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菱信基金有芯片基金吗(纪要|【申万菱信付娟】内部分享220512)
纪要|【申万菱信付娟】内部分享220512
申万菱信基金权益投资总监付娟,日前在一场线上路演中,就“市场底究竟在哪”等大家关心的热点进行了解读;并就她所管基金的组合调整,以及半导体、新能源车、储能等行业介绍了自己及团队的观点。其间颇多干货,值得认真细看。
以下为付娟交流要点和精华内容:
4、疫情影响导致的业绩低点到底能到多低?
我自己做了一些情景假设分析,五月份的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朗一些,或者说市场大概率在五六月份才会出现比较扎实的底。
目前,我已经想不到还能出现什么超预期的杀跌理由,除非***在印太战略上更猛烈,但现在仍然是口水仗。”
当然,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回收期,但整体上是两年半到三年多的时间,所以性价比非常高,主要是因为海外电价涨得非常厉害,跟这个有关系。波谷之间的价差拉得更高,电价很高,他们装光储一体设备的需求就高速增长;不管是从电池还是电池正极做储能相关的公司,他们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其实都是高于电动车。
市场还处于一个磨底的过程
近期的反弹很难确认一个坚实的底部
我们可以看两个至暗时刻,从2005年到2018年,这两个至暗时刻之间,整个股票市场的收益几乎就跟GDP的盈利增速是吻合的。
那现在这个至暗时刻,我们与2018年相比较,发现也是一样的。
我们回到了什么样的位置呢?就是回归到与名义GDP同步的这么一个市场收益率。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已经是长期来看的底部区域。
从这个位置上买,未来一年、两年,能够赚钱的概率是非常非常确定的。
底部超跌说实话都是流动性危机引起的,我们无法有形地去抓取到,只能去感受。
从前几天来看,肯定是特别明显的流动性冲击。
有很多人会担心私募,私募不能说算得很清楚,产品里能统计的主要是阳光私募。
阳光私募产品净值低于0.8的占比其实也不是很高,但是也有,而且这只是阳光私募,很多出现爆仓被迫减持的可能并不是阳光私募,是我们看不见的。
所以,这是一个负反馈最重要的来源。
破净的固收+,这个影响我认为并不大,另外就是理财产品的赎回,以及公募产品。
公募产品因为机构持有人的赎回,导致被迫卖股票的情况,现在也是在发生。
现在负反馈的来源,主要就是这几个。
什么时候能达到市场底?
取决于疫情
并且,传染科的ICU,它跟其他的ICU都要严格分开,甚至连医院都要分开,那么这种为传染科专门准备的ICU病房那就更远远不够。专门做传染病护理的医护人员也是严重不足的。
所以说基于这一点,我们无法在现阶段实现躺平,哪怕是比较宽松地“侧卧”。
那么这个事情怎么解决?
当然也有很多说法,其中一个就是靠疫苗的接种率提升,这也的确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同时,我认为最终***还是自己要做出能够真正有效的、可以比肩辉瑞小分子*物的*,才有可能有实质性放松的防疫政策。
在此之前,更多还是采用快速隔离或者防控。
上海这两天出了常规化核酸检测的规定。这个事情未来可能不止上海,在很多一、二、三线城市可能都会慢慢铺开,这是我的一种猜测。
这个常规化核酸检测的方式,如果行之有效,我们可以以最快的方式去发现这些被感染人群,并且锁定他们的扩散,这个可能也会缓解我们现在对疫情冲击经济的一个深层的担忧。
对于疫情我还想多说两句,我自己觉得,大家在看疫情的时候有点一边倒地就认为很多东西是受疫情影响,比如新能源车。
新能源车,如果在需求端,疫情导致收入下降,可能影响需求端。
那么供给端,因为短期停产所带来的影响,我觉得并不能完全按照、比如说停产一个月就砍掉一个月的订单这么去算。甚至像特斯拉,他们认为他们全年的销售目标都不会下调。
为什么呢?我觉得基于两点。
第一点,在于后续的需求,后续的产能弹性还是有的。
一旦恢复正常之后,他们还是可以把之前差下来的这一部分产能给补回去。
另外一点,订单可能是被推迟,而不是被消灭掉,这个也是不同公司要分别对待。
整体而言,现在疫情也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成长股将是反弹的主力
现在的估值都很便宜,没有谁贵谁便宜的问题
我相信大家有很多疑问是关于成长和价值的选择,因为我的风格相对比较鲜明,我会比较深度地坚持我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的持仓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从估值水平来看的话,各板块其实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接下来就是比业绩增速。
比业绩增速的话,成长里面的细分赛道是有更高的成长性的。
所以说,接下来反弹的主力应该也是成长风格。
从PEG角度来看,现在基本已经没有PEG超过1的板块了。
甚至PEG低于0.5的板块也很多,属于遍地都是便宜货。
制造业,我还是坚持高端制造业,就是那些受到疫情影响较小,或者后续能够修复的制造业。
五六月份,市场可能会更为明晰一些
另外,市场上很关心的一些问题,比如说逆全球化这个过程。
我觉得这些问题很难回答。
那么统一大市场就有这个层面的含义,我们首先要内部打通很多环节,实现某一产业上能产生某一家特别强的、能帮助我们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公司,而不是每个省都自己去做一个。
前几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优化,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内容。比如,对***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
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的确需要我们自己做内部的优化和突破,紧迫感是很强的。
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上海疫情。
事物要从两面去看,的确短期暴露出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但在过往的***发展的过程来看,问题出现后,我们自己的纠偏能力还是非常强的。所以长远来看,这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那么,疫情影响导致的业绩低点到底能到多低?
我自己做了一些情景假设分析,五月份的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朗一些,或者说市场大概率在五六月份才会出现比较扎实的底。目前,我已经想不到还能出现什么超预期的杀跌理由,除非***在印太战略上更猛烈,但现在仍然是口水仗。
问答部分:
**石化已经跌到价值底,以赚取绝对收益的思路持有,
煤炭已经完成了一波修复
问:今年以来的下跌算是系统性风险吗?一季报的仓位相比之前有所下降,是考虑到这方面的风险吗?
关于周期的问题,我们先统一回答一下,关于煤炭行业后续的看法。
总体而言我认为煤炭行业已经完成了一波修复,短期关于高分红也好,还是对于业绩的确定性,价格上都有一定的反映。
所以我认为相对收益最好的一段时间已经过去了,这是我的看法。
有一些半导体设备景气度非常好
芯片一定是未来所有***的必争之地
问:半导体行业的景气度现在还高吗?
这个大*观就是,俄乌冲突让所有人意识到,如果没有军工的支出,就没有所谓的战略安全。
你没有芯片,你也搞不出这些有战斗力的军事装备。
所以芯片一定是未来所有***的必争之地,而且一定要尽可能地实现自主可控的晶圆厂的设备。
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这些最先进的半导体设备的企业,他们的突破才是***的希望和未来。
半导体设备的PE水平不应该低于CXO
在各种高端制程上都有设备突破
整体上半导体设备而言,我怎么看。
我打个比方,一开始大家都说***贵,要从PS估值向PE估值去切换,一开始我就坚决反对这个事儿。
问:高端制程的设备怎么看,这个行业有突破吗?
付娟:高端制程的设备突破的非常明显,比如最近上市的拓荆科技。
它的客户里面甚至都有台积电,我记得没错的话,28nm的也都有设备去供给。
所以这也算是高端制程的设备,肯定有突破。
这两三年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各种高端制程上都有设备突破,只是我们现在还穿不起来一条完整的线,但是,在很多环节上其实都有突破。
去年四季度智能汽车已经透支了基本面
今年原本较高的预期也得到了修正
问:是不是减持了智能汽车电子的股票?
问:自动化行业有没有可能像2020年疫情之后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消费堪忧,受收入预期下行影响
医*有结构性机会,难有系统性机会
问:对医*和消费怎么看?
二线电池厂现在盈利比较艰难
储能是电池企业盈利最好的一个业务
问:关于二线电池厂未来的估值怎么看?
因为现在储能业务最多的来源还是在于海外家储,现在从盈利模型来看,消费者把家储装上去,他回收成本最快的时间是两年半。
当然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回收期,但整体上是两年半到三年多的时间,所以性价比非常高,主要是因为海外电价涨得非常厉害,跟这个有关系。波谷之间的价差拉得更高,电价很高,他们装光储一体设备的需求就高速增长,所以,目前来看,储能产品的价格传导非常顺利,不管是从电池还是电池正极做储能相关的公司,他们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其实都是高于电动车。
稳增长最好的一段时间也该过去了
申万菱信基金是真的吗?
申万菱信基金公司作为一家中型公司,业绩上一般,投研能力上也一般,没法子没有明星经理,没有太好的销售渠道,基金产品再不给力,只能是中庸型公司了。无法为你推荐一款申万菱信的产品给你哦。
新基建有哪些基金
、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A(003984)、银华中证5G通信主题ETF(159994)、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分级(161028)、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515050)、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515030)、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联接A(008086)、申万菱信...
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主题基金怎么样
申万菱信基金新能源汽车主题灵活配置型基金于4月13日至4月30日发行,这是业内首只投资新能源汽车主题的主动管理型基金,该产品通过主动选股,甄选新能源汽车板块优质上市公司股票。根据基金合同显示,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为0%~95%;其中投资于新能源汽车主题相关的股票和债券不低于非现金资产的80%。从定义上看,新能源汽车主要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申万菱信认为,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技术革命的深化,智能汽车、无人驾驶、车联网将会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方向。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主题基金将结合国内外行业发展的不同驱动因素,投资受益于国际产业链分工及技术进步的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股票,力求为投资人带来稳定的资本增值。
5G和新能源有哪些基金?
5G基金包括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515050)、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连接A(008086)、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连接C(008087)、银华中证5G通信主题ETF(159994).新能源基金包括: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等级(161028)、申万菱信新能源...
基金申万菱信怎么样?基金申万菱信怎么样?
申万菱信基金公司作为一家中型公司,业绩上一般,投研能力上也一般,没法子没有明星经理,没有太好的销售渠道,基金产品再不给力,只能是中庸型公司了。 无法为你推荐一款申万菱信的产品给你哦。
申万菱信基金靠谱吗
靠谱。基金发行,证券投资基金都由经***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基金公司发行。每只基金的发行都需首先由基金公司向***证监会提交申请。获得***主管部门批准之后才可发型。所以申万菱信基金靠谱。
蔡嵩松罕见接管“壳基金”,200万规模基金拒绝清盘,所为何故?多个难题正摆在诺安基金面前
7月2日,诺安基金发布公告称,蔡嵩松接替吴博俊出任诺安优化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下称“诺安优化配置混合”)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多接管一只产品,本不足为奇。引人关注的是这只基金规模仅为200万,且持仓多只个股仅几千股,按公告已触及清盘线,却选择背水一战,究竟何原因?
2019年蔡嵩松成为基金经理,上任一年,他便跃入百亿基金经理行列,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此前规模一度超过300亿元,占诺安基金权益类基金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这也让蔡嵩松成为诺安的“台柱子”和行业与投资者的关注点。但因风格极致、涨跌剧烈,蔡嵩松的“口碑”也是屡受争议。蔡嵩松此番正式接管诺安优化配置混合,“保壳”或是一个重要出发点,蔡嵩松出马,会否给这只基金带来起色?
7月2日,诺安基金发布公告称,蔡嵩松接替吴博俊出任诺安优化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至此,蔡嵩松管理产品数量为4只,其他3只产品分别为诺安成长、诺安和鑫、诺安创新驱动。
根据公告信息,该公司已将上述变动事项向***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办理基金经理变更手续,并报***证券监督管理***会深圳证监*备案,上述调整自7月2日起生效。
诺安优化配置混合成立于2018年9月,成立规模2.54亿元。不过,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规模仅为0.02亿元。从诺安优化配置混合2022年一季报中对报告期内基金持有人数或基金资产净值预警说明来看,截至2022年3月31日,已存在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
众所周知,5000万规模是公募产品清盘的“生死门槛”。如果没有特殊约定,一只基金的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或持有人数不满200人,则基金可选择“清盘”。
那么,已达到清盘条件的诺安优化配置混合为何没有选择清盘?
一季报中有答案,彼时公告中同时提到,基金管理人积极与基金托管人协商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持续营销、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等,并适时根据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
有业内人士表示,濒临清盘的产品选择“保壳”,其优势在于一旦有相关客户特别是机构客户提出需求,可以更快地将业务落地,减少重新申报产品的时间成本。但从持有人大量赎回来看,本质上说明投资者对此基金并不看好。
200亿规模的诺安优化配置混合为何选择更换基金经理为蔡嵩松?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诺安优化配置混合的股票持仓比例接近70%,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天邦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汉威科技、翠微股份、天康生物、兴业银行、唐人神、京北方、新五丰。不难发现,诺安优化配置的配置重心主要聚焦于消费、农牧板块,这与蔡嵩松所擅长的半导体行业在风格上存在较大差异。
有意思的是,规模仅200万的诺安优化配置混合股票持仓比例接近70%,因为规模原因,多只持仓数量仅几千股,但聚焦在消费与农牧板块,风格更为鲜明。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天邦股份(10600股)、牧原股份(1600股)、新希望(5100股)、汉威科技(4400股)、翠微股份(4100股)、天康生物(6300股)、兴业银行(3500股)、唐人神(6500股)、京北方(1700股)、新五丰(5900股)。
2019年蔡嵩松成为基金经理,上任一年,他便跃入百亿基金经理行列。蔡嵩松的经历也颇为“跨界”,15岁入中科大少年班,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中科院深造芯片设计,后辗转券商研究员,2019年任基金经理。随后他将仓位集中于半导体,得益于科技行情,诺安成长混合业绩一度飙升至200%,2021年,一句“不要赚钱了叫我蔡总,亏了钱叫菜狗”,成了蔡嵩松基金经理执业经历的充分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公布的蔡嵩松基金持仓中,以诺安成长为例,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蔡嵩松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圣邦股份、韦尔股份、兆易创新、中微公司、卓胜微、北方华创、三安光电、中芯国际、北京君正、沪硅产业-U。无一例外,这些个股多属于所在细分行业的龙头,且大多属于半导体行业中市值偏大的个股。
“为什么选择这个赛道,因为我当时想的就是要做最锋利的矛,那就要选择最优秀的赛道。这种投资模式其实不是押注一个赛道,大家对科技股的普遍投资方法是持有一段时间,然后卖掉它,但我不这么认为。2013年、2014年,那时候我们***的科技股,讲究的还是一种模式创新,到现在,会发现很多讲模式创新的公司都被证伪了。然后到了当下的这个阶段,只有具备硬核科技,真正具备好的产品的公司才有可能被资金持续的关注。另外,现在的一些政策对科技股的土壤的支持都是和以前完全不同的。”2021年7月份,诺安成长基金经理蔡嵩松在一场直播会话中表示。
不过,2021年7月份以来,他管理的诺安成长净值下跌22.23%,2022年以来跌幅达更达23.37%。
与此同时,2021年末同比2020年末,持有诺安成长的投资者数量下降,个人持有份额由2020年末的187.48亿份,下降到了126.07亿份,同比下降32.76%。也就是说,从赎回的数据来看,区间内,至少三成的个人投资者对蔡嵩松感到失望,或者说,对半导体行业基金感到失望。
不仅仅是业绩的滑坡,近期诺安基金高管变令外界应接不暇。
先是2021年4月23日诺安基金发出公告称,聘任于东升为新的副总经理。
公告显示,于东升于2020年10月加入诺安基金,有石油行业从业背景,多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历任石油部上海西捷石油公司技术开发工程师、南方证券部门副总经理、泰达宏利基金总经理助理、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申万菱信基金总经理、上海尚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等。
随后在5月24日,诺安基金督察长马宏因个人原因离任,由总经理齐斌代任督察长。刚过月余,诺安基金又迎来了董事长秦维舟的离任。
诺安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称公司原董事长秦维舟因董事会换届离任,由诺安基金总经理齐斌代任,这意味着齐斌现已身兼董事长、总经理、督察长三职。
第三大股东大恒科技将要清仓诺安股权,也是一个重大变数。今年6月25日,大恒科技公告,拟以不低于10亿元的价格出售所持有诺安基金20%的股权。对于出售原因,大恒科技在公告中表示,此举是为了盘活公司存量资产,优化公司资产及业务结构,更好聚焦主业。
据大恒科技年报显示,2021年诺安基金实现营业收入11.24亿元,同比增长14.25%,实现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1.46%。
横向来看诺安的业绩增长并不突出。2016年至2021年,诺安基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36亿元、9.65亿元、9.09亿元、7.21亿元、9.82亿元、11.2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6亿元、2.77亿元、3.12亿元、1.9亿元、2.74亿元、3亿元。
从净利润来看,对于诺安来说还算稳定,但“隐忧”却是当蔡嵩松业绩大幅褪色时,或许再无人能挺身而出。
客观而言,蔡嵩松效应对诺安基金规模的贡献度或已触碰到天花板,其他的权益老将、新秀规模贡献能力相对不足。这种畸形发展背后的隐忧是,一旦蔡嵩松未来选择离职或业绩持续大幅滑坡,诺安的效益会受连带影响,这是摆在公司领导层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了解更多
163113申来自万菱信基金是股票型基金嘛?
确切的说是股票指数型基金,主要投资金融行业。指数基金是股票基金的一种,指数基金是以特定的指数为对象的。指数型基金是一种以拟合目标指数、跟踪目标指数变化为原则,实现与市场同步成长的基金品种。指数基金的投资采取拟合目标指数收益率的投资策略,分散投资于目标指数的成份股,力求股票组合的收益率拟合该目标指数所代表的资本市场的平均收益率。
申万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申万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申万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SWS MU Fund Management Co., Ltd)是由国内大型综合类券商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三菱UFJ信托银行株式会社共同发起设立的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司逐渐形成了规范、诚信、专业、稳健的运作风格。申万菱信依靠强大的股东背景,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线,凭借先进的管理技术,依托丰富的全球和本土运作经验,采用成熟的投资及风险管理技术,借助完善高效的客户服务体系,重视所托,通过海内外资深专业人士组成的精英团队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理财服务,努力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
经营范围
基金管理业务,发起设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