公司以3000万元竞得53%的股份,取得控股权。之后,ST宁窖以全部账面资产与北京顺义大龙城乡建设开发总公司所持有的北京市大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3.30%的股权、北京市大龙顺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98.26%的股权、北京京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0%的股权进行置换,北京顺义大龙城乡建设开发总公司实现借壳上市。

06

先破产再置换:苏宁环球借壳ST吉纸

法院对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ST吉纸(000718)先行宣告破产,投资人苏宁环球再将其优质资产置入上市公司空壳之中,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再以象征性价格出让上市公司控股权。这便是苏宁环球低成本的上市之路。

ST吉纸总股本为399,739,080元,其中吉林市国资公司持有***股200,0980.080股,占总股本的50.06%;募集法人股11,037,000股;社会公众股188,604,000股。

ST吉纸自2002年6月21日开始停产,2003年1月5日至2003年2月27日短暂恢复生产后,自2003年2月28日至2005年6月30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连续亏***,ST吉纸财务状况不断***化。截至2004年底,ST吉纸资产总额213213.09万元,负债总额233531.72万元,大量到期债务无力偿还。2005年5月9日,ST吉纸接到深圳证券交易所通知,公司股票暂停上市。

苏宁集团始创于1987年,荣列2004年度***企业500强第420名,2002年在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第49位。苏宁集团成立后已累计开发房地产项目近40个,开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苏宁环球并购ST吉纸并成功借壳上市的步骤为:

1、进入破产程序,解决债务纠纷

2005年4月30日,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关于债权人申请公司破产的事项。2005年8月15日,在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主持下,ST吉纸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债权人同意公司以全部资产抵偿全部债务,抵偿后公司净资产为0。

2、一次性清偿债务,实现净壳

为按期履行和解协议,ST吉纸与林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林晨鸣”)签署了《资产收购协议》,并与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纸业集团”)签署《承债式收购资产协议》,将其全部资产分别转让给吉林晨鸣和纸业集团。资产转让和债务重组完成后。ST吉纸成为无资产、无负债、无业务的“净壳”公司。

3、苏宁集团将资产置入

苏宁集团将持有的南京天华百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95%的股权和南京华浦高科建材有限公司95%的股权,按经评估确定的价值40277.90万元转让给ST吉纸,并豁免ST吉纸由于受让上述资产而产生的全部债务,即ST吉纸将无偿获得价值40277.90万元的经营性资产。

4、苏宁集团收购股权,实现对上市公司控制

以收购人挽救ST吉纸的行为为前提条件,ST吉纸控股股东吉林市国资公司按收取苏宁集团1元象征性转让款的方式,向苏宁集团转让其持有的ST吉纸全部50.06%的股份。资产置入完成后,ST吉纸净资产从0恢复至40277.90万元,每股净资产从0元上升为1.01元。

资产重组和股权重组后,上市公司由造纸及纸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变为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其名称为由吉林纸业股分公司变更为苏宁环球股份公司,相应地,股票简称也由“ST吉纸”更名为“苏宁环球”。

07

与母公司“联姻”:复星集团成功控股南钢股份

复星集团收购南钢股份(000787)采取的是与上市公司母公司合资成立新公司,投资人复星集团成为新公司控股股东;上市公司母公司,则以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出资。

2003年3月,南钢股份的控股股东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复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广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签订合同,合资成立了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四方出资比例为40%、30%、20%、10%,后三者均为民一股脑性质,南钢联合的经济性质为民营性质。

在取得财政部的批准后,南钢集团将再以其所持有的南钢股份35760万股国有股股权及其他部分资产和负债与另外三家股东共同安源持股比例对南钢联合增资。最终的结果,来自“复星系”的两家公司占南钢联合50%的股权,使“复星系”间接成为南钢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08

定向增发加换股吸收合并:任志强与华远的戏剧性上市之路

2001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任志强以北京华远新时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身份二次创业。后改制为北京华远地产股份公司,总股本500,85.8万股,资产总额为446,555.47万元,净资产为73,987.92万元,2006年1-10月华远地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683.84万元,实现将利润20,380.59万元。因受政策限制,公司上市颇具障碍。

通过中信证券牵线,2006年8、9月间,华远地产开始与幸福实业接触,10月份即签署合作意向。华远地产对幸福实业进行重组,以幸福实业吸收合并华远地产的方式,使华远成为幸福实业大股东,从而实现借壳上市。

幸福实业(600743)成立于1996年8月,是经湖北省人民**批准,由原幸福服装厂改组并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9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截至2006年10月31日,总股本31,280万股,流通股7,820万股。1999-2000年,幸福实业连续两年亏***,且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对幸福实业股票自2001年2月21日起实行特别处理。

2001年,由于S*ST幸福连续三年亏***,自2002年4月30日起暂停上市。2002年9月3日,由于S*ST幸福在2002年上半年现盈利,经上交所上证上字[2002]146号文批准,S*ST幸福股票获准在上交所恢复上市交易。2002年以来,尽管S*ST幸福实现持续盈利,但每年的净利润微薄,每股净资产仍远低于股票面值。S*ST幸福的主营业务竞争力弱,缺乏持续经营能力,亟需进行战略转型。

地产“牛人”任志强率领华远的上市之路极具戏剧性:

1、等比例缩股

ST幸福股权分置改革相关股东会议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所持股份以每1:0.4股的方式减少注册资本。股份总数将由31280万股减少12512万股,其中非流通股9984万股,流通股3128万股。注册资本将由31280万元减少为12512万元。

2、回购净壳

S*ST幸福将全部资产和负债整体出售给名流投资或其指定的企业,在评估净资产值3995.18万元的基础上,出售资产的交易价款确定为4,000万元。

名流投资整体受让S*ST幸福的全部资产和负债并负责安置本公司全部职工,华远地产原股东同意以其持有的部分华远地产股份合计为16,874,000股,由华远地产原股东按照其对华远浩利承担2,261,116股,京泰投资承担2,024,880股,首创阳光2,024,880股,华远旅游承担91,457股。16,874,000股按照每0.767股华远地产股份折合为1股S*ST幸福的比例共折合为2,200万股S*ST幸福。

3、定向增发,吸收合并

*ST幸福的换股价格以截止2006年10月23日的20个交易日收盘价之算术平均值为基准确定为3.88元/股,华远地产股份的换股价格确定为5.06元/股,新增股份的换股比例确定为1:0.767,即每0.767股华远地产股份换1股S*ST幸福股份。华远地产现有股份500858000股可换S*ST幸福股份653009126股。即向华远地产的全体股东发行653,009,126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在合并实施完成以后,华远地产五位股东将成为S*ST幸福的股东,其中华远集团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4、对价股改

华远地产五位股东将以其换股获得的公司股份代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即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流通股股东以减资后所持流通股股份数量为基础,每持有10股流通股将获送15股股份,总计共获送4692万股。经过此番对价股改,每10股流通获送15股股份共计25股,也正相当于以0.4:1的比例,将先前所缩股份还原,实现公平。

号外!推荐阅读:  最顶级的新三板实名圈子来了!未来三年的IPO利益链都在这500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