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金额大写元还是圆(人民币大小写规则是什么?)
人民币大小写规则是什么?
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字;到“角”为止的,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字。
最新《借条(范本)》(根据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修订)
法律事务咨询热线:18941335378
①
凭证名称:借条
②
借款事由
③
交付方式
④
借贷人关系
⑤
出借人
⑥
借款金额
⑦
利息
⑧
借款期限
⑨
逾期利息
⑩
实现债权的费用
⑪
送达
⑫
⑬
借款人
法律事务咨询热线:18941335378
关注我,这里是律法身边事,发生在身边的法律事件,我们致力于普法宣传以及为老百姓解决法律问题,私信回复“咨询”,可在线一对一咨询。
资深律师在线咨询
大写的元角分怎么写?
大写的元是圆 角分大写是一样的。大写的元角分是:圆角分。
只有角、分的支票金额大写如何写,举个例子可能更清楚吧:例如:0.56元,大写为:大民币伍角陆分。下面附上金额大写的相关规定。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必须做到标.
壹仟零贰拾叁万肆仟伍佰陆拾柒元捌角玖分 即¥10234567.89 若到元为止,没有角分,则要在后面加个正或者整字
100560用大写元角分:壹拾万零伍佰陆拾元整 如果一定要写角分:壹拾万零伍佰陆拾元零角零分
伍佰圆整。
大写2564.58
贰仟伍佰陆拾肆圆伍角捌分
贰仟零壹拾玖元整(¥2,019.00)
人民币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
请问7200百元的大写怎么写?还有元和圆的区别在哪里?
柒仟贰佰元整元和圆没有区别支票上填那个都行
沐小风|后山嘴有棵苦楝树(中篇节选)
编者按
今年以来,奉化作协会员继续勤勉创作,一些优秀作品相继在省级以上纯文学期刊发表,本号将推出部分作品以飨读者。本期推荐沐小风的中篇小说《后山嘴有棵苦楝树》,原发《文学港》2023年第11期。
后山嘴有棵苦楝树(中篇节选)
沐小风
我的家乡旧名柏溪,这名字缘于那条蜿蜒贯穿全镇、一年四季清水泠泠的溪流。镇后有座大山,不知其名,山脊线条柔美,极像女体横陈;山体绵延到我们村后时,它变成了一把太师椅的靠背,坐拥住了整个村落,我们村民叫它后山。
学龄前,我曾经放过两年牛——可能父母舍不得我跟着他们上山下地吃大苦,而放牛相对轻闲。大部分时间,我们这群放牛的会在后山下找一处草叶丰美之地把牛一放,聚在后山嘴聊天。后山嘴有块坡坪相对平整,靠近山崖处长着棵苦楝树,树身高大,青藤缠绕,远望披头散发,近看虬劲蓬勃。苦楝树在我们村很常见,房前屋后,坟滩溪岸,四处都有,这棵是我见过最老、生命力却最为旺盛的,年年风儿一暖它就开花,像紫色罗衣浑身披挂,周边空气弥漫起呛鼻的苦香。南方雨水多,尤其梅雨季,下一场雨,它花落一地,刮一阵风,又是一地,树下经常铺着厚厚的紫色花毯;它开花似乎没有穷尽,落花归落花,照样满树都是,一波连着一波,不间断地从春一直开到夏。秋季它果实累累,远远望去通体金黄,那些漂亮浑圆的金色楝子极其苦涩,我至今记得味蕾接触到它时舌头被突如其来的厚麻感裹挟的恐怖滋味。也正因为其苦,除了我们几个放牛的偶尔揪些下来当弹弓的子弹玩,连鸟都弃之不食,蚂蚁更是躲着走。冬季因为不放牛,我对它的样貌便没什么记忆,只记得翌年开春大家重聚树下的时候,我被掉下来的苦楝子敲疼过脑壳。
老楝树下的话题遍及全镇的犄角旮旯。柏溪出过不少厉害角色,从政的,从商的,为学的,各行各业都有翘楚,但这些人“高处不胜寒”,我们的话题更多围绕的是普通人和一些“畸人”,如匪、丐、巫、妓之流。不得不承认,我的老伙伴们知道的真多,从上古“名人”的传说轶闻,到寻常男女之间的私情,乃至某户殷富人家借腹生子等等隐私,他们几乎都了如指掌,津津乐道。毫不夸张地说,有些故事带给了我性启蒙,以至于这么多年来它们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发酵。
这次春节我回乡,重登后山嘴,发现那片缓坡正被开发成公墓地,墓穴方方正正,一层一层,密密麻麻,阳光正好照在上面,很有格调。而当年那棵葳蕤无比的老楝树早已影踪全无,寒冷的空气中没有一丝它留下的气息。不知道为什么,忽然间我的脑海就被一个镜头袭击,是童年的某个严冬黄澄澄的苦楝子高高悬在枝头的景象,然后,那些旧人、旧闻和旧时光纷纷涌上心头。寒意瞬间裹身,冷得我汗毛直竖打起哆嗦,莫名的感伤却热辣辣地冲出了眼眶。再回想起我小时候,春天见苦楝花开,秋季见苦楝子满树,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它们同属一棵树,它们是一体的。估计那些和我一起放牛的人也跟我一样漠视了这一点,楝树开花的时候,除了放牛,就是看花;楝树结果的时候,除了放牛,就是偶尔摘下苦楝子来玩。而实际上,我们大部分人的一辈子就像这楝树的花和子一样,春夏默默绽放,秋冬在风中高悬,无人在意——我们的命运,和一朵楝花、一粒苦楝子并无差别。
当年俞平伯重刊张岱的《陶庵梦忆》,周作人为其写序解读,大意是说,对于“现在”,大家总有点不满足,只因身在此山,有点迷惘,没有玩味的余暇。所以人多爱逃避现实,觉得只有梦想或是回忆才是甜美的。非但是老年人记起少时的生活觉得愉快,就是昨夜的事情也要比今日有趣,实在是因为这些过去才经得起我们慢慢地抚摩赏玩——他说,这就是“梦忆”的魅力。那么,我是陷入梦忆了,在后山嘴,那棵曾经的苦楝树下。冥冥中,它仿佛在告诉我,千百年来,它一直生生不息,春去花还在,冬来子高悬,就这么成长着,衔接着,像在完成对四季时令的承诺,而小小的我,以及那些人,讲故事的,听故事的,都留在它的记忆之中,至今很鲜活……那么,是时候将他们付诸笔端了——
一
我赶着牛拐出村庄,就望见后山嘴那棵苦楝树下已经坐了个人,活脱脱一个大写的“C”字。不用问,准是岳用驼背。第一次看到他时,他们骗我他背上的是个包袱,里面装着吃的,我将信将疑,岳用就转过身去在我面前半蹲下来,我伸手摸了摸,硬硬的。忘了是谁在一旁寻我开心:“你把手伸进去掏掏看,想吃啥就有啥。”我马上回他:“我只是还小,又不是傻!”善意的笑声瞬间四起。
将牛绳在牛角上缠好,让牛自己吃草,我向后山嘴攀去。说攀其实也不准确,那个坡度不陡,只是有点小长。近了,可以看到岳用腰靠粗壮的苦楝树干,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在不停地编织,新鲜的晨光迎面涂刷着他糯米团子一样的圆脑袋,他整张脸像上了层小麦色油漆。喊一声“岳用”,他抬起绿豆大的小眼睛冲我一笑,额上三道抬头纹立马显现,刀刻般清晰。他手中的是带着长柄的棕榈叶,他在编的东西已经有了小半轮廓,我知道它最后会长成一只漂亮的苍蝇拍,岳用跟我讲过,这是准备送给我的。
驼背卓岳用,名字挺惊人,因为它喊起来跟我在小人书上看到过的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儿子“岳云”一个样。岳用不知道自己多大岁数,只说和同村的绍德同年,我估摸着算了下,他1930年前后出生。驼背很老实,又口吃,一直单身,一辈子只会放牛,没干过别的,大家心里都有点看不起他。我说的“大家”是指我们这支放牛队伍。我们的主力是一帮15岁上下的半大男孩,经常调侃他,他也不生气;当时我7岁,还没上学,我也跟着大家直呼其名,但岳用从来不恼,还对我特别好。他人缘挺好的,别人有事叫他帮忙他从不推辞,还表现得很乐意。最让人羡慕的是他有一双灵巧的手,会用棕榈叶编织苍蝇拍。其他人赶牛都是随手折来毛竹枝揪下竹叶做成的简易“鞭子”,唯独他手握一柄纯手工绿色苍蝇拍。当硕大的牛蝇叮上牛身,他立马举起苍蝇拍轻轻拍打,稳、准、有力又温柔。
我们这支队伍中,上了年纪的连驼背一共四个,其中一个老头是看护山林的,也经常参与;七八个半大孩子,其中有一个叫小平的,早早失怙,***妈一人拉扯5个孩子,是村里最困难的一家。有一天有个大孩子出了个主意,叫岳用干脆娶了小平妈,其中一个立马接口就喊:“驼背,童子小官人!”所有人捶地俯仰大笑不止,我看到岳用的脸先是红了一下,腮帮子像青蛙那样一鼓——那是他将要说话的前兆——但他最终一个字都没吐出来,只拿一对绿豆眼骨噜噜一圈扫视,就迅速恢复了低眉顺眼的样子,跟着大伙一起讪笑起来。
包产到户后,放牛队解散,岳用驼背分到一小块地和一头牛。他就一边种地,一边放牛。地都他一个人种,没见过有人帮他。时间很快滑到九十年代初,岳用老了,干不动了,牛被他卖掉,田地荒芜,长满了野草。那年春节前夕,大概农历腊月廿二、三吧,农家约定俗成的年前扫除日,在村外小溪洗完八仙桌回来的我爸说:“岳用驼背出去要饭了。”按说岳用放了一辈子牛,平时又特别节俭,应该会有积蓄养老,去外地要饭?我不理解。后来才知道,他一辈子攒下的钱被人骗光了。是他的情人。住他附近,跟他年龄相仿,但辈分长他两辈。这女人我叫她阿婆,是个悍妇,她老公经常被她扇耳光扇到面孔红肿出不了门,村里男女老少就没有不怵她的。没想到她还有这一手。我心里对驼背充满了同情。但我父母接下去的交谈却很快刷新了我的三观。我爸说,驼背老实是因为没能力,他也有作***的时候。文革时,他路遇一位富农家的女儿,上去就摸了一把那女子的胸。女的***他,他说,你一个富农的女儿,摸你咋啦?天晓得,说这句话时,驼背一点都不结巴!
每年过年那段时间出门要饭,岳用驼背大概坚持了三年。后来村里觉得他影响了我们村的名誉,于是就把他送到镇上的敬老院去了。没过几年,驼背去世,后事办得风风光光,用的香烟都是大红鹰,比一般人家结婚用的还客气。听主事的族人说,丧事办完还有50多斤硬币没有花掉,看来要饭几年,驼背又留了不少积蓄。
不知为什么,我一直没忘记一件事:驼背的邻居有一次晚饭时听到驼背好像在请客,感到很诧异,因为从来没看到过他家来客人。好奇之余便想去他家看看。但是门窗都关着,只听到他一个劲在说:去吃啊,多吃点,下饭过咸一点好了……邻居就更好奇了,找到一个窗户的小破洞凑近去看,原来没客人,驼背一个人在比划。
驼背去世前,还发生了一件大事——他情人的小儿子,因与人合伙谋财害命被枪毙了。
对了,当年岳用送我的那把苍蝇拍,比他自己的那把小一圈,花纹不是他的十字花,而很像我妈给我织毛衣的元宝针,很紧实,还多了一道S花的锁边,手柄长度嘛,捏在我手中不长不短刚刚好。这是其他人都没有的待遇,我却没拿出来用,而是把它留在家中,偶尔才把玩一阵,嗅嗅它特有的植物清香,后来时间久了它变黄、脆化,被我妈当作柴禾烧了。
二
中午快开饭了,家里弥漫着熟饭的香气。我正在拔筷子准备往饭桌上放,忽听灶前正在忙活的老妈高声叫我:“儿啊,快先来盛碗饭,林超来了!”我扭头往家门口一看,果然,林超像往常那样高高地杵在那儿,左手拈个空搪瓷碗儿,右手拄根竹棍支在光脚边;因右肩上还挎了个粗布袋,他的身体似乎就不堪重负,明显往右下方倾斜。我家的黄狗阿斗一声不吭趴在门槛前,它已经跟林超熟得连招呼都懒得打一声了。
我找到那个缺口的饭碗(它几乎被固用),盛了满满一碗饭端出去,林超赶紧前趋几步,将竹棍往胳肢窝下一夹,双手将那只瘪痕累累磕掉了大部分瓷釉的搪瓷碗翻过来捧好,微微弯腰,脖子前倾,像一头温顺的牛默默瞅着我。从我的角度看过去,林超胡子拉碴,浓眉大眼,头发茂密,虽然一身***兮兮的百衲衣,连那个装饭的布袋也是补了又补,乌瘦成铁耙样的脚丫子踩在一双满是裂痕的塑料鞋上,但他浑身并不发臭;当我小心翼翼地把饭倒扣进他的碗,硕大的碗底顷刻就被填平,那些瘪处似乎也被撑胖,甜甜的饭香四溢开来。林超见状,赶紧讨好地朝我咧了咧嘴,露出一口整整齐齐的黄板牙。
在我心目中,林超是一个标本式乞丐。他隔几天才来我们村要一次饭,非常准时,都是在中午开饭这段时间。他要饭是真的只要饭,不要米,不要菜,也不要钱,要完带回家再吃。如果主人家不搭理他,他也不勉强,马上离开,也不抱怨,因此村民普遍待他友好,至少没人在明面儿上欺凌他。平时没事,林超就在老街的肉铺边上坐着,目光呆滞,自言自语,也不知在说些什么。但只要一有人喊他名字,他立刻就“哎哎”应答,仿佛他就在等别人叫醒他。
听我外婆说,林超姓李,十来岁就没了父母,在我太外婆家放牛为生。太外婆家是大户人家,解放前家里长工短工有几十个。太外婆信佛,对人很照顾,唯一不好的是她自己吃素,要求家里人包括干活的都一律吃素,但好在每个人都管饱。可能由于青春期没挨过饿,林超成年后长得牛高马大,他老实巴交,勤勤恳恳,照看的牛头头跟他一样膘肥肉壮,我太外婆因此对他青眼有加。那些年,林超每年过年都有粮食和钱带回家,攒下不少积蓄。
解放时林超二十出头。他回了家,也分到了田地,但很快他就感到不习惯,因为做长工时回来只要洗干净手就能吃现成的,连碗都不用洗;现在忙活一天回家,不仅需要自己生火淘米烧饭,还得动脑筋煮菜洗衣缝被……而且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饭量惊人,只知道每天都没吃饱,而饥饿让他动不动就全身乏力,四肢发抖,甚至眼冒金星。一次我太外婆(当时已被打倒成了人人唾弃的地主婆)在田畈碰到他,脸色苍白拄着锄头摇摇欲倒,赶紧拿出随身藏着的一把黄豆(这是她念佛多年养成的习惯)塞到他嘴里,他胡乱嚼了几下迅速吞咽落肚,整个人才缓了过来,然后他委屈地对我太外婆说出了一生中难得清晰的一整句话:“还是做长工好。”
我外婆说,林超开始去要饭,应该是在太外婆去世之后。我太外婆享年六十九岁,当时已算高寿。成为职业乞丐后的林超,在我家乡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奇怪的是,林超从来不到我外婆家要饭,每次从她家门口走过,他总是低下头加快脚步。我外婆跟他打招呼,他红着脸就是不搭理。
然而有一天,我无意中听到我妈和同村的几个婶娘姑嫂凑在一起***林超,说他“真不是个东西”。原来,这个林超,每天睡到自然醒,伸着懒腰大着舌头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哎呀呀,时间不早了,我的大小媳妇儿们该为我做好饭了!”他出门前还时常自言自语“又好吃饭去了”,就差配上一副踌躇满志的表情了。我像记堂弟欠我玻璃弹珠一样把此事记在心里,暗暗***要给林超好看。过了一阵我去街上玩,看到林超照例坐在肉摊边发呆,一动不动,宛若泥塑木雕。与平时不同的是,他光着两只大脚板,离他不远的身体后侧,规规矩矩摆放着一双崭新的套鞋——看样子,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严冬,他已经做好了充足而精心的准备。我趁他不注意,掏出小鸡鸡,往那两只套鞋里滋了各半泡***,随后溜之大吉。
上世纪80年代末,有一天我突然想起好久没见过林超了。他大约应该是死了。
三
暑假的一天,窗外蝉声如雨。我正在家中写作业,忽然听到外面的狗远远地叫了起来,此起彼伏,有气无力。我判断是有人进村了,但不可能是生面孔,否则长年在村口游荡的我家阿斗不可能这么低调。果不其然,世界很快恢复宁静,蝉鸣又起,我也就将心收回到了暑假作业上。但才过了没几分钟,一声歇斯底里的大叫和紧随其后的哭嚎惊起了我的双耳。我不由自主站起身来侧耳辨别,但哭声就在这一刹那戛然而止,连同蝉们也全体噤声,周围一片死寂。随着鸡皮疙瘩爬满全身,我感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恐怖旋涡,脑海中出现这样一个场景:有个黑衣人捂住了哭泣小孩的嘴,而那个惊恐万状的小孩,大概率是我堂弟。
正是双抢季,父母都在田头忙活,村里只留下派不上用场的小孩子看家,其中包括我和堂弟。堂弟家和我家就隔了两间屋,父母和叔婶交待过,让我好好照看他——堂弟比我小两岁,下半年才上小学一年级。门外阿斗的吠叫声越来越近,我决定出去看个究竟。
果然是堂弟遇到了麻烦——一个麻杆般的男人正右手抓着一条蛇凑在他面前,左手扣住他的肩不让他动,可怜我堂弟吓得浑身哆嗦满脸是泪却发不出任何声音。阿斗比我早到了,但它只会调整着身姿和角度冲着麻杆狂吠——因它挨过此人的踢。我立即将堂弟家院门边倚着的一根竹棍抄在手中,聚了聚气,壮起胆子大吼道:“死八车,你不想活了吗?”冲上去之前不忘回头朝外面大喊一声:“爸爸,快来呐!”麻杆男身上挨了我两棍,但他仿佛知道我是在虚张声势,不慌不忙收了蛇,将它放入随身背着的挎包内,然后乜着三角眼瞪了我一秒钟,又朝我脚前吐了口唾沫,才悻悻地走了。阿斗作追咬状,被他蹲地摸石块的样子吓住,夹起尾巴改变方向跑了。
惊魂未定的堂弟告诉我,八车来要饭,见家中大人不在只有他一个小孩在,就命他给舀一大碗米,否则就要放蛇咬他。一开始他还以为八车只是吓吓唬唬自己,没想到他真的掏出了一条蛇,于是他就直接被吓哭了。
八车是唯一一个名气大到能跟林超匹敌的乞丐,姓汪。在我的家乡,只有他们村长年出乞丐,一代接一代。听老人说,这是他们村的风水。很久很久以前,汪姓祖宗为兴旺子孙后代计,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帮看坟地。风水先生一番踏勘后说,好的坟地倒是有一处,但如果说出来,我的眼睛就会瞎掉,这代价太大,我不能讲。汪姓祖宗遂提出,由他们族里给先生养老,并***一直好好待他直到送终。先生被他的诚意感动,说出了坟地所在。汪家很快发达起来,先生的眼睛也真的看不见了。但汪家人对先生却没客气多久,很快就背弃承诺,开始叫先生干这干那。有一年夏收季,先生被差遣去烈日下看晒谷场。他头戴一顶破草帽,坐在一把小竹椅上,双目茫然空洞瞪着前方。由于麻雀层出不穷,他必须时不时张开双手作驱赶状同时放声吆喝“嗬去嗬去”,很快便汗出如浆。这一幕恰巧被途经此处的先生爱徒目睹,震惊之余问先生怎么落到这等田地,先生干涸已久的眼窝顿时渗满泪水哗哗直流。最后,爱徒在先生授意下,找到那块坟地,破了汪家风水,先生双眼奇迹般复明,而汪家一落千丈且每一代都会出个要饭的子孙,八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八车和林超的乞讨风格截然相反。八车从来不要香喷喷的米饭,只讨钱和米,而且时间不固定;如果有人不给或给少了,他就说坏话,甚至***人。八车不穿破衣服,而总是身穿一套发白的军装,身上背着的是一只洗白了颜色的军用挎包——据说他的亲哥学富当过兵,不过早就跟他断绝了关系,原因不详。
八车消息特别灵,我们家乡及周边乡村每天哪里有红事白事,他都了如指掌;遇到十一、元旦等大日子,他还要赶场。村中但逢红白喜事,他总是早早到场,独占一桌等着开席。仗着主人家图吉利不会赶他,他会从头吃到酒足饭饱,然后拿出预先备好的塑料袋打包走人,收获满满,比平时挨家挨户讨要强多了。当然也有例外。那天我们村有人办喜事,我爸当总管。见八车早早翘着二郎腿坐在桌边,我爸便吩咐帮忙的小伙们轮流过去摸他的头,一边问他:“八车,你礼金随了多少?”车轱辘话还没问到第二轮,八车就一瘸一拐地溜走了。
八车的腿原本没瘸。听说是有一次他到我们隔壁村要饭,看到有个妇女刚好背着锄头回家来。八车见她颇有姿色,就故意说要饭吃。那妇女没好声气地对他说:“现在哪有饭,你不是看到我刚从地里回来吗?”八车就像干活回家的丈夫***老婆一样说:“这个点饭都没烧好,你在寻死啊?”妇女大怒,一锄头砸在他脚上,就这样八车落下了残疾。
八车讨人厌,但却依然能这样混下去,是因为他另有“绝招”。我们家乡人出门去城里,如遇钱包被扒,只要找到八车,过两天他就能将钱包给找回来,里面的证件、存折之类原封不动,钱则要看具体金额,如果本来就少,那铁定是有去无回;如果成百上千,八车就会拿着所剩无几的钱币回来跟失主说,他已经作主留了部分“酬劳”给对方,人家冒着风险干活也不容易;然后他还要从中抽取一两张,说是“提成”,再扬长而去,失主多半只能自认倒霉。我叔叔有一回去宁波,一上公交车他放在***股兜的钱包就让人扒走了,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回到了家。后来托人找到八车,隔天那只钱包就回到了手中。我叔叔送了两包烟去,还遭了八车一顿抢白:“***股是人身上最麻木的地方不知道吗?你这种笨人钱包要贴胸放懂吗?”我叔回来气哼哼说,要不是钱包里有重要东西,才不会送上门去自取其辱。我却猜测,更可能是我叔知道他拿蛇吓唬我堂弟后扬言要教训他,他听说后才设计报复的。八车当了一辈子光棍,自然不会懂当父亲的护犊之情。
八车死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镇上有四五个半大男孩,约摸十五、六岁的样子,头脑都有点问题,平时靠在马路上骑三轮车拉客赚点生活费。不知是自发的还是受了谁的撺掇,从某天开始,这群大孩子相互约好,每晚都一起去揍八车。这些小子力气都挺大的,每天一顿拳打脚踢,八车实在熬不下去,于是就喝农药***了。这群孩子因为都是***,被抓后什么都问不出来,拘留几天就放出来了。因为生前得罪的人太多,八车的死也就成了永远的谜。
四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天,芦溪供销社的布料柜台前来了一位面容姣好的妇人,40来岁的年纪,皮肤白,眼仁黑,站在一长溜整整齐齐的布匹前,目光来回扫视了好几趟,最后像终于下定决心一样,轻轻咬了一记下唇,拿手一指中间那匹最亮眼的布说:“这个,给我扯6尺。”
布柜营业员记得这个女的。自从这一批新布料到货后,这女的已进来看过好几次了,每次都站在柜前看半天,然后扭头匆匆离去。这女的在外面看的次数更多,布柜跟外面的大路只隔了一层玻璃,营业员注意到,她路过这里时脚步明显放慢,双眼像被吸盘吸住一样专注。营业员心里清楚,那“吸盘”就是这匹红底白点的棉的确良。在清一色的暗色系布匹群中,这匹布是那么的出众,不仅颜色艳丽,面料更是出类拔萃。它叫“的确良”,跟之前普遍的棉布相比,它挺括,不容易皱,且结实耐用,市场上才刚开始走俏。“的确良”价格比棉质布料要贵不少,他们供销社的领导也斗胆进了几匹试着售卖。这不,女人看中的颜色最鲜艳的这匹,目前已经被爱赶时髦的姑娘媳妇扯走了不少,跟其他几匹暗色的相比,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下去。
营业员将布匹抱下来放倒在柜台上,熟练地拉出丈把,让布匹欢快地原地打几个滚,他才揪住布边拿过竹尺开始量尺寸,同时开口道:“是打算做件短袖上衣吧?你穿这颜色肯定好看。”妇人没吭声,只紧紧盯着他手底下的布料,像在担心它长出腿跑了。在落剪前,营业员抬头看了妇人一眼,她的脸红红的,好像比之前更好看了,他就忍不住将剪刀头往里移了一寸多,才一刀铰了下去。
事态是在妇人付钱时急转直下的。“五角五分一尺,六尺一共三元三角,嗯,有点贵。布票两张。”营业员话音刚落,妇人就急忙张开攥得发白的手心,把一张折叠成窄硬长条的纸钞和两张布票一起递到了他鼻子底下。他费力地将那张纸钞展开,又将它放在柜台上推捻了几下,它才总算躺平了。这是一张崭新的十元纸币,棱角坚挺,还带着淡淡的油墨香。他刷刷几笔填好发票,撕下,又将十元钱拈起,与那两张布票叠在一起,转身往钢丝绳上的大铁夹子上一夹,店中央高高在坐的收银员也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已全神贯注准备迎接滑过去的铁夹,就在这时,营业员瞥见了钞票上印着的那串数字,心中顿时“咯噔”一下,热血霎时冲上头顶。“呀,不好意思,忘了今天停电,你稍微等我一下,我去财务科换零钱给你。”
这个名叫梅女的俏丽妇人那天没等来营业员找给她的零钱,却等来了两个全副武装的***人员。因为她手中这张崭新的10元纸币跟一桩巨额盗窃案有关。十年多前,芦溪供销社保险柜内的1.8万元现金在一个平常的夜晚突然被盗,***人员根据芦溪供销社布柜营业员手中的纸币号码确定,它就是被盗走的那笔钱的其中一张——那笔钱款是当年供销社准备好翌日收购生猪的,从银行取出时全新、连号,十年来,这串数字从起始号到尾号已经被所有供销社工作人员以及负责此案的***人员烙进了脑干……
用赃款买布而被当场抓住的梅女非常硬气,一开始坚决不肯说出钱的来路,她一会儿说是自己赚的,一会儿又说是在挖土豆去的路边捡到的,后来干脆闭口拒不说话,如此扛了一个多月,***人员才终于在她家那头大肥猪的帮助下撬开了她的嘴——这只因饥饿过度而狂躁不已的猪把重重的石质食槽直接拱翻,露出了一个油纸包的一角,被一个一直不甘心、持续去她家翻找赃款的***干警看到,里面整整齐齐叠着990元连号人民币。
梅女招供后的第二天一早,我们村的赵朋仁家突然来了一大帮***人员,正悠闲撕着油条过泡饭的他立马被控制起来。来人开始掘地三尺抄家,朋仁老婆吓得说不出话。朋仁倒是很冷静,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他老婆说了一句话:“这一天还是来了。”他老婆闻言,不再瑟瑟发抖,走到丈夫面前看着他说:“你放心,我会等你出来的。”她还举起双手在丈夫戴着的手铐上按了一下。据当时也去看了热闹的我妈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朋仁老婆直视丈夫。
自我懂事起,我就知道朋仁在我们村是个神一般的存在。他记忆力超群,心算速度奇快,听说有人曾经用算盘跟他比赛,但都算不过他。大跃进前,大队砖窑厂收木柴,他负责过秤。每天都有几十手拉车的柴要收,一车柴要分四五次才能称完,但他从来不用记账,一一称完后再去屋里给几十个村民付钱,等钱发完他才记账,从来没出过差错。后来他被离我们镇20里开外的芦溪供销社招去当了会计,工作得心应手,在芦溪也有了一定名气。大跃进开始,他被下放回家,由于身子瘦弱,他无意于干农活,便在一个大赌客的邀请下,去那人的赌场当上了“桌角”(就是赌客打牌九做庄家时,他负责帮庄家收钱、付钱,也帮助算牌,庄家赢钱时他能分得一杯羹)。在家闲着没事时,他就和村民们打打牌。由于记忆力好,脑子快,别人出过几手牌后,他就能算准人手上都留着些什么牌,因而几乎每次都能赢钱。
忽然有一天,朋仁不知怎么就生出了一个念头:生活无趣,我要搞一票大的!他被自己的这个想法激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抬眼看到日历——明天就是芦溪供销社固定收肉猪的日子,下午下班前,保险柜里将放满现金。而当时他已经离开那儿一年多了。作为供销社优秀的前财务负责人,他保管办公室和保险柜钥匙好多年,离开前他自然将它们上交单位了;只是没有人知道,在他第一时间得知自己将被下放的消息后,他就偷偷将这两把钥匙作了备份。
那天晚上,他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催促着,趁着夜色徒步20里路赶到芦溪供销社,用那两把被他捏到发烫的钥匙熟门熟路走进办公室打开保险柜,神不知鬼不觉地拿走了1.8万元现金。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当时***人员怀疑是在职人员贪污的,查了十年都没有怀疑到他头上。
朋仁年轻时家境殷实,又因为打小特别聪明,父母对他宠爱有加,就是给他娶的媳妇长得很丑,还邋里邋遢。但好在她勤劳,对公婆言听计从;朋仁是个孝子,只能将就着过日子。因为不开心,他常常在外花钱买欢,相好的一个接一个,他老婆似乎并不介意。她最厉害的一招就是忍。朋仁爱赌博,深更半夜不着家,她就跑去现场一声不吭站着,直到朋仁坐立不安,忿忿离了赌桌,出门揪住头发就一顿劈头盖脑的打。但是第二天她照样出现在田头,依旧蓬头垢面,挂了彩的脸上带着胜利的微笑,使她看起来更丑了。还有一次快吃饭了,朋仁嫌她做的菜不好吃,让她滚出去,她尝了一筷说“不是还好啊”,朋仁就一脚踹在她肚子上,她捂着肚子倒在地上,就这样“滚”出了门。但她哪里都没去,起身后拐进公婆家抄了把镰刀直奔自家稻田,就开始埋头收割刚成熟的稻子。等她婆婆带着吃的找来时,天色已暗,她也已经饿得头昏眼花,但她只是当着婆婆的面重重捂了把肚子,然后把上衣下摆打了个死结勒紧,继续拼命挥动手中的镰刀。她婆婆只好把吃的放在田埂上,摇头叹着气走了。
外面那些女人,朋仁最喜欢的就是芦溪一个独自带着小女儿过活的寡妇,她就是梅女。拿到那笔巨款后,他分给梅女整整1000元。梅女谨慎,将钱埋藏在猪食槽下整整十年,分文不敢动用,却终究没能抵挡住一块漂亮布料的诱惑。
陈年积案告破,朋仁被判死缓,后来因肝病于1980年提前释放。朋仁出狱回家后,他老婆很高兴,逢人就说“我孩子他爸回来了”,恨不得碰到柱子也说一遍。当时朋仁的父母都已过世,他老婆天天陪在他身边悉心照顾他,给他盛饭添菜端茶递水,但他似乎依然不开心,天天不是踢鸡就是***狗,要不就眉头紧锁,黄着一张病脸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沉默不语。
朋仁归家不久后的一天晌午,我妈看到有个20几岁的陌生小妇人出现在我家门口。小妇人面容姣好,身材瘦削,却手拎一大篮金糰,有点不胜体力的样子。她先是很有礼貌地问我妈朋仁家住哪一间,又解释道,***妈是朋仁的老朋友,听说他回来,就命她来探望他。我妈一下就明白了这小妇人是谁,赶忙帮她指路。
释放大约四年后,朋仁去世,送丧队伍中没有梅女母女。
……
金额大写规则有哪些?
中文金额大写有相应的规则,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
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毛、另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
如用繁体字如贰、陆、亿、万、圆的,也可。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或正)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之后不得留空白。
大写用哪个元
原束用繁体字的圆,现在基本上用这个元。
大写人民币元还是圆
众所周知,我们所知道的人民币单元是“元”、“角”、“分”,但是让人们很疑惑的是为什么人民币上所写的是“圆”而不是单位“元”呢?
秦始皇灭六国后,废除了各国不同形制的旧币,将方孔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这种外圆内方的铜制货币形态从此固定了下来,一直到元朝都是历代王朝的法定货币形态。到了明代,这种铜币称为“钱”,从宋代开始出现的纸币则称为“钞”,但法定的流通货币变成了白银,以重量计价,只有在进行小额交易时才用钞或钱,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而早在15世纪,欧洲就出现了用机器制作的圆形银币,由于成色划一、重量相同、形制整齐,以枚计算,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明万历年间,这种圆形银币传入***,被称为洋银或银圆。最早,人们依然根据习惯,以重量来计价,后来也慢慢采用枚来计价,因为洋银是圆形的,因此一枚称为“一圆”。
后来***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外国货币的大量流入,严重的影响了***货币的使用,对***的金融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于是在多种原因的结合之下,***“废两改元”、铸造统一的制式银币提上了议事日程。
1910年,清**颁布《币制则例》,开始尝试“废两改元”,规定银为本位货币,开始发行银元。《币制则例》同时也用法律的形式对当时的货币单位进行了统一的规定,“***国币单位,著即定名圆,暂就银为本位。以一元为主币……元角分厘各以十进。”从此之后***的货币便成为单位“元”,名字则是“圆”。
1914年袁世凯在北京以大总统名义公布的《国币条例》,以及1928年南京国民**草拟的《国币条例草案》,都规定“圆”为基本单位。1933年南京国民**财政部颁布《废两改元令》,废除清代银两和旧式制钱。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后来经过法币改革,金圆券银圆券,虽然货币制度几经改革和兴废,但圆作为货币单位却一直没有改变过。新***成立后,这一单位沿用下来,所以我们在先后发行的五套人民币上,都能看到单位为“圆”。
“元”来源于元宝
元宝是古代的一种货币,由贵重的黄金或白银制成,一般白银居多,黄金稀见。在***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指的是元朝至元三年以平淮库(当时***银库)的白银熔铸成“锭”,凡重量达50两者,名曰:“元宝”,也就是“元朝之宝”的意思。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行世时,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旋读为“开通元宝”的,但这与元宝本意无关。
清代诗人袁枚在《答秋帆制府书》中写道:“才还山中,见案上手书及国宝四元。”句中的“国宝”指的是清代皇家银锭,“四元”即四枚,“元”是“元宝”的计量单位。
清光绪年间铸造的银元及铜元,都取名“光绪元宝”。有的铜元上还铸有“每元当制钱十文”的字样。此有,银圆除了以“圆”为单位外,也开始用“元”。民国时期,孙中山像银圆中也有“壹元”及“伍元”。
“圆”与“元”
“圆”和“元”虽然出身不同,但到了近代,在表示货币单位的时候意思逐渐趋同。《辞海》中解释,“元”字通“圆”,为货币单位。随着汉语的发展,“圆”、“元”二字读音相同,具备了同音假借的客观条件,又由于“元”笔画简单,所以民间逐渐以“元”代“圆”,取其便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5年2月21日*****签署《***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的命令》,1995年颁布的《***人民银行法》和2005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都规定:“人民币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为角、分”。
所以,总结一下,现在除了在人民币上印刷的“圆”外,我们在书写人民币单位时,都应该使用“元”。
人民币大写究竟是“圆”还是“元”
“元”,作为一种货币单位和符号。不是单纯的汉字。不能写成“圆”,更不能认为这是大写。***人民银行法第十七条: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由于历史的原因:1、1949年之前,还有银圆这个东东。2、1949年之后,汉字还没简化,领导人题写就写成了“圆”。3、2004年之后,出台了人民银行法。。法定的写法是“元”。扩展资料银行、单位和个人填写的各种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办理支付结算和现金收付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支付结算的准确、及时和安全。票据和结算凭证是银行、单位和个人凭以记载账务的会计凭证,是记载经济业务和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书面证明。因此,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必须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要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迹清晰、不错漏、不潦草,防止涂改。支票1、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如壹(壹)、贰(贰)、叁、肆(肆)、伍(伍)、陆(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念、毛、另(或0)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如果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如贰、陆、亿、万、圆的,也应受理。2、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3、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在票据和结算凭证大写金额栏内不得预印固定的“仟、佰、拾、万、仟、伯、拾、元、角、分”字样。4、***小写金额数字中有“0”时,中文大写应按照汉语语言规律、金额数字构成和防止涂改的要求进行书写。举例如下:(1)***数字中间有“0”时,中文大写金额要写“零”字。如¥1,409.50,应写**民币壹仟肆佰零玖元伍角。(2)***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时,中文大写金额中间可以只写一个“零”字。如¥6,007.14,应写**民币陆仟零柒元壹角肆分。支票(3)***金额数字万位或元位是“0”,或者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万位、元位也是“0’,但千位、角位不是“0”时,中文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零字,也可以不写“零”字。如¥1,680.32,应写**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零叁角贰分,或者写**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叁角贰分;又如¥107,000.53,应写**民币壹拾万柒仟元零伍角叁分,或者写**民币壹拾万零柒仟元伍角叁分。(四)***金额数字角位是“0”,而分位不是“0”时,中文大写金额“元”后面应写“零”字。如¥16,409.02,应写**民币壹万陆仟肆佰零玖元零贰分;又如¥325.04,应写**民币叁佰贰拾伍元零肆分。五、***小写金额数字前面,均应填写人民币符号“¥”(或草写)。***小写金额数字要认真填写,不得连写分辨不清。六、票据的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为防止变造票据的出票日期,在填写月、日时,月为壹、贰和壹拾的,日为壹至玖和壹拾、贰拾和叁抬的,应在其前加“零”;日为抬壹至拾玖的,应在其前加“壹”。如1月15日,应写成零壹月壹拾伍日。再如10月20日,应写成零壹拾月零贰拾日。七、票据出票日期使用小写填写的,银行不予受理。大写日期未按要求规范填写的,银行可予受理,但由此造成***失的,由出票人自行承担。参考资料支付结算法_百度百科
金额大写标准写法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到“角”为止的,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