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低价增发什么意思(173只股票跌破增发价的意义)
173只股票跌破增发价的意义
据新媒体“数据宝”统计,截至10月10日,近一年以来已实施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共445家,其中股价跌破定增发行价的有173家,占比约38.87%。这173家公司中,主板51家,中小板68家,创业板54家。
将10月10日的收盘价与增发价相比较,有116只个股折价率超过10%,61只折价更是超过20%。其中折价幅度排名居前的分别是三维丝(300056)折价46%;大富科技(300134)折价40%,蓝色光标(300058)与城投控股(600649)折价36%。
近一年以来部分严重跌破定增价格股票一览
代码
简称
实施日期
增发价(元)
最新收盘价(元)
折价率(%)
300056
三维丝
2016.11.11
17.71
9.54
-46
300058
蓝色光标
2017.02.21
12.21
7.88
-36
300134
大富科技
2016.10.12
30.63
18.53
-40
300235
方直科技
2017.03.24
25.30
16.65
-34
600649
城投控股
2016.12.23
15.50
10.01
-36
300430
诚益通
2017.03.23
53.08
37.12
-30
000066
***长城
2017.01.17
13.04
8.85
-32
002170
芭田股份
2016.10.18
12.06
7.91
-34
000555
神州信息
2016.12.28
25.26
16.73
-34
002605
姚记扑克
2016.11.24
18.86
13.01
-31
300465
高伟达
2016.12.06
15.91
11.34
-29
002235
安妮股份
2016.11.10
17.91
12.30
-31
300369
绿盟科技
2017.04.19
30.34
10.76
-29
002654
万润科技
2017.01.23
13.47
9.09
-33
300449
汉邦高科
2017.09.15
40.02
27.93
-30
002303
美盈森
2016.11.11
12.58
8.87
-29
300282
汇冠股份
2017.03.02
29.50
20.38
-31
600289
亿阳信通
2016.10.11
17.07
11.59
-32
300352
北信源
2016.11.07
18.98
5.41
-29
300248
新开普
2016.11.30
25.00
17.59
-30
300367
东方网力
2016.11.09
24.50
17.92
-27
300161
华中数控
2017.01.11
26.75
19.32
-28
002429
兆驰股份
2016.11.04
12.28
3.60
-27
002169
智光电气
2016.10.12
19.50
7.07
-27
300537
广信材料
2017.07.05
27.86
20.59
-26
300012
华测检测
2016.10.17
12.86
4.72
-27
300161
华中数控
2016.12.29
26.36
20.38
-23
300282
汇冠股份
2017.04.25
28.30
20.38
-23
002150
通润装备
2016.11.03
15.95
11.53
-28
300425
环能科技
2017.01.05
31.33
11.36
-28
300319
麦捷科技
2016.12.26
39.00
9.55
-28
300252
金信诺
2016.10.28
33.35
23.60
-29
300247
乐金健康
2016.12.02
9.09
6.86
-25
300199
翰宇*业
2016.10.11
23.30
17.38
-25
300414
中光防雷
2017.03.20
34.00
24.78
-27
600257
大湖股份
2016.10.14
10.15
7.40
-27
300451
创业软件
2017.01.23
39.37
30.50
-23
001896
豫能控股
2017.04.26
8.66
6.54
-24
002488
金固股份
2017.04.19
16.53
12.63
-24
603558
健盛集团
2017.08.31
21.67
16.40
-24
600336
澳柯玛
2016.12.29
7.88
6.01
-24
300430
诚益通
2017.04.18
46.94
37.13
-21
002740
爱迪尔
2016.12.23
13.29
9.84
-26
300213
佳讯飞鸿
2016.11.01
25.70
9.77
-25
002298
中电鑫龙
2016.10.12
14.78
11.30
-24
002752
昇兴股份
2017.03.28
18.52
11.09
-24
002712
思美传媒
2017.03.17
28.95
23.26
-20
600986
科达股份
2017.04.27
16.14
12.64
-22
600312
平高电气
2016.11.04
16.05
11.98
-25
注:最新收盘价是指2017年10月10日的收盘价格
1、 为什么这么多股票破增?
当然是行情不好。以前的定向增发就是捡钱,现在不同了,管理层收紧了口子,使得很多业绩不好公司的乱七八糟的定增项目都不被市场认可了,大家不再盲目地参与炒作,所以股价一蹶不振,把大股东与参与定增的大户悉数套牢。
2、 定增是怎么弄的?
上市公司定增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董事会预案阶段、发审委核准阶段、定增实施阶段和定增解禁阶段。
统计历年的情况可以发现,定增实施后出现破发的占比最高,达40.00%,而且在市场下跌时,破发次数会相对较高。单个定增出现2-5次破发的情况比较多,破发案例的持续时间大部分为1-5天,即出现破发后,大部分股票价格会在短期内回补至发行价格以上。破发案例以小幅破发为主,0-5%幅度的破发占比较高。
根据以上的统计,我国A股市场定增出现破发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如果在预案阶段发生破发,定增的认购方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增持以更低的价格获得相应股份,必然导致发行失败。因此,上市公司为了保证增发的顺利实施,通常会抬升股价。而在实施阶段发生破发时,上市公司为了保护增发认购方的利益,有拉升股价的动力。所以,一旦定增出现破发,会催生一定的投资机会。
据统计,2007-2008年实施的增发破发最严重,其次为2010-2012年。而定增股破发后大概率回补且回补幅度大于30%的概率过半,回补幅度大于10%的概率超八成。
3、破增对散户有什么意义?
跌破增发价的定增股一度被认为是市场的另一个价值洼地,不仅意味着中小投资者可以以低于大股东、机构投资者的价格买到更便宜的股票,而且不受定向增发锁定期限(多为12个月内,大股东认购部分为36个月)限制。
一直以来,参与定向增发通常被视为最稳定的投资方式之一,所以总是被机构、大股东抢先。只有在破增后散户才有相对于大户的平等地位来买到这些股份。
以前不少定增项目实际上是有上市公司兜底的。今年以来的减持新规出台,拉长了定增资金的退出周期,机构参与定增的热情骤降,兜底条件也随之水涨船高。一些资质不太好的上市公司定增兜底条件甚至达到了8%的前端保底利率和30%-50%的后端分成。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市公司有足够的动力通过提升业绩、市值管理等方式来支撑股价。
一言之,破增催生了散户的投机机会。
4、破增后散户应当怎么玩?
一般来说,定向增发会给二级市场股价带来正面效应,但由于市场行情不断变化,在定向增发实施的不同阶段也会出现一些公司股价跌破定增发行价的情况,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以低于定向增发的价格买入这类股票。对参与定向增发认购的大股东、大股东关联方、机构投资者来说,在定向增发股份解禁期接近时,一般会尽力拉升股价,从而不至于使投资贬值。此外,对于正在实施定向增发的一些“破发”股,为了保证增发的正常进行,上市公司一般也会尽力维稳股价。因此,对投资者来说,不管是已经完成定向增发的“破发”股还是正在实施中的“破发”股,都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
通过对破发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相对于无大股东参与的股票,大股东参与的股票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但持仓时间略长;相对于1年锁定期的股票,3年锁定期的股票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但持仓时间略长;定增股票市值越小破发收益率越好且持仓时间也越短;增发比例越高破发收益率越高,但同时持仓时间越长;距离接近日越远,越可以获得更高的破发收益率但持仓时间也略长,而距离解禁日越近,仍可获得一定破发收益率,同时持仓时间较短。
是不是看得头昏脑涨?
简言之,从破增的股票里面找好公司,尤其是大股东参与定增的,就有较大地获利机会。
当前大盘不是出于上攻的环境下,需要更多的结合基本面来分析,仅靠破发这一指标来判断该股票是否处于价值洼地是远远不够的,说到底市场更关注盈利而非估值。
首先要选取优质标的,所属行业景气程度要相对较高。其次,应选取内生增长确定性较强,定增融资是为了加强护城河的个股。第三要注意估值和业绩要匹配,关注低估值等个股。
5、举个例子
300199
翰宇*业
2016.10.11
23.30
17.38
-25
瀚宇*业(300199)于2016年10月11日完成定向增发,增发价为23.3元,现价17.38元,折价率25%。
仔细研究该公司的基本面:
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下半年会增长更快。资产负债率也很低。
三费除营业费用增长较多外,都很正常。
估值也很正常。
另外,公司作为国内多肽类*物龙头,近年来不断推动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建立起完整的多肽类*物的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并且形成了原料*、制剂、给*器械综合一体化的竞争优势;通过原料*参与国际竞争,并积极布*制剂出口,国内外同步推进。
多肽类制剂:多肽类特色专科*企,新一轮行业洗牌中有望突破。
核心品种:特利加压素、卡贝缩宫素等竞争格*良好,作为特色专科*物应用于临床一线用*,招标受益;特利加压素、依替巴肽纳入17版医保目录有助于加速产品销售有望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抢占市场。
制剂出口:建立起完整的制剂研发、申报、生产体系,爱啡肽已递交***ADNA申请,格拉替雷、利拉鲁肽在研。
研发:布*缓控释及多肽类制剂等高壁垒产品,8个缓控释品种BE试验进行中;利拉鲁肽注射剂、艾赛那肽注射剂等6个多肽类制剂已申报生产;西曲瑞克纳入优先审评,有望首仿,持续投入保证长期发展。
综上所述,该股具有一定的价值。
P.S.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支持原创 长按赞赏
赞不赞赏无所谓
点赞转发才最配
股票上的增发价是什么意思?
一般为股东大会通过增发后的20个交易日的股票均价。
一文看懂啥是“配股”
很多新手股民可能都看过“配股”这个词,但是却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到底配股、送股、增发,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
要详细的了解配股,分红送股,增发的区别,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这三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
配股的定义:上市公司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依据有关规定和相应程序,旨在向原股东进一步发行新股、筹集资金的行为。按照惯例,公司配股时新股的认购权按照原有股权比例在原股东之间分配,即原股东拥有优先认购权。(配股不增加新股东,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增发:是指上市公司为了再融资而再次发行股票的行为。(增加新的股东,股东持股比例变化)增发可以分为面向特定机构的定向增发,面向所有普通股民的不定向增发这两种。牛市里做定增一般有助于股价上涨,而熊市则相反,定增可能反而造成股价下跌。
送股:送股是上市公司将本年的利润留在公司里,发放股票作为红利,送股后,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总额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总股本增大了,同时每股净资产降低了,股价也相应降低。
而配股并不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上,只要股东情愿,即使上市公司的经营发生亏***也可以配股,上市公司是索取者,股东是是付出者。股东追加投资,股份公司得到资金以充实资本。配股后虽然股东持有的股票增多了,但它不是公司给股民投资的回报,而是追加投资后的一种凭证。
关于这三者的区别,举个例子:你去快餐店买汉堡,原价10块钱一个。那么配股就是10块钱的基础上,再加5块给你多配一个汉堡。如果你愿意买,实际上就是15块买了2个汉堡,即单价7.5元购入汉堡。如果你不配,那就比人家多花了2.5买一个汉堡。
而送股就是你花10块钱买一个汉堡,然后人家买一赠一再送你一个汉堡。最后是增发,这家快餐店本来一天只卖一百个汉堡。为了多回笼现金做活动,某天做了两百个汉堡,然后打折,每个汉堡7块5毛单价卖给你。
为什么很多股民会将配股误理解为分红呢?这是***股市和股民尚不成熟所致,极大地刺激着百姓入市投机的热情,而上市公司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低价向老股东配售新股,一方面壮大了公司的资金实力,且也满足了股民对低价股票的渴求。实际上配股、送股、增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仅针对我们散户来说,相对而言较好的消息是送股,其次是在牛市增发,最后才是配股。而配股很多时候实际上对散户而言,是一场灾难。因为参加配股后,感觉好像自己手里的股票增加了,可是除权后实际上每股价格降低了,你等于加了仓却没亏没赚;而一旦你放弃配股,除权后你将直接亏***,被放弃认购的配股将被承销商以低价拿走,获得暴利。所以配股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如果看好股价未来趋势,你就认购配股。如果不看好,一定要在发行股权登记日之前卖出该股票,否则停牌之后你将直接造成***失。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关于某证券的这条刷屏新闻。3月27日晚间某证券公布了配股发行说明书,公司拟以3月29日收盘后总股本27.96亿股为基数,按每10股配售2.6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可配售股份总额为7.27亿股,配股价格为6.87元/股。简单来说,股民假如持有1000股的某证券,就有权利以6.87元的价格认购260股。但配股结束后股价需要除权,截至3月29日收盘,某证券股价报收于18.28元/股,估算下来,公司配股发行除权后的股价约为15.93元。因此配股结束后,某证券的股价自动变成15.93元,股民如果认购,等于加仓不赚不赔,但如果放弃认购,股民将亏***14%,被放弃认购的配股将被承销商以6.87元的价格拿走,获得132%的暴利。
-END-
点文末右下方“在看”,将本文推荐给更多的人! 感谢阅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近期热门精选:
【我和我的祖国】原型故事让人泪目,这些股票要赚翻
【中概股】白宫放狠招,考虑将中概股除牌,却被纳斯达克“打脸”
【弹劾事件】刚刚特黄毛高调反击,更有财政部连发大消息
【股市段子】如何轻松年入百万
更多精彩请关注:
股市箴经
股市早播
大作手股市奇兵
旺财钱线
股票入门
股票回购背后的真正含义你都懂了吗?
引言:巴菲特在1984年的致股东信中,详细分析了他重仓的几家公司的投资情况,并说:在判断是否应将盈余保留在公司时,股东不应该只是单纯比较增加的资本创造的边际盈余,因为这种关系会被核心业务的现况所扭曲。许多表面上持续缴出好业绩的公司事实上把大部分的资金投注在不具竞争力的事业之上。只是前者掩盖住后者惨不忍睹的失败。虽然管理层一再强调他们已从前一次挫败中学到了经验,但同时又在物色下一次失败的机会。这种情况下,股东们最好把钱包看紧,只留下必要的资金以扩充高报酬的事业,剩下的部分要么就发还给股东,要么就用来回购公司股份。
为了说明股票回购引发的讨论热潮,我们来看看过去两周出现在新闻中的两件事。在第一个新闻案例中,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NorfolkSouthern)的批评者指出,该公司的股票回购行为是造成刹车失灵和***坏的直接原因,因为在俄亥俄州,诺福克南方公司运营的火车发生了一起可怕的化学品运输车脱轨事故。而在第二篇新闻报道中,沃伦•巴菲特使用了一些言辞激烈的语言来形容那些反对回购股票的人,称他们为“经济文盲”和“能言善辩的煽动家”。接着让我们回溯到去年的通货膨胀抑制法案,股票回购被明确地定义为征税目标,理由是它们正在***害***企业。
而达摩大师认为,关于回购,有一些合理的问题值得提出,但他认为,无论是回购的批评者还是捍卫者,似乎都不明白为什么回购的使用量激增,也不明白回购对股东、企业和经济的深层影响。为了理解股息政策在经营企业的大背景下适用于什么情况,可以考虑以下对公司财务状况的描述,其中企业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被分为三个部分——投资、融资和派息,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来管理其职责范围内的决策。
在今年对2023年的第五次数据更新中,达摩大师重点介绍了投资原则,即企业只有在预期收益高于要求回报率的情况下才应该投资于该项目/扩张资产,并提供了证据表明,使用资本回报率(ROC)作为合理回报的参照标准,并将资本成本(WACC)作为预期回报率的衡量标准,全球70%的公司在2022年达不到预期目标。在他第六次更新数据时,他研究了决定企业借款规模的权衡之策,即企业借款的税收优惠与企业破产成本之间的权衡,但同时注意到,企业往往出于虚幻的原因、出于模仿或惰性跟随而选择借钱。而关于分红/回购的原则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它建立在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上,那就是如果一家公司无法找到回报达到其最低要求门槛的投资,它就应该把现金返还给该公司的所有者。在这种背景下,股息就像投资和融资决策一样,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将支付股息的公司视为失败的观点在他看来很奇怪,因为农民种地是为了收获,我们创业是因为我们计划最终从他们那里获得现金流。按照逻辑顺序,股息应该是企业业务序列的最后一步,因为它们代表剩余现金流。按照这个顺序,企业将首先做出投资决定,同时或紧接着做出融资决定,如果有任何剩余现金流,可以以股息或股票回购的形式支付给股东,或作为现金持有,以抵御外来冲击或用于未来几年的投资。
但在实践中,特别是当公司觉得他们必须分红时,要么是因为他们有这样做的历史(惯性),要么是因为他们的同行中其他人都在分红(模仿主义),分红决策就开始了这个一系列动作,从而最终扭曲了随后的投资和融资决策。因此,一个选择超出合理派息范围的公司,最终要么拒绝它本应投资的未来增值项目,要么借入了超出其负担能力的资金,这种不正常的股息动作如下所述:在这个不正常的分红世界里,一些公司会支付远远超过他们应该支付的股息,长期来看,由于未能及时投资到对公司增值的项目,这种行为必将最终伤害到那些他们认为可以从慷慨的股息中受益的股东。
在讨论不正常的股息时,达摩大师认为一些公司支付的股息远远超过了他们应该支付的股息,但这一说法表明,你或许可以衡量“合理正确”的股息应该是多少。在本节中,他将说明,这种衡量方法不仅存在,而且很容易从任何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计算出来。考虑潜在股息最直观的方法是将其视为满足所有可能的商业需求(税收、再投资、债务支付等)后剩余的现金流。实际上,它是留给所有者的现金。由此定义,你可以从任何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上列出的成分中计算出这种潜在的红利。
请注意,你从净收入开始(因为你关注的是股权投资者),加上非现金费用(最明显的是折旧和摊销,但也包括其他非现金费用),扣除净资本支出(包括收购)和非现金营运资本的变化(营运资本增加减少现金流,营运资本减少则增加现金流)。最后一个调整是债务支付,因为偿还债务是现金流出,但筹集新债务是现金流入,债务净效应可以增加潜在股息(对于正在增加债务的公司)或减少潜在股息(对于正在偿还债务的公司)。
深入研究细节,你可以看到,一家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可能是负的,要么是因为它是一家亏***公司(你从净亏***开始计算),要么是因为它正在进行大量的再投资(资本支出远远超过折旧或营运资本的大幅增加)。这家公司显然没有能力支付股息,如果它之前没有现金余额来弥补股权现金流的赤字,它将不得不筹集新的股本(通过向市场发行股票)。
大家可能已经厌倦了达摩大师用公司生命周期来说明公司财务政策的背景,但要理解为什么不同公司采取的股息政策不同,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
年轻的公司不太可能向股东返还现金,因为他们不仅更有可能亏***,而且还因为他们有大量的再投资需求(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来促进未来的增长,从而导致负的股权自由现金流。随着公司向成长型公司转型,它们可能会赚钱,但在增长的高峰期,由于再投资需求,它们将继续拥有负的自由现金流。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盈利能力改善,流向股本的自由现金流将转为正值,使这些公司有能力返还现金。不过,在最初阶段,它们可能会有所收敛,希望恢复过去的增长势头,而这将导致现金余额增加。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已经老了,企业将开始返还更多现金,而随着企业的衰落,现金返还将加速,因为企业会收缩和清算自己。
当然,读者是持怀疑态度的,达摩大师相信我们也能想出与这个生命周期理论相矛盾的轶事证据,他也能,但最终测试应该是以数据说话,看看是否有支持它的证据。2023年初,达摩大师根据公司成立时间(从成立之年到2022年),将全球所有上市公司按最年轻和最老旧的顺序分为十等分位数,并研究了每组内的自由现金流和现金回报。
正如你所看到的,市场上最年轻的公司是最不可能向股东返还现金的,但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这样做,因为他们也是最有可能亏***的,而且当前自由现金流为负。随着公司的成长,它们更有可能赚钱,有可能支付股息(有了正的股权现金流),并以股息或回购的形式返还现金。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上市公司向股东返还现金的渠道只有一种,那就是分红。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公司才开始使用第二种选择,即通过回购股票来返还现金,正如大家将在本节中看到的,它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不仅是***公司,而且越来越多地成为世界各地上市公司返还现金的主要工具。
在股票回购热潮过去40年里,通过研究值得强调的数据,我们可以提取出足够多的事实。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已大幅从派发股息转向回购,这是它们现金回报的主要方式,而世界其他地区的企业也开始效仿。第二,促使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一些公司认识到,即使是最成熟的公司,盈利也变得更加不稳定,而发放和支付股息可能会让公司陷入困境。第三,虽然股东从股票回购中获得了很多税收优惠,而不是股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税收差异已经缩小,甚至可能消失。
1984年,达摩大师第一次上公司财务课,当时,公司几乎所有返还给股东的现金都以股息的形式出现,股票回购并不常见。在下面的图表中,你可以看到现金回报行为在过去四十年中是如何变化的,趋势线是不可否认的。
股票回购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开始,到1988年,股票回购约占公司返还给股东现金总额的三分之一。1998年,在***企业历史上,股票回购首次超过了股息。直到2021年,股票回购占返还给股东的现金总额的近三分之二。简而言之,***企业返还现金的默认机制已变成了回购,而非股息。为了避免你开始认为回购是以***为中心的现象,看看2022年按地区划分的全球股息和回购总量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股票回购其中的领导者,大约有64%的现金返还是通过股票回购形式来实现的,但***、加拿大、***和欧洲也有三分之一或更多的现金返还是通过回购来实现的,而不是分红。在新兴市场地区中,拉丁美洲的现金回购回报率最高,达到26.90%,印度和***仍是新兴的股票回购市场。从***开始的股票回购显然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因此任何对其增长的解释都必须是全球性的。
如果你认同将自由现金流转换为股票回购是一种潜在的现金回报,那么公司就面临着支付股息和回购股票之间的选择,乍一看,这两种做法对公司的影响是完全相同的。在这两种情况下,支付的现金数量相同,对股本的理论影响是相同的(无论是账面价值还是市场价值),公司的运营保持不变。理解为什么公司会选择其中一种而不是另一种的关键是,首先要认识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股息是有粘性的,即,派息一旦开始和设定,公司很难在不引起股东反感的情况下暂停或削减股息,正如这张图表所示,它观察了***公司每年增加、减少或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股息比例。
请注意,保持股息不变的公司的数量超过了每年改变股息的公司,当公司改变股息时,它们更有可能增加而不是减少股息。该图的显著特征是,即使在2008年和2020年这样的危机年份,增加派息的公司也多于削减派息的公司,这证明了它的粘性。相比之下,如果回馈股东的情况发生变化,企业更愿意也更有可能重新考虑回购,并大幅削减或暂停回购,这使得回购成为一种灵活得多的现金返还方式。
从核心角度来看,这种灵活性是转向股票回购的核心,尤其是在越来越少的公司有信心在未来提供稳定和可预测的收益的情况下,有些是因为全球化消除了本地市场优势,有些是因为他们的业务正在被打乱。确实,有一种股息,即特别股息,可能会提供同样的灵活性,随着**针对公司回购股票进行惩罚或征收更高的税收,这种股息的使用是否会增加,这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从股东的角度来看,股息和回购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后果,这可能会影响他们更喜欢哪种选择。股息在支付期间产生应税收入,纳税人很少或根本没有办法延迟或逃避纳税。回购给了投资者一个选择,那些选择卖回他们的股票的人获得了已实现的资本利得,这将按照资本利得税率征税,或者不卖回股票,产生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这将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而当股票出售时才征税。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股息在***被视为普通收入征税,税率远高于资本利得。
虽然上个世纪的税收优惠差异经常被认为是回购增加的原因,但请注意,在1980年之前(股息基本上占主导地位)到1980年后(回购开始流行),税收差距甚至更大。在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至少在***,股息和回购的税率是相同的,从2003年的15%上升到2011年的23.8%(20%的资本利得率+对所有收入征收3.8%的医疗保险税),从而消除了股息和已实现资本利得之间的很大一部分股东税负差异。然而,股东仍然可以从未实现的资本利得中获益,这些资本利得可以结转到未来的税收优惠年度,甚至可以作为免税收益在遗产中传递。
直到去年,支付股息或回购股票对公司的税收影响没有区别,但2022年的《通货膨胀降低法案》对回购股票征收1%的税率,因此对回购股票而不是支付股息的公司至少产生了边际额外成本。如果回购税的唯一目标是增加税收收入,达摩大师对此没有意见,因为它将有助于缩小财政预算缺口,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为了通过诱导公司不回购股票或更多地投资于企业来改变公司行为,这是错误的,而且是无效的。
有关回购的虚构故事很普遍,其背后的原因既有意识形态上的蒙蔽,也有未能真正理解企业是什么,以及管理层如何经营企业的原因。首先,回购可以增加或减少企业的价值,回购的支持者认为是前者(创造价值),而回购的批评者则认为是后者(削弱价值)。他们都错了,因为回购只能重新分配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第二,债务融资推动了股票回购的激增,即杠杆过高的公司迎合贪婪的短期股东。第三种观点认为,回购对经济不利,因为用于回购的现金没有被投资回企业,而后者更有利于经济增长。最后一个理由是,***企业的大规模回购代表着从员工和客户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手中拿走了很多现金,因此是不公平的。
第一,企业的价值来自于其所投资资金和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因此,无论是股息还是回购,现金返还行为本身都不能创造或破坏价值。的确,派息和回购的融资方式或对投资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价值效应,但这些价值效应并非来自现金回报本身,而是来自公司在投资和融资功能的失调。下图展示了为派息和股票回购提供资金的方式对公司价值影响的途径。
其中的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常识。虽然回购或股息本身不会影响价值,但它的融资方式和它所取代的投资项目可以决定公司价值是增加还是减少。
杠杆效应:如果一家公司已经处于正确的债务组合,选择增加债务来支付股息或回购股票,它会通过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和违约风险来最终***害其价值。然而,杠杆率低的公司,即债务太少的公司,可能能够通过借钱来为现金回报提供资金从而来增加其公司价值,而增加的价值则来自税法对债务的倾斜(税收优惠)。
投资效应:如果一家公司有过剩的增值项目,它可以接受,但一旦它选择不接受这些增值项目,以便能够支付股息或回购股票,这实际上是在***害公司的价值。出于同样的原因,一家经营状况不佳、正在努力降低资本成本的公司,将通过将本应投资于不良项目的现金直接返还给股东,从而获得价值(避免了因为投资不良项目引发的未来潜在巨额亏***)。
最后,有一部分公司回购股票,不是为了减少股本和股票数量,而是为了弥补股权激励(期权授予)所需的股份。因此,当管理层股票期权被行使时,这些公司不会发行新股和稀释现有股东的所有权,而是用回购的股票来覆盖这些行使权。这样做的价值效应相当于股票回购,因为不需要每年增发股票来覆盖相应的期权行使,而是通过降低与行权数量相同的目标股票数量。
股息和股票回购会产生相反的影响。股息是支付给所有股东的,因此不能使公司的一组股东比另一组更好或更差。但股票回购是有选择性的,因为只有那些卖出股票的股东才能获得公司进行股票回购的价格,而且他们有可能重新分配公司价值。例如,一家公司以相对于其内在价值过高的价格回购当下的股票,实际上是在将价值从现有公司股东手中重新分配给那些出售公司股票的股东。相比之下,一家公司以相对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低价回购股票,是在将价值从出售公司股票的股东手中重新分配给那些继续持有该公司股票的股东。这是沃伦·巴菲特捍卫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回购作为一种工具的核心手段,因为他补充了一个股票回购的约束条件,即只有在回购价格低于公司内在价值的情况下,公司的回购才会继续,他的假设前提是巴菲特确实比市场参与者更了解他的公司的内在价值。确实,一些公司在高位价格回购股票,但如果这是你反对回购的原因,作为公司股东,有一个更好的简单办法,那就是只要把你手头现有的股票卖回去,在再分配游戏中站在正确的那一边就避免了公司决策的失误!
第二,债务融资推动了股票回购的激增
正如在本节的导言中所指出的,一家公司如果借入自己无力偿还的资金来回购股票,不仅会***害公司的价值,还会危及公司的生存。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股票回购的批评者争辩说,回购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债务来筹集的,他们举了一些遵循这种脚本的公司的轶事例子来支持他们的观点。但所有公司都是这样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达摩大师研究了***上市公司(因为这种批评似乎主要针对它们),按它们是否在2022年进行了回购进行细分,然后研究了每个公司的债务负担。
你可以用债务资本比率和债务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倍数来判断,回购股票的公司比不回购股票的公司债务负担更低,这与“债务推动股票回购”的说法不一致。是否有公司正在用债务进行回购股票,并将自己的生存置于危险之中?当然,就像有些公司选择了其他功能失调的公司融资方式一样。不过,从横截面来看,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回购股票引发了***企业的借贷狂潮。
第三,回购对经济不利
反对回购的最后一个理由与股东价值或债务无关,而是围绕着一个数学真理展开的。公司将现金返还给股东,无论是分红还是回购,都不是在进行现金再投资,对于回购的批评者来说,仅凭这一事实就足以反对回购。这个论点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它们都是错误的。
第一种观点认为,一家公司重新投资于自己的业务总是比不投资对经济更有利,但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个事实,即仅仅为了投资而投资于糟糕的业务,对股东和经济都没有好处。有没有人会一本正经地说,如果BedBathandBeyond在过去10年增设更多的门店,我们的日子会过得更好?或者,如果通用电气在10年前就将自己作为一家公司进行清算,那时他们可以找到急切的买家,并将现金返还给股东,而不是继续作为一家行尸走肉的公司,我们所有人难道不会得到更好的服务吗?
第二,去年超过一万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资金不知怎么就消失在黑洞里了,而事实是,这些资金中的大部分被重新投资到市场上,投资于那些业务更好、需要更多资金来促进增长的公司。简单地说,钱以任何一种方式进行了投资,但投资对象不是通用电气和BedBathandBeyond,这对我来说算是一种胜利。去年在参议院关于回购的辩论中,达摩大师对参议员们所理解的回购与现实之间的脱节感到震惊,议员们认为大部分股票回购来自那些没有立即使用这些钱的公司,或者更糟糕的是,这些钱没有得到良好的配置,然而回购的实际效果是,这些钱被重新定向到那些有投资机会和经营更好业务的公司。
第四,大规模回购对利益相关者不公平
如果反对回购的理由是,花在回购上的钱本可以用来给员工支付更高的工资或提高产品质量,那是对的。这一争论实际上是关于蛋糕如何在不同的股东之间进行分配,以及相对于投入的资本,公司是否产生了过多利润的讨论。达摩大师在第五篇关于企业融资数据的文章中提出,如果该命题有依据的话,那就是企业投资资本的收益不够多才会导致不合理分配蛋糕,而不是它们的收益太多。达摩大师打赌说,如果你确实拆解了每小时工资或员工福利,那么正在回购股票的公司比没有回购股票的公司福利要好得多。
结论
很明显,一些对回购最激烈的批评来自最不了解商业或市场的人,而他们制定的立法解决方案反映了这种无知。对回购股票征税,因为你无法提高公司企业税率,这可能是目前有效的税收收入来源,但提高股票回购税率只会导致现金回报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正如上世纪90年代初限制高管薪酬的尝试导致了管理层以股票期权更高的薪酬奖励机制出现,对回购征税的尝试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对股票回购征税的最终目的是改变企业行为,试图诱导他们对企业进行更多投资,那么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是徒劳的,即使奏效,也会弊大于利。
什么叫增发,
增发:是指上市公司为了再融资而再次发行股票的行为。 增发对股价的影响 增发对股价是利好还是利空。其实,只要是概念,消息,都是主力为了配合股价的拉升或杀跌作准备的。炒股尤其是牛市玩股,既不要注重消息面,也不要注重业绩面,基本面更不用说了。炒股是炒庄。也就是说当你进入某一个股时,只要看其庄强不强就可以了,强者恒强,这是巅扑不灭的真理。如果一个业绩很好,净资流量为正,市盈低的,股价总拉不起来。不是说一月两月,而是近半年时间,从未有个大行情,那只能说此庄弱。不碰为妙。而增发,除了是上市公司圈钱的把戏之外,并不会对其基本面改变很多。很多公司增发一是为了解决资金困难的*面,二是可能向其子公司注资,向外拆钱。就是说子公司赚了钱并不归上市公司所有,三是发展新的项目,或开新的公司,反正增发的钱只会有一点点流入上市公司的财务中。股在增发价之前,公司会同机构勾结,抬高股价,当增发价定下来之后,其股价就不会搞高了。所以,增发的股要看其时机择机而进,并不是所有的增发都能给你带来利润, 如果某股通过了董事会的增方预案,还有报批监证会。一般情况下,其增发会通过。在申报增发的过程中,该上市公司为了提高增发股价,达到圈钱的最大化,会暗中与机构勾结拉升股价,也就是说,当股有了增发,其批准的可能性极大时,此时可以介入,机构会狂拉股价,达到上市公司高层的意愿。如果增发方案已经通过,此时还是不介入为妙,因为一通过,其增发的股价也就随之定来了。主力及上市公司是不会让增发价与现股价相差很多的。如果股价高,其增发低,则会打压股价。所以,不要因为某股通过了增发,且当日上市涨幅无限制而抢进,其结果只会让痛心,因为,这时股也不会涨,也不会跌。横盘。大家近期还是从整体上市及资产注入方面去玩股吧,因为这两个方面才是真正意义是的要办好公司,即使短期套着,也可以长线持有。 如果有好的项目急需资金,增发股票无疑是圈钱的最佳方案。如果为圈钱而圈钱,则是公司的一大败笔,圈了钱确没有用途,即不能给股东带来收益,又不能给公司带来利润,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也没有帮助,其结果是:增发以后净资产增加,新的资金盈利能力不如旧的。
请问股市中增发具体指的是什么?有什么特别意义?
一、股票增发是什么意思?所谓股票增发,也就是上市公司为了再融资而再次发行股票的行为。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增添(股票)发行量,用更多的融资,来获取更多的资金。给企业带来的益处是很多的,但会对市场存量资金造成不...
公开增发是利好还是利空?
看什么公司,什么行情,什么行业的公司了去年增发的公司无一例外地跌破增发价,一来大盘行情不好,二来熊市增发是利空催化剂,起放大效应,最典型的就是601318***平安公司增发说白了就是缺钱,要么圈钱,要么拿钱去投资,投资还要看什么项目,能不能赚钱,有的公司不负责任,把要投资的项目吹得天花乱辍,到头就不能兑现,这种公司最***心高成长性公司就比较好一点,呵呵,抓住高成长性公司那就是金窝窝了
请问大家增发价是什么意思?
增发价是增发的股票的价格。股票增发价定价是基本上是按决定增发前二十天的平均价作为确定增发价的依据.增发一定要通过证监会批准才能实施增发,增发日期又是在证监会批准之后由公司根据股票运行态势来确定,总言之不会在股票下跌时增发. 一般股票增发价不会比目前的价格高!
增发股票是什么意思
所谓股票增发,也就是上市公司为了再融资而再次发行股票的行为。增添(股票)发行量,更多的融资,圈更多的钱,对企业是有诸多获利的,但就市场存量资金来说是有很大压力的,是在榨干股市。股票增发的分类一般有三种,公开增发...
股票增发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样进行买卖
股票增发就是上市公司为了融资目的而进行的股本扩张行为.增发的股票和原股的代码相同,只要你和平常一样进行操作下单就可以买卖.增发的效应问题一般有两个:行业前景比较好的,赢利能力好的增发可能股票价格会上涨.反之,一般的增发都是负面效应大一点,会引起股票价格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