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之道

首页 > 投资知识

投资知识

2022年煤价会大跌吗(2021年冬季山西煤价会下跌吗)

2023-12-29 17:10:32 投资知识

2021年冬季山西煤价会下跌吗

如果***出现大的事故,物价会受到波动,但是***重要的能源却不会受到影响,如煤、石油等。所以,用户不需要担心煤价的波动,2021年冬季山西煤价也不会下跌的很厉害。一、煤煤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组成。碳、氢和...

煤价还会继续下跌吗最新

会。根据查询***煤炭运销协会得知,在国际煤炭供需增强、进口零关税、比较优势、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下,煤价还会继续下跌,国内基本都采用天然气取暖更加方便环保。***煤炭运销协会成立于1998年8月,是由各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

关于2012年后半年煤价跌落。请大家谈谈你们的威管年强五沙防争宽装看法

1、煤价。近一两年,受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及多种因素的影响,煤炭价格不断上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价值规律,是一种不正常和不成熟的表现,从2012年3月开始,煤价由于国际、国内等多重原因,进行了回调,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回归合理的调整方式。市场权衡定价:榆林到秦皇岛铁路全长2256公理,按市场铁路运输平均运费0.11吨/公理测算,榆林到秦皇岛铁路铁路运输费用为226元/吨,以目前环渤海平均煤炭价格652/吨元计算,测算出榆林坑口价格为426元/吨,我们乘以价格下跌风险权值0.8,则坑口价格为340元/吨,也就是说环渤海煤炭价格再下跌20%即下跌到每吨566元/吨,坑口煤价还会保持在340元/吨。国内煤炭价格的下调和进口的不断增大有关。我们对比榆林煤炭运输至广州港的价格和进口煤炭至广州港的价格,据秦皇岛海运煤炭网数据显示,国际煤价方面,澳洲BJ动力煤价格指数出现止跌反弹,截至7月5日,澳大利亚BJ煤炭现货价上涨2.9美元/吨至90.15美元/吨,环比涨幅3.32%。国际煤价下跌,但海运费指数开始上涨,据秦皇岛煤炭网海运费数据显示,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上涨至1157点,周环比上涨15.24%。其中,海岬型船和巴马型船运价指数涨幅最为明显,大小灵便型船涨跌互现,干散货运输市场船运活动明显回升,按照上述煤价和运费计算,从澳大利亚运抵我国的煤价760元/吨,秦皇岛煤炭海运到广州港每吨运费70元,以榆林煤炭坑口价426/吨来测算,榆林煤炭运输至广州港的总价格为722元/吨,也就是说进口煤价格高于榆林煤到广州港的价格,两者差价的不断缩小,客观上反映出进口煤炭对国内煤炭价格的影响达到一定平衡,未来国内煤价继续下跌的空间变窄,煤价企稳概率增大。

煤价下跌电厂来自为何不储煤?煤价下跌对火力发电厂的盈利能力有何意义?

道理很简单,在煤炭价格处于下降趋势时,今天买煤比昨天便宜,明天后天更加便宜,存煤越多亏***越大。发电成本大头在煤炭成本,煤价下跌,发电成本必然大幅下降,利润大幅上升。

煤炭还会下跌吗?

1 可能会下跌。2 煤炭市场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策调控、市场供需、能源替代等。近年来,针对环境保护和减排要求的政策不断加强,能源结构也在慢慢调整,这都对煤炭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下行也会导致需求不足,从而导致价格下跌。3 煤炭下跌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多种策略,如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效益、拓展多元化的市场等,以应对市场的波动。

煤炭跌价原因?

近期煤炭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内原煤生产增长较快;

2、煤炭进口量大幅增长,特别是澳煤恢复进口,蒙煤进口增量也比较大;

3、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煤炭需求较弱。

【银河期货】动力煤2022四季报——供给瓶颈已现,煤价下跌窗口收窄

银河期货|张孟超

把握住政策脉络,紧跟保供稳价和长协区间,将是四季度动力煤行情走势的关键。在今年稳增长政策和能耗双控力度减弱的背中,社会能耗高基数预期仍存,持续保供十分重要。

四季度煤炭行情主要因素:***前后主产地供应受环保、安监等持续收紧;迎峰度冬即将来临,电厂库存仍有缺口,补库压力持续存在;国际*势持续不明朗,进口煤仍将受限,四季度煤价下跌窗口急剧收窄,预计整体将高位震荡运行。

2022年三季度,煤炭价格先跌后大涨。进入7月份,煤炭延续6月份下跌趋势,国内煤炭供应边际增量达到最大化,在保供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电厂库存快速积累至历年最高水平,全国25省电厂库存在6月28日达到10800万吨的历史高位水平,同时随着铁路发运量恢复正常,环渤海港口库存以及中下游港口库存快速增加,截止7月初,环渤海港口三港总库存快速增加至2400万吨,中下游港口库存快速增加至3300万吨,而下游电厂日耗恢复缓慢,煤价开启一轮下跌模式,环渤海港口5500K平仓价从7月初的1300元/吨跌至8月上旬的1150元/吨,鄂尔多斯5500K坑口价从960元/吨跌至8月上旬的840元/吨。

我国的煤炭行业产能在2010年到2015年不断扩张,至2015年底,煤炭产能总规模接近60亿吨,全国煤炭产能过剩18亿吨,煤炭价格走低,部分煤炭企业出现亏***。为应对煤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题,2016年2月,***下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从当年开始,用3到5年,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2016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使当年全国原煤产量较2015年下降了3.4亿吨,达34.1亿吨。

随着“十三五”期间各地区的不断努力,全国煤炭行业在5年内退出淘汰过剩及落后产能9.6亿吨,并置换释放优质产能近3亿吨。2019年,***发改委等部门要求加快退出落后和不安全的煤矿,当年晋、陕、蒙、宁等4个地区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基本退出,严格新建改扩煤矿准入,停止核准晋、蒙、陕三省区新建和改扩建后产能低于120万吨/年的煤矿。2017年~2020年全国累计扩增的煤矿产能超过2亿吨,2016年至今新增产能约3.45亿吨。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左右、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根据能源*公布数据,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煤炭行业有效生产产能35.3亿吨,在建煤矿产能10.4亿吨。刑法相关条例修正,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煤矿无法再继续超产。此前在无大规模新建产能的情况下,超产与否成为**“保供”的重要手段。刑法修正案施行后,违规生产状态下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造成煤矿超产意愿大幅降低,对煤炭供给产生很大的边际影响,供给偏紧*面持续存在。

进入2022年,有关部门继续高度重视基础能源价格问题,保供增产措施层出不穷,供应由偏紧转向宽松,新增产能投放速度加快,规模扩大,供需矛盾逐步得到缓解。不过,进入四季度,***召开在即,同时年底环保安监趋严,预计供应边际增量空间严重受限。

1、原煤产量同比增幅收窄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8月,全国累计原煤产量29.29亿吨,同比增长11%,增幅较前7月收窄0.5个百分点。5月份,生产原煤3.7亿吨,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放缓0.6个百分点,环比减少222万吨,日均产量1195万吨,较7月份1202万吨减少7万吨。

今年一季度,产地煤炭产量持续高位运行,煤炭价格冲高回落。1月份正值冬季耗煤旺季,居民用电需求旺盛,同时工业、企业处于年前赶工期,对煤炭需求增多,加上印尼煤出口限令政策刺激,部分采购进口煤的用户转国内采购,产地保持较高的产销水平,同时价格也不断上涨。***有关部委为稳定市场供需秩序,接连下文稳固保供稳价成果,煤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水平,进入3月份,在供应增多的情况下,价格开始逐渐趋于平稳。

进入二季度后,随着一季度煤炭价格冲高回落至合理区间,加上政策性保供稳价频出,从***到相关部委,从中央到地方,煤炭保供几乎每周提一次,主产地各省份新增产能持续加快推进,煤电中长协合同签订逐步规范,长协量与价基本达到发改委要求,同时关于煤炭长协兑现执行情况,相关部委每周了解一次,敦促各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既保证了煤炭供应量相对充裕,也保证了长协价格在合理区间,电厂库存持续高位运行,为全国电力供应充裕保驾护航。

三季度,受大雨与疫情影响,陕蒙煤炭产量有所下滑,同时***临近,山西地区环保趋严,安监等也将开展,煤炭产量在7月份达到最大化之后有所收紧。

2、内蒙成为煤炭保供“主力军”

(1)原煤生产保供作用凸显

1-8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7.73亿吨,同比增长15.6%。位居全国第2位,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6.4%,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同比增速高于全国4.6个百分点,且对全国原煤产量增速拉动作用最大,拉动全国原煤产量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原煤产量9454.5万吨,同比增长11.9%;从日均产量来看,8月日均产量为305万吨,日均产量连续11个月突破300万吨。

分品种看,1-8月份,全区一般烟煤产量为5.34亿吨,占全部原煤产量的69.1%,同比增长17.2%,拉动全区原煤产量增长11.7个百分点;全区褐煤产量2.18亿吨,占全区原煤产量的28.3%,同比增长12.2%,拉动全区原煤产量增长3.6个百分点。

分盟市看,1-8月份,11个有原煤生产的盟市呈“五升六降”。全区三大原煤主产区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鄂尔多斯市生产原煤51418.6万吨,同比增长18.9%;锡林郭勒盟生产原煤9062.5万吨,同比增长18.2%;呼伦贝尔市生产原煤6755.7万吨,同比增长13.4%,三个盟市合计上拉全区原煤累计产量增速15.5个百分点。

(2)电力生产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保持全国首位。1-8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4206.3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7.5%,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发电量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拉动全国发电量增长0.4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量占全国的8.9%,位居全国第1位;风力发电量占全国的14.2%,位居全国第1位;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的7.3%,位居全国第5位。

3、山西煤炭产量同比大增11%

能源保供从阶段性转向常态化,山西煤炭、电力、煤层气等均保持高速增长。期间,山西能源产业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亦成为山西经济“定盘星”。数据显示,1-8月,山西煤炭产量累计完成8.67亿吨,同比增加8000万吨,煤炭产量、产能实现双增长。

4、陕西煤炭产量同比增加6.3%,**保供“异军突起”大增32.3%

1-8月份,陕西省原煤累计产量达到4.9亿吨,同比增加6.3%,8月份煤炭产量1249.2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59%,8月份煤炭销量2096.0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8.84%,本年累计销量9592.77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16.26%。其中,8月份自产煤销量1253.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6.97%,本年累计销量5827.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0.46%。

**8月份原煤产量3577万吨,1-8月份累计原煤产量2.54亿吨,同比大增32,3%。外运方面,会同***铁路乌鲁木齐*集团公司建立煤炭运输保供专班,加快铁路通道建设(乌鲁木齐至将军庙铁路增建二线已完工),通过“疆煤外运”装车调增、车流接续计划优化、客货列车结构调整、场站作业水平提升等多种方式,挖掘“疆煤外运”通道潜力,实施川渝、阿里煤炭保供专项行动,积极服务***能源安全。据铁路部门数据,1月-8月**实现铁路外运煤炭量3307万吨,同比增长41.5%,有力保障了全国能源需求。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以电煤中长期合同保量、保质、保价为重点,实行信用监管和实地核查相结合,严格落实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工作要求。1月-8月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2.2亿吨以上,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率97.2%,确保燃煤电厂电煤库存保持在30天左右。

5、2022年四季度煤炭供应展望

  进入四季度,***召开在即,同时年底环保安监趋严,预计供应边际增量空间严重受限。

2022年8月份,我国进口煤炭2945.6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805.2万吨增加140.4万吨,增长5.0%;较7月份的2352.3万吨增加593.3万吨,增长25.22%。2022年1-8月份,我国共进口煤炭16797.8万吨,同比下降14.9%,降幅较前7月收窄3.3个百分点。

1、印尼煤仍是我国进口“主力军”

2022年8月,主要进口煤来源国为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蒙古、加拿大、菲律宾,其中印尼仍是我国最大的进口煤炭来源国。

 2、南非与哥伦比亚进口数量降负明显

我国从南非和哥伦比亚进口煤炭数量降幅明显,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增加推动煤价持续上涨,再加上南非和哥伦比亚到我国距离长、运费高,到岸价已经远远没有优势可言。自俄乌冲突以来,欧洲***从南非进口的煤炭量大增。此外,哥伦比亚也在加强煤炭生产,以填补缺少俄煤供应的欧洲地区煤炭缺口。哥伦比亚最大的煤炭生产商之一德拉蒙德(Drummond)等公司已经达成了未来18个月的煤炭交付合同,基本均供应欧洲地区。国际能源署预计,今年欧盟将新增120太瓦时燃煤发电量,以弥补减少的22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量,从而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需求。据悉,欧洲地区电力企业已经在寻找替代煤炭供应商,以取代他们每年进口的约5000万吨俄罗斯煤炭。因此,后期欧洲地区进口煤需求将只增不减。

3、8月动力煤进口边际改善

8月动力煤进口量实现565万吨,同比降13.78%,环比增46.37%。分国别来看,8月进口俄罗斯动力煤388万吨,同比增36.28%,环比增44.51%;进口印尼动力煤124万吨,同比降51.01%,环比增34.81%。

4、进口煤成本抬升,倒挂成常态

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供给出现短缺,同时俄乌冲突加剧能源短缺*面,需求在经济复苏刺激下增长,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各类能源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截至9月30日,印尼煤ICI4报价91.39美元/吨,澳洲煤IPA5报价189.91美元/吨,较年初上涨83%以上,ICI4报价最高超过120元/吨。

4、2022年进口煤展望:降低预期

第一,印尼方面,受俄乌冲突影响,欧洲***油气供应价增量减,化石能源转向煤炭采购,以更高的接受价格在国际市场与***抢占资源。

第二,俄罗斯方面,俄乌冲突后,欧美等国暂停了俄罗斯能源的采购,虽然俄罗斯有意增加***方面的出口,但受制没有相对可靠的支付系统以及自身铁路和港口运输能力的限制,俄罗斯煤进口增量有限。

第三、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导致国内外价差倒挂严重,加上国内政策的调控导致电厂对于低价长协以及市场煤保有期待,对进口煤的补充积极性不高。

第四、国际主要煤炭出口国煤价均居于高位,此外,国际海运费高企,叠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电厂采购进口煤成本不断增加,导致了我国从印尼等国的煤炭进口量减少。由于相比印尼煤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终端用户对俄罗斯动力煤的采购较之前有所增加,在我国动力煤进口量中的占比有所提高。不过,由于采购俄煤仍具有一定结算风险,因而俄煤进口量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综合来看,俄乌冲突导致国际煤炭供应端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国内部分终端用户出于对进口煤供应的担忧,加大了采购力度,4月份我国煤炭进口量同环比均增,然随着我国保供稳价政策持续推进落实,同时进口煤价在需多供少的推动下居高不下,叠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整体呈贬值态势,国内外煤价倒挂严重,***用户对国际煤采购意愿不足,三季度煤炭进口量再次同环比均下降。国内的进口煤面临国际资源紧张、发运倒挂以及国内进口积极性的多重利空打击,短期内进口补充效应难以体现。

一季度,***在控制疫情和恢复生产方面走在全球前面,展现了巨大的体制优势和经济韧性。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国内煤炭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进入二季度,随着上海疫情逐步扩散,全国范围内疫情防控逐渐趋紧,工业企业生产受到严重限制,4月份PMI降至47.4,5月份PMI小幅升至49.6,同时随着天气转暖,民用电需求走低,加之西南降雨充沛,水电持续发力,挤压火电严重,导致二季度电煤需求同比大减。

进入三季度,随着超高温天气席卷全国,其中华东华南地区40度高温天气持续近一个月,而西南地区高温干旱,水电降至最低水平,火电需求同比大增。

1、宏观经济探底回升 

从需求端来看,年初以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快速恢复,尤其是大宗商品持续上行和出口的旺盛,带动国内工业处于高开工率状态,1-2月国内PMI指数整体处在高景气度区间,3月份国内PMI指数有所走弱49.5,经济总体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进入二季度,受到上海疫情影响,华东地区企业临时减产停产,且波及上下游相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国际地缘**冲突加剧,一些企业出口订单减少或被取消,制造业生产活动和市场需求有所减弱。

进入三季度,随着疫情得到缓解,工业企业开始恢复,PMI触底反弹,7月份***制造业指数49,环比降低1.2,8月份PMI录得49.4,9月份录得50.1,二季度以来重回荣枯线上方。

2、全社会用电量触底回升

***能源*数据显示,1-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78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分产业来看,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1.0%、1.4%、6.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5.8%。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5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增幅再次扩大。第一、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14.5%和15.0%,超过全社会平均用电增速;第二产业增速环比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继续保持高位上行,同比增长33.5%。

1-8月,第一产业总计用电76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6.26%,各月同比皆为正,8月同比增幅最大,达23.4%。1-8月,第二产业总计用电3761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95%,1月有所下降,其余月份皆正增长,其中2月增幅最大,达16.7%。1-8月份,第三产业总计用电1014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42%,1月、4月和5月同比有所下降,下降最多的是4月,同比下降6.4%,其余月份同比增加,增加最多的月份是2月,同比增加17.7%。

3、8月份发电同比增速加快

1-8月份,发电5.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8月份,发电82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上月加快5.4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66.1亿千瓦时。

8月份,火电、风电增速加快,太阳能发电有所放缓,水电同比下降,核电降幅收窄。其中,火电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上月加快9.5个百分点;风电增长28.2%,增速比上月加快22.5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10.9%,增速比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水电下降11.0%,上月为增长2.4%;核电下降0.6%,降幅比上月收窄2.7个百分点。

4、火电端需求占比触底回升

今年以来,随着二季度国内疫情全面爆发,宏观经济严重受到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呈现断崖式下滑,加上水电替代效应较好,火电发电量同比大减,但进入3季度,随着煤价持续上涨,煤化工产品利润被大幅压缩,开工率降至历年同期低位,化工用煤下滑明显,而西南地区持续高温干旱,水电降至历年最低水平,火电发电量持续大增,导致动力煤下游火电端占比触底回升。

2022年1-8月份,电力消费占比提升至61.41%,供热、冶金、化工、建材消费占比分别为12.53%、4.66%、5.78%、6.42%。

受西南地区高温干旱及华东、华南持续高温影响,8月份火电发电量环比大增。从发电的结构来看,水电发电量同比大幅减少,导致火电需求爆发。水电受来水干枯的影响,发电量大幅减少。光伏发电低于预期。发电量上升主要来自于装机容量,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1.6%。核电和风电有增长,但规模较小。

把握住政策脉络,紧跟保供稳价和长协区间,将是四季度动力煤行情走势的关键。在今年稳增长政策和能耗双控力度减弱的背中,社会能耗高基数预期仍存,持续保供十分重要。

四季度煤炭行情主要因素:***前后主产地供应受环保、安监等持续收紧;迎峰度冬即将来临,电厂库存仍有缺口,补库压力持续存在;国际*势持续不明朗,进口煤仍将受限,四季度煤价下跌窗口急剧收窄,预计整体将高位震荡运行。

1、中下游港口库存位于历年同期低位水平

截止9月底,环渤海港口总库存2100万吨,同比增加580万吨,大秦铁路秋季检修开始,调入量降至125万吨,预计检修结束之后,库存整体降至2000万吨附近

中下游港口库存低位徘徊,截止9月底,华东、华南、江内港口库存总计2563万吨同比增加480万吨,同比2020年减少1049万吨,弹性较小。

2、电厂库存高位运行,但距离迎峰度冬仍有差距

截止9月底,全国重点电厂库存9384万吨,距离去年最高水平减少1600万吨,全国25省电厂库存10750万吨,距离去年最高水平减少1100万吨。

3、日耗持续同比为正,淡季窗口越来越小

需求淡季来临,终端电厂日耗开始季节性回升,但回落幅度与速度均不及往年预期,其中,沿海地区日耗基本回到往年同期水平,但内陆电厂日耗同比仍有不小差距,总体来看,预计在迎峰度冬来临前,日耗难回往年同期水平。

4、煤炭供应增量明显,但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

1-8月份,统计*公布的煤炭产量累计同比增加10.4%,增量在1.7亿吨左右,剔除进口同比减少的1500万吨,仍有1.5亿吨以上的供应增量,各个环节库存经历两个多月的积累,均位于历年最高水平,但煤价持续高位运行,背后的逻辑在于去年煤价暴涨全面保供之后,从产地、港口到终端电厂,整个社会存煤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最突出的矛盾点在于高卡煤占比逐渐降低,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环渤海港口库存5500K占比从2021年初19%降至目前不足13%,高卡稀缺性效应逐步放大。

5、欧洲重启燃煤发电,将长久挤占国内进口资源

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荷兰等多个欧洲*****纷纷表示,燃煤发电能够帮助欧洲度过一场危机,德国煤电站正在测试,如何利用来自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尼西亚和哥伦比亚的煤炭。煤炭将作为欧盟多国备用发电原料,这将弥补该地区天然气库存及供应短缺的问题。但由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供应有限,欧盟多国增加的需求恐怕难以被满足,同时欧洲创历史记录的高煤价将会进一步抬升国际整体煤炭价格,在挤占国内进口资源的同时,将大幅提升CFR价格,进口倒挂可能成为常态,沿海主要进口省份为弥补进口缺量转向国内采购,使得内贸煤长期有需求支撑。

6、电煤与非电煤“划江而治”,限价区间上沿支撑明显

电煤与非电煤价格分开管理,高卡低硫原料煤价格随行就市,波动较大,上涨与下跌幅度均突破历史区间,电煤价格波动相对平稳。从神华外购价格变动来看,电煤价格持续稳定在区间上沿,但非电煤价格涨跌紧跟坑口市场,而趋利性导致坑口目前更倾向于销售非电终端,(数据表明:鄂尔多斯块煤销售占比从2021年不足15%提升至目前的20%以上,而块煤主要销售给非电终端),从而导致电煤与非电煤价差过大,加剧了市场煤价格波动幅度。除长协兑现之外,一方面,市场参与者更倾向于将市场煤销售渠道拓展至非电终端;另一方面,电厂随着港口市场价格跌至限价区间上沿附近,市场煤采购量将会放大,进一步反向迟滞煤价下跌速度。

7、采矿业利润持续同比大增,贸易模式发生根本变化

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受疫情冲击导致企业利润同比下滑明显,但1-9月份,采矿业企业利润逆势暴涨,同比增加大增45%,“腰包逐渐鼓起来”的背景下,煤矿销售模式从之前“以产定销”(买点吧)逐渐转向“以销定产”(爱买不买),这种模式转变导致坑口库存持续在历史最低位徘徊,即使在需求下滑的周期力,坑口价回调幅度和速度均不及往年同期,同时港口贸易商囤货周期拉长,煤价下跌节奏被放慢。

大宗商品全面大跌:动力煤、纯碱跌停,下一步是继续还是反弹?

应该会反弹,因为国际市场的动荡。俄乌战争的持续会影响能源市场!

可以从以前看只要发生战争。石油黄金就暴涨,从而带动能源市场走高!而煤炭行业也是能源市场的一大组成部分。所以煤炭一定会涨!

煤价对标差的原因

为何最近煤价暴跌?原来背后有这些原因,看专家深度剖析同花顺期货通2019-11-0609:22浙江同花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关注1.近期煤价缘何急跌?近期,煤价加速下跌,截至11月4日,CCI5500报555元/吨,单月累计下跌32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97元/吨,创2017年以来次低点。1.1.根本原因:产业政策引导煤价回归绿色区间自2017年1月发改委联合中煤协、中电联、中钢协印发《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以来,相关部门一直通过“增产量、增产能、增运力、增长协、增清洁能源、调库存、减耗煤、强监管、推联营”等9项措施稳定煤炭市场,促进市场煤价回归绿色区间(500元/吨~570元/吨),其最终目的是为解决煤电矛盾,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1.2.主要原因:高库存压制采购需求我们此前一直强调“库存高不是造成煤价下跌的必然原因,但一定会抑制煤价上涨”。因为当下电厂多数采取“长协为主,进口为辅,市场煤补充”的采购模式,在长协稳定,库存充足的背景下,电厂主动补库意愿较弱,导致市场煤需求迟迟难以得到释放,持续压制煤价,一旦需求回落,必然造成煤价下跌。1.3.直接原因:进口限制预期落空进口煤限制不及预期,加速煤价下跌。进口煤自7月以来已经连续三个月超过3000万吨,前三季度国内进口煤数量高达2.51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9.5%,占去年进口煤总量的89.3%。尽管十月底福州港和广州港对进口煤有所限制,但据煤炭江湖了解,福州海关仅是暂定自身关口申报,仍允许异地报关,目前场地作业正常,而广州海关虽不允许异地报关,但可允许本地企业的煤炭进口。截至目前,限制煤炭进口的力度和措施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远低于市场预期,对贸易商信心造成巨大打击,恐慌情绪蔓延,抛盘增加,导致现货价格急跌。2.后期煤价何去何从?2.1.短期来看:恐慌情绪有望缓解,煤价有望阶段性企稳短期内,因供应宽松,坑口煤价仍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港口和电厂煤炭库存整体仍处于高位,下游用户采购积极性整体仍然不强,煤价暂时缺乏足够走强动力。但是,在沿海电厂日耗同比仍保持较快增长,内外贸煤价差收窄,进口煤适当管控的背景下,短期市场恐慌情绪或有所改善,市场煤价格跌幅有望收窄并阶段性企稳。2.1.1.神华长协定价有助缓解市场恐慌情绪11月1日,神华公布11月份动力煤最新价格,外购1-5500月度长协定价570元/吨(环比-9元/吨),神混1-5500年度长协定价553元/吨(环比-1元/吨)。虽然神华的月度长协价格对接下来一个月的市场煤价格并无太大指导意义,但考虑到目前现货价格(555元/吨)已远低于月度长协,并向年度长协靠近,我们认为该现象有助于缓解短期市场的恐慌情绪,对稳定市场有一定的作用。2.1.2.采暖季临近,日耗有望逐步攀升自9月底以来,受来水减弱以及部分核电机组检修影响,沿海电厂日耗同比明显偏高,季节性回落速度和幅度低于去年同期。且观察历史数据发现,每年自11月初起,日耗触底回升。后期如果日耗同比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叠加进口煤适当管控,电厂或迎来补库需求,市场浓厚的悲观情绪短期或会有所修复,亦会对煤价形成一致支撑。3.投策略在建矿井投产进度超预期。受矿井建设主体意愿影响,在建矿井建设进度有可能加速,导致建设周期缩短,产量释放速度超过预期。需求超预期下滑。受宏观经济下滑影响,导致煤炭需求下滑,煤炭市场出现严重供过于求得现象,造成煤价大幅下跌。进口煤管控进一步放松。取消进口煤限制,导致供给增加,煤炭行业供需失衡,煤价大幅下跌。长协基准价下调。年度长协“535元/吨”基准价下调。

欧盟第一煤炭大国波兰为何还要进口煤炭?

因为对俄罗斯的制裁,波兰失去了煤炭进口,直接导致大部分的煤炭企业供不应求。在2022年4月份的时候,就宣布了不再进口俄罗斯煤炭。这让波兰的煤炭进口总量直接暴跌了80%,而这个时候,波兰再想转向其他的欧盟***求助,已经没有了机会。因为其他的欧盟***,也陷入了能源危机。不同于其他的欧洲***,西部的欧盟***,都相当依赖于天然气发电产业供电,但是在俄罗斯在天然气上采取反制后,西部欧盟***马上捉襟见肘,连基本的电力供应都无法保证。因此,欧盟放弃了自己的环保立场,转而重新推动煤炭发电,这就直接导致此前被欧盟看作“废物”的煤炭,再次登上了能源舞台。而西部欧盟***的能源转变,不仅让波兰失去了请求煤炭支援的机会,还让波兰进口其他地区煤炭上遇到了竞争对手。因此,这个“说不离谱也不离谱”的煤炭缺口,就出现在了波兰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