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现在什么情况(陆金所理财可靠不可靠?)
陆金所理财可靠不可靠?
可靠,但是投资需谨慎,陆金所的全称为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是***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平台,成立于2011年9月,注册资本为8.37亿元,总部位于上海。公司经营范围是金融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业务主要...
哪个网贷平台好下款
4、陆金所:陆金所是***领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一,提供个人借贷和小微企业贷款等服务。借款人可以通过陆金所的官方网站或手机APP进行申请,审核时间较短,通常在24小时内完成。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借款人的情况不同,具体的下款...
陆金所是一个怎样的平台
平安陆金所,是平安银行出行的一个理财端口,提供多种理财方式,单从收益率上来讲,是要高于其他银行的理财项目的。从安全上来说,也是没问题的,毕竟有平安保险这么大的家底作为依托,平安银行更有5。14%年化利息的活期存款项目,我现在也正在做,每天结息,类似于余额宝,收益更稳定。
陆金所购买嘉实超短债有基金管理费吗
陆金所及基金手续费是多少?在陆金所购买基金的手续费主要有申购、赎回、管理费等,申购费在认/申购产品时从每笔缴款资金中扣除,赎回费在开放期赎回时从赎回款项中扣除,管理费和每日在产品层面计提。希财网小编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目前陆金所基金手续费相关情况。 目前陆金所在搞活动,申购费一折起,并且会通过投资者参与活动返还,同时陆金所还赠送用户的基金管理费。按照行业通常的1.5%基金申购费和1.5%的管理费,用户在陆金所购买基金能够节省3%左右的费用。 陆金所基金手续费是多少?不同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不同基金的手续费率不同;不同种类的基金有不同的管理费率。申购费一般在1%至1.5%之间;赎回费一般在1%至1.5%之间;关于管理费,股票基金的年管理费为1.5%,债券基金为0.7%,指数型股票基金的管理费大概为1%。
陆金所到底怎么了?
财说
财叔是个喜欢和钱打交道的人,经手的钱,嘿嘿,很多。
却独不爱一件事,存钱,特别是放在银行里的那种,按年付息,被动理财,这不是赤裸裸的浪费,是什么?
身边朋友也有把小金库交给互联网理财平台的,背书比较多的就是陆金所了,平安旗下,估值185亿,还是美元,听起来是不是很安全?
不过,最近好像也发生了点小事....
01
对于陆金所的员工以及许多投资者来说,这个夜晚很漫长。
凌晨2点46分,在陆金所网站债权转让专区,还有人陆续在发布标的。到目前为止,债权转让专区的产品页面,总共达到了1077页,每一页10个标的,意味着累计债权转让标的超过了1万个。
作为***平安旗下、国内最知名的互联网理财平台之一,陆金所怎么了?
关于金交所的整顿消息沸腾已久,鉴于陆金所的实力与背景,此前投资者的担忧情绪并不显著。
真正对陆金所造成巨大冲击的,始于7月20日下午,一条大意为“监管部门要整治陆金所,在平台投资尽快全部退出”的信息,在网络上疯传。
昨日下午5点50分,陆金所发布公告称,陆金所作为***领先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一直以来坚持严格的风险管理,成立6年至今未有任何客户受到***失。目前,陆金所经营管理一切正常,投资者合法权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然而,目前来看,这条公告还不足以彻底安抚人心。
02
从去年末招财宝平台上的侨兴债违约风波开始,地方交易所乱象再一次被广泛关注,尤其是互金平台与地方交易所的违规合作问题。
在此背景下,2017年7月6日,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一则通知——《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要求违规互联网平台必须在2017年7月15日前,停止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开展涉嫌突破政策红线的违法违规业务的增量,同时,必须妥善化解存量违法违规业务。
还有流言称,刚刚在新加坡宣布成立的陆金所国际平台,在目前“出海”相对敏感的环境下,遇到了麻烦。
眼下,陆金所最好能够明确地告诉投资者,到底发生了什么。除非,它真的遇到了不可言说的重大问题。
一直以来,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上,越是大平台,往往越不透明。正是这种不透明,在遭受某些敏感消息冲击的时候,很可能会将恐慌情绪成倍放大,从而造成更糟糕的结果。
更何况,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监管新号,令市场的神经变得愈发脆弱。
这家新金融独角兽,究竟怎么了?
早在2016年1月,陆金所宣布完成12.16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185亿美元。2016年10月,据第一财经报道,参与陆金所控股IPO的四家投行进场开始尽调,并计划于2017年一季度向港交所递交A1上市申请表。
截止去年末,陆金所控股全年零售端交易量15351.63亿元,期末零售端资产管理规模4383.79亿元,活跃投资用户数740万,机构端交易规模41999.25亿元。
接下来,本文将梳理陆金所的最新业务体系、股权架构、最新数据与大事记。
自2011年成立以来,陆金所迅速发展壮大,在此期间,它的业务体系与股权架构,不断发生变化。
按照目前最新的架构,陆金所属于陆金所控股旗下。陆金所控股形成了“三所一惠”的业务架构,“三所”为陆金所、前海金交所和重庆金交所,“一惠”即平安普惠。
其中,陆金所旗下相对***的品牌,包括P2P业务陆金服、资管业务陆基金、国际业务陆国际(新加坡)。
因此,广义的陆金所指的是陆金所控股,P2P行业所指的陆金所则是陆金服。
无论从概念还是数据的层面,陆金所应当是支撑陆金所控股估值的核心。
到目前为止,关于陆金所控股,信息披露极少。以下是陆金所的股权结构,而非陆金所控股。
据陆金所网站披露:截至2016年7月31日,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及持股比例如下:
1.上海雄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99.995%):2014年12月10日于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000万元人民币。
2.上海惠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0.005%):2014年12月29日于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5万元人民币。
上海雄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有4家股东: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同君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上海兰帮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林芝金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惠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上海雄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在股权比例上,***平安从早期的74.91%,下降到2014年的49.99%,到2016年下降到40%。
***平安2014年年报曾披露:2013年度,平安集团原持有陆金所、西双版纳金融资产商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西交所)的74.91%股权及75.00%表决权。
2014年度,通过一系列股权转让交易及协议安排,平安集团于陆金所及西交所的表决权减为49.99%,丧失了对陆金所及西交所的控制,但保留对其的重大影响,故其财务报表不再纳入本集团合并范围。
2016年1月,陆金所宣布完成12.16亿美元融资,其中包括B轮投资者9.24亿美元投资和A轮投资者行使认购期权投资的2.92亿美元,融资完成后,陆金所估值达到185亿美元。投资机构包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有限公司、民生商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融资过后,***平安在陆金所的股权比例从原来的47-48%,降至40%左右,仍是最大股东。
***平安一季报显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陆金所累计注册用户数3,013万,活跃投资用户数为765万。一季度,陆金所控股零售端交易规模为5,594.09亿元,同比增长83.1%;机构端交易13,839.32亿元,同比增长39.0%。
2017年一季度,包括陆金所、前交所、重金所“三所”的零售资产管理规模达4664.38亿元。在消费金融领域,一季度平安普惠业务管理贷款余额1,891.83亿元,较年初增加29.0%。
据***平安2016年年报,陆金所控股全年零售端交易量15,351.63亿元,期末零售端资产管理规模4,383.79亿元,活跃投资用户数740万,机构端交易规模41,999.25亿元。
2011年9月,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简称陆金所,为***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成员,注册资金4亿元人民币。
2012年3月19日,陆金所发布第一款产品。
2012年12月27日,陆金所正式推出个人借款债权转让服务等新功能。
2015年3月,陆金所爆出2.5亿元坏账,因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的借款项目出现问题。
2015年3月17日,平安集团宣布,将平安直通贷款业务、陆金所辖下的P2P小额信用贷款以及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的业务管理团队整合成统一的“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陆金所将纯化为金融资产交易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其非标金融资产集散地的市场作用,构建成一个开放平台。
2015年6月16日,陆金所注册用户规模突破1000万。
2015年7月,陆金所基金频道正式上线。
2015年8月,平安海外控股以19.538亿美元将平安普惠与前交所打包出售给陆金所控股。
2015年8月13日,陆金所和前海征信宣布将联手打造P2P行业的“人民公社”,这是业内首个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互联网投融资服务的P2P开放平台。
2015年9月15日,陆金所披露开放平台战略3.0,并启用新域名lu.com。
2016年1月,陆金所宣布完成12.16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185亿美元。
2016年3月,兴业银行原行长李仁杰出任陆金所董事长。
2016年3月4日,陆金所注册用户突破2000万。
2016年10月,参与陆金所控股IPO的四家投行进场开始尽调,并计划于明年一季度向港交所递交A1上市申请表。
2016年12月,陆金所宣布将P2P业务转移到新成立的陆金服平台。
2017年3月,平安集团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陆金所控股完成了对普惠金融业务和重金所业务的重组,形成旗下陆金所、重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三所一惠”战略布*,全面布*财富管理、机构间交易和消费金融领域。
2017年7月17日,陆金所旗下陆国际金融资产交易所(新加坡)有限公司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MAS)原则性批准资本市场服务牌照,正式在新加坡开业。
财叔档案:
财叔,70后,男,职业投资人,做过券商,玩过私募,到现在也20多年了。讲大师倒算不上,只能称个大叔。这个大叔经过了从96年开始的数轮牛熊交替,也没啥大的收获,就是赚了点钱。
投资这个东西,表面上看门门道道的掰扯不清,其实说白了,也就是那么回事。风里雨里几十年,该吃的亏哪个也没落下,财叔这才悟到: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就是赚钱,真正难的,是如何过好这一生。
陆金所倒闭了吗?为什么陆金所的合同转平安普惠了?
[呲牙]按照目前官方说法,平安普惠是陆金所的一部分。
但是研究公司架构你会发现,平安普惠不是一家公司,是个迷....
母公司不是平安,注册地也不是***。
再说你说平安普惠是平安普惠信息服务公司还是平安普惠融资担保公司还是平安普惠投资担保公司还是平安普惠小额贷款公司[呲牙]
陆金所宣布退出P2P业务,固收投资时代即将结束了吗?
P2P=固收投资?***没有纯粹的P2P平台。
1、P2P是固收投资吗?这恐怕是很多投资人对P2P的理解,那就是收益是固定的,保本的收益率能达到15%、12%、10%、8%,有这个收益率当然愿意去投资了,平台在宣传的时候也是如此去表示的,但是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盘子越大越不可能。
当一个盘子足够大的时候,你的投资收益率会趋近于银行的收益率,因为你的收益率是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投资回报率,凭什么你一家企业能够获得超过社会平均的投资回报率?这是很反常的现象。
2、P2P的本质是什么?***没有纯粹的P2P平台,P2P是个人对个人的借贷业务,平台只提供撮合交易,至于利率由双方决定,风险由投资人自己判断,融资方提高必要的资料以供投资人去做判断。这个才是纯粹的P2P平台。
3、***的P2P平台想做银行的事,但是没有银行的命***的P2P平台是想做银行的事情,但是没有银行的命,给投资人固定的收益,这个不就是银行的商业模式吗?但是银行是合法的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同时接受了最严格的资金监管)。
但是P2P一方面要给投资人固定的回报率,一则没有吸收公众存款的资质,他就无法做一个资金池来维持资金的持续流动,另一方面,P2P的成本比银行要高得多了,看看银行给储户的利息才多少个点?看看P2P给投资人的收益是多少个点?
如此之高的资金成本,你还有自己的运营管理成本,这个最起码也需要两三个点吧,刚开始的时候三五个点都很正常,最后你的项目的回报率要达到多少?这个回报率,哪怕是A股最牛***的上市公司都没法持续做到。要是可以做到,谁还苦*** 的做上市公司啊,直接干金融就可以了。
4、P2P的借款人是什么人?利率和信用是挂钩的,信用越好的人就可以获得越低的 利率,信用越差的人对应的利率也越差,能够接受P2P这个利率的人他的信用可想而知,这就意味着他的客户群体是风险最大的一个群体,是主流金融机构吃剩下的。
当经济下行时,收入的波动性更大,对于信用差的人群尤其如此,还款能力也必然降低,这个时候的风险爆发的概率越大。
5、***没有P2P,只有网贷上面讲述了,***没有纯粹的P2P平台,只有网贷,自建资金池、债权转让、期限错配。高昂资金成本面对信用最差的客户,要实现刚性兑付,但是却不能收取过高的利息,最后是支撑不下去的。
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在网贷里面赚钱盈利的,基本就是315报道的那些网络高利贷,套路贷、砍头息、714高炮等模式,利用极其高的利息,在短时间内把借款人榨干,由此来获取牟利。但是社会影响极其***劣。所以必然会被打击。
现存的这种网贷的模式是无法持续的,在监管严厉起来之后,逐步的清退是必然的,未来如果不打破刚性兑付,如果不走纯粹的平台路线,是发展不起来的。但是如果真的打破了刚性兑付,走了纯粹的只提供信息平台的路子,还有多少投资人愿意把钱投进来呢?
市场利率化以来,加上金融管制的放松,网贷雨后春笋的爆发,现在到了逐渐落幕的时候。
未来大范围的打破刚性兑付是一个趋势,对企业和个人都是如此,在这个环境下,有多少投资人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所以从银行逃离出来的资金也会慢慢的再回去。
至于以后某些平台要转型财富管理,这又是另一个话题和模式,在此不赘述,但是有一点财富管理 也不是一般的投资人可以参与的,因为你的承受风险的能力太差,本金太少。
陆金所怎么了?
作者:董云峰
来源:新金融琅琊榜(id:finrank)
本文首发于零壹财经网(01caijing.com)
Fintech前线按:据零壹数据统计,2017年第二季度,陆金所发布的债权转让项目(不包括e享、汇享、变现通)约27.2万笔,交易总额在660亿元左右,平均每天超过3万笔,涉及资金在7.3亿元左右。
7月19日开始,陆金所债权转让项目急剧增多,当天发布项目56616笔,资金总额在11.8亿元左右;20日发布项目达到71885笔,涉及资金高达27.2亿元。债权转让失败率也在同步增加,19-20日分别为5.5%和10.6%,而此前转让成功率一直接近100%。
多事之夏。陆金所,这家估值185亿美元、仅次于蚂蚁金服的新金融独角兽,正在迎来成立6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冲击波。
对于陆金所的员工以及许多投资者来说,这个夜晚很漫长。 凌晨2点46分,在陆金所网站债权转让专区,还有人陆续在发布标的。到目前为止,债权转让专区的产品å页面,总共达到了1077页,每一页10个标的,意味着累计债权转让标的超过了1万个。 作为***平安旗下、国内最知名的互联网理财平台之一,陆金所怎么了? 关于金交所的整顿消息沸腾已久,鉴于陆金所的实力与背景,此前投资者的担忧情绪并不显著。真正对陆金所造成巨大冲击的,始于7月20日下午,一条大意为“监管部门要整治陆金所,在平台投资尽快全部退出”的信息,在网络上疯传。 昨日下午5点50分,陆金所发布公告称,陆金所作为***领先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一直以来坚持严格的风险管理,成立6年至今未有任何客户受到***失。目前,陆金所经营管理一切正常,投资者合法权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然而,目前来看,这条公告还不足以彻底安抚人心。 从去年末招财宝平台上的侨兴债违约风波开始,地方交易所乱象再一次被广泛关注,尤其是互金平台与地方交易所的违规合作问题。(关注本号回复“CDS”,获得《蚂蚁金服的***式CDS游戏》) 在此背景下,2017年7月6日,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一则通知——《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要求违规互联网平台必须在2017年7月15日前,停止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开展涉嫌突破政策红线的违法违规业务的增量,同时,必须妥善化解存量违法违规业务。 还有流言称,刚刚在新加坡宣布成立的陆金所国际平台,在目前“出海”相对敏感的环境下,遇到了麻烦。 眼下,陆金所最好能够明确地告诉投资者,到底发生了什么。除非,它真的遇到了不可言说的重大问题。 一直以来,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上,越是大平台,往往越不透明。正是这种不透明,在遭受某些敏感消息冲击的时候,很可能会将恐慌情绪成倍放大,从而造成更糟糕的结果。 更何况,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监管新号,令市场的神经变得愈发脆弱。 这家新金融独角兽,究竟怎么了? 早在2016年1月,陆金所宣布完成12.16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185亿美元。2016年10月,据第一财经报道,参与陆金所控股IPO的四家投行进场开始尽调,并计划于2017年一季度向港交所递交A1上市申请表。 截止去年末,陆金所控股全年零售端交易量15351.63亿元,期末零售端资产管理规模4383.79亿元,活跃投资用户数740万,机构端交易规模41999.25亿元。 接下来,新金融琅琊榜(id:finrank)将梳理陆金所的最新业务体系、股权架构、最新数据与大事记。 陆金所最新业务体系
自2011年成立以来,陆金所迅速发展壮大,在此期间,它的业务体系与股权架构,不断发生变化。 按照目前最新的架构,陆金所属于陆金所控股旗下。陆金所控股形成了“三所一惠”的业务架构,“三所”为陆金所、前海金交所和重庆金交所,“一惠”即平安普惠。 其中,陆金所旗下相对***的品牌,包括P2P业务陆金服、资管业务陆基金、国际业务陆国际(新加坡)。 因此,广义的陆金所指的是陆金所控股,P2P行业所指的陆金所则是陆金服。 无论从概念还是数据的层面,陆金所应当是支撑陆金所控股估值的核心。 陆金所股权结构 到目前为止,关于陆金所控股,信息披露极少。以下是陆金所的股权结构,而非陆金所控股。
据陆金所网站披露:截至2016年7月31日,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及持股比例如下: 1.上海雄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99.995%):2014年12月10日于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000万元人民币。2.上海惠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0.005%):2014年12月29日于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5万元人民币。 上海雄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有4家股东: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同君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上海兰帮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林芝金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惠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上海雄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在股权比例上,***平安从早期的74.91%,下降到2014年的49.99%,到2016年下降到40%。 ***平安2014年年报曾披露:2013年度,平安集团原持有陆金所、西双版纳金融资产商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西交所)的74.91%股权及75.00%表决权。于2014年度,通过一系列股权转让交易及协议安排,平安集团于陆金所及西交所的表决权减为49.99%,丧失了对陆金所及西交所的控制,但保留对其的重大影响,故其财务报表不再纳入本集团合并范围。 2016年1月,陆金所宣布完成12.16亿美元融资,其中包括B轮投资者9.24亿美元投资和A轮投资者行使认购期权投资的2.92亿美元,融资完成后,陆金所估值达到185亿美元。投资机构包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有限公司、民生商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融资过后,***平安在陆金所的股权比例从原来的47-48%,降至40%左右,仍是最大股东。 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上述融资的主体最终为陆金所控股。 陆金所最新数据 ***平安一季报显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陆金所累计注册用户数3,013万,活跃投资用户数为765万。一季度,陆金所控股零售端交易规模为5,594.09亿元,同比增长83.1%;机构端交易13,839.32亿元,同比增长39.0%。 2017年一季度,包括陆金所、前交所、重金所“三所”的零售资产管理规模达4664.38亿元。在消费金融领域,一季度平安普惠业务管理贷款余额1,891.83亿元,较年初增加29.0%。 据***平安2016年年报,陆金所控股全年零售端交易量15,351.63亿元,期末零售端资产管理规模4,383.79亿元,活跃投资用户数740万,机构端交易规模41,999.25亿元。 陆金所大事记 2011年9月,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简称陆金所,为***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成员,注册资金4亿元人民币。 2012年3月19日,陆金所发布第一款产品。 2012年12月27日,陆金所正式推出个人借款债权转让服务等新功能。 2015年3月,陆金所爆出2.5亿元坏账,因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的借款项目出现问题。 2015年3月17日,平安集团宣布,将平安直通贷款业务、陆金所辖下的P2P小额信用贷款以及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的业务管理团队整合成统一的“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陆金所将纯化为金融资产交易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其非标金融资产集散地的市场作用,构建成一个开放平台。 2015年6月16日,陆金所注册用户规模突破1000万。 2015年7月,陆金所基金频道正式上线。 2015年8月,平安海外控股以19.538亿美元将平安普惠与前交所打包出售给陆金所控股。 2015年8月13日,陆金所和前海征信宣布将联手打造P2P行业的“人民公社”,这是业内首个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互联网投融资服务的P2P开放平台。 2015年9月15日,陆金所披露开放平台战略3.0,并启用新域名lu.com。 2016年1月,陆金所宣布完成12.16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185亿美元。 2016年3月,兴业银行原行长李仁杰出任陆金所董事长。 2016年3月4日,陆金所注册用户突破2000万。 2016年10月,参与陆金所控股IPO的四家投行进场开始尽调,并计划于明年一季度向港交所递交A1上市申请表。 2016年12月,陆金所宣布将P2P业务转移到新成立的陆金服平台。 2017年3月,平安集团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陆金所控股完成了对普惠金融业务和重金所业务的重组,形成旗下陆金所、重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三所一惠”战略布*,全面布*财富管理、机构间交易和消费金融领域。2017年7月17日,陆金所旗下陆国际金融资产交易所(新加坡)有限公司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MAS)原则性批准资本市场服务牌照,正式在新加坡开业。
银行坏账是什么意思
不同金融机构的坏账率控制在什么范围?银行官方是1.67%。按照行业通行的90天逾期率,陆金所在1.5%以下,转化成年化坏账率在5%-6%。***提高了对大型国有银行的限制条件,要求国内5家最大银行在财务重组之后,应将不良贷款比例持续控制在...
陆金所怎么了?
本文首发于零壹财经
作者:董云峰来源:新金融琅琊榜(id:finrank)
多事之夏。陆金所,这家估值185亿美元、仅次于蚂蚁金服的新金融独角兽,正在迎来成立6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冲击波。对于陆金所的员工以及许多投资者来说,这个夜晚很漫长。凌晨2点46分,在陆金所网站债权转让专区,还有人陆续在发布标的。到目前为止,债权转让专区的产品页面,总共达到了1077页,每一页10个标的,意味着累计债权转让标的超过了1万个。作为***平安旗下、国内最知名的互联网理财平台之一,陆金所怎么了?关于金交所的整顿消息沸腾已久,鉴于陆金所的实力与背景,此前投资者的担忧情绪并不显著。真正对陆金所造成巨大冲击的,始于7月20日下午,一条大意为“监管部门要整治陆金所,在平台投资尽快全部退出”的信息,在网络上疯传。昨日下午5点50分,陆金所发布公告称,陆金所作为***领先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一直以来坚持严格的风险管理,成立6年至今未有任何客户受到***失。目前,陆金所经营管理一切正常,投资者合法权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然而,目前来看,这条公告还不足以彻底安抚人心。从去年末招财宝平台上的侨兴债违约风波开始,地方交易所乱象再一次被广泛关注,尤其是互金平台与地方交易所的违规合作问题。(关注本号回复“CDS”,获得《蚂蚁金服的***式CDS游戏》)在此背景下,2017年7月6日,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一则通知——《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要求违规互联网平台必须在2017年7月15日前,停止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开展涉嫌突破政策红线的违法违规业务的增量,同时,必须妥善化解存量违法违规业务。还有流言称,刚刚在新加坡宣布成立的陆金所国际平台,在目前“出海”相对敏感的环境下,遇到了麻烦。眼下,陆金所最好能够明确地告诉投资者,到底发生了什么。除非,它真的遇到了不可言说的重大问题。一直以来,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上,越是大平台,往往越不透明。正是这种不透明,在遭受某些敏感消息冲击的时候,很可能会将恐慌情绪成倍放大,从而造成更糟糕的结果。更何况,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监管新号,令市场的神经变得愈发脆弱。这家新金融独角兽,究竟怎么了?早在2016年1月,陆金所宣布完成12.16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185亿美元。2016年10月,据第一财经报道,参与陆金所控股IPO的四家投行进场开始尽调,并计划于2017年一季度向港交所递交A1上市申请表。截止去年末,陆金所控股全年零售端交易量15351.63亿元,期末零售端资产管理规模4383.79亿元,活跃投资用户数740万,机构端交易规模41999.25亿元。接下来,新金融琅琊榜将梳理陆金所的最新业务体系、股权架构、最新数据与大事记。陆金所最新业务体系
自2011年成立以来,陆金所迅速发展壮大,在此期间,它的业务体系与股权架构,不断发生变化。按照目前最新的架构,陆金所属于陆金所控股旗下。陆金所控股形成了“三所一惠”的业务架构,“三所”为陆金所、前海金交所和重庆金交所,“一惠”即平安普惠。其中,陆金所旗下相对***的品牌,包括P2P业务陆金服、资管业务陆基金、国际业务陆国际(新加坡)。因此,广义的陆金所指的是陆金所控股,P2P行业所指的陆金所则是陆金服。无论从概念还是数据的层面,陆金所应当是支撑陆金所控股估值的核心。陆金所股权结构到目前为止,关于陆金所控股,信息披露极少。以下是陆金所的股权结构,而非陆金所控股。
据陆金所网站披露:截至2016年7月31日,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及持股比例如下: 1.上海雄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99.995%):2014年12月10日于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000万元人民币。2.上海惠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0.005%):2014年12月29日于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5万元人民币。上海雄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有4家股东: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同君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上海兰帮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林芝金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惠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上海雄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股权比例上,***平安从早期的74.91%,下降到2014年的49.99%,到2016年下降到40%。***平安2014年年报曾披露:2013年度,平安集团原持有陆金所、西双版纳金融资产商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西交所)的74.91%股权及75.00%表决权。于2014年度,通过一系列股权转让交易及协议安排,平安集团于陆金所及西交所的表决权减为49.99%,丧失了对陆金所及西交所的控制,但保留对其的重大影响,故其财务报表不再纳入本集团合并范围。2016年1月,陆金所宣布完成12.16亿美元融资,其中包括B轮投资者9.24亿美元投资和A轮投资者行使认购期权投资的2.92亿美元,融资完成后,陆金所估值达到185亿美元。投资机构包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有限公司、民生商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融资过后,***平安在陆金所的股权比例从原来的47-48%,降至40%左右,仍是最大股东。陆金所最新数据***平安一季报显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陆金所累计注册用户数3,013万,活跃投资用户数为765万。一季度,陆金所控股零售端交易规模为5,594.09亿元,同比增长83.1%;机构端交易13,839.32亿元,同比增长39.0%。2017年一季度,包括陆金所、前交所、重金所“三所”的零售资产管理规模达4664.38亿元。在消费金融领域,一季度平安普惠业务管理贷款余额1,891.83亿元,较年初增加29.0%。据***平安2016年年报,陆金所控股全年零售端交易量15,351.63亿元,期末零售端资产管理规模4,383.79亿元,活跃投资用户数740万,机构端交易规模41,999.25亿元。陆金所大事记2011年9月,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简称陆金所,为***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成员,注册资金4亿元人民币。2012年3月19日,陆金所发布第一款产品。2012年12月27日,陆金所正式推出个人借款债权转让服务等新功能。2015年3月,陆金所爆出2.5亿元坏账,因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的借款项目出现问题。2015年3月17日,平安集团宣布,将平安直通贷款业务、陆金所辖下的P2P小额信用贷款以及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的业务管理团队整合成统一的“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陆金所将纯化为金融资产交易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其非标金融资产集散地的市场作用,构建成一个开放平台。2015年6月16日,陆金所注册用户规模突破1000万。2015年7月,陆金所基金频道正式上线。2015年8月,平安海外控股以19.538亿美元将平安普惠与前交所打包出售给陆金所控股。2015年8月13日,陆金所和前海征信宣布将联手打造P2P行业的“人民公社”,这是业内首个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互联网投融资服务的P2P开放平台。2015年9月15日,陆金所披露开放平台战略3.0,并启用新域名lu.com。2016年1月,陆金所宣布完成12.16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185亿美元。2016年3月,兴业银行原行长李仁杰出任陆金所董事长。2016年3月4日,陆金所注册用户突破2000万。2016年10月,参与陆金所控股IPO的四家投行进场开始尽调,并计划于明年一季度向港交所递交A1上市申请表。2016年12月,陆金所宣布将P2P业务转移到新成立的陆金服平台。2017年3月,平安集团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陆金所控股完成了对普惠金融业务和重金所业务的重组,形成旗下陆金所、重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三所一惠”战略布*,全面布*财富管理、机构间交易和消费金融领域。2017年7月17日,陆金所旗下陆国际金融资产交易所(新加坡)有限公司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MAS)原则性批准资本市场服务牌照,正式在新加坡开业。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欢迎您来中德双元制培训班
《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实务学习深造
▌介绍:
中德双元制金牌《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实务型系统养成培训,全国首创,中民金服独家培训,以崭新的教学教育理念,理论+实践的教学宗旨,优秀的中外师资队伍,出现在培训机构的前沿。背
▌背景:
时常听到总裁们的叹息,年薪在十万的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多如牛毛,而要找一位年薪在三十万以上的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太难找了。也时常有老总委托我们推荐好的董事会秘书和财务总监,何为好?难以判断,参差不齐。目前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多如牛毛,一般都是纯理论加案列的讲课,没有实践操作。学员们到处赶场子培训,花费了不少精力物力,到头来还是一头雾水,遇到问题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无处下手。
在市场的需求,学员和老总的催促下,我们花费了整整二年的时间,由赵政伟赵董事长(著名律师,法律博士生)亲自带队走出国门,去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双元制教学***进行考察研究,深入德国大学、技术学校学习,组织德国留学生一起探究,翻译出德国双元制教育大纲,依据德国双元制教学理论,依据市场上对年薪在三十万以上的董事会秘书的要求,设计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务课程,让学员边学理论知识,边实践操作,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员学有所成,走出校门就能***担当起年薪在三十万以上的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的职位。
▌亮点:
董秘、财务总监实务培训是全国唯一一家中德双元制教学,国内首创全新设计,中民金服独家教学,教出最懂投行的你,驾熟就轻于投行圈,游刃有余董秘职位,一流专家担任教学,理论实践同时进行,学制二年上课地址苏州大学,外籍教师请进苏大,游学德国大学课堂。首届班主任由赵政伟赵律师亲自担任,学业未成不予毕业,一旦毕业就能***担任起年薪在三十万以上的董事会秘书职位。入学要求老总推荐或有志向担任董事会秘书的优先录取。
▌个人报名优惠:
推荐企业作为学习实践基地
推荐企业就业
▌咨询报名:
??高端《财务总监》系统养成学习将于2017年9月1日正式开学
??高端《董事会秘书》系统养成学习将于2017年9月1日正式开学,个人报名优惠:推荐企业作为学习实践基地,推荐企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